第33章 一代宗师

A+A-

    前有七君子,后有七君子联盟上书,叛逆习惯的人岂会轻易安分。

    于是,上书要求审查公映他们十多年来国内拍摄的电影,对外公开审查制度,以分级制度来代替审查制度,以及对本土具有创造性但市场有限的电影予以政策性的资助和保护。

    以赤诚之心挑战权威,六代目从没怂恿过。

    面对六代目的突袭,上面并没有惊讶,反而表示:“关于分级制,我们的观点差不多;至于违规电影,我们也在努力补救。”

    六代目谈电影艺术,领导回应一样艺术,双方勉强达成共识。

    南君策当时看到报道,心底只剩下无限感叹。

    后者的艺术,自己学废了,重生者,谁就是万能的,起码务虚这一套,真不会。

    有人后七君子事件代表六代目的成熟,其实不然,对于他们来,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并没有认清现实。

    审查这个敌人不会消失,国内市场将会成为他们的最大敌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制度和规矩是用来为电影业务负责和保驾护航的,若是像韩国,米国那样,十几亿人口还不得乱套?

    每一方都有其代表的利益,只是谁大谁,谁掌握话语权而已。

    与其去批判和抱怨制度,不如去洞察制度背后的逻辑强大自身,与其祈求保驾护航,不如拥抱市场,适应变化。

    南君策听到第六代,隐约有些猜想,试探性问道:

    “任总,您是想拉拢他们?”

    任中伦微笑着望着他,摇了摇头:“哪有那么容易,第五代也好,第六代也罢,都在京圈,而且第六代有他们独特的经营模式,每部影片赚得并不比国内公映少多少钱,所以,只有一个加入我们上影。”

    “贾樟柯导演?”

    南君策记得第六代跟上影合作密切的就是六代目领袖贾科长,任中伦本身书生出身,有艺术情怀。

    后者从考入大学第一次接触谢进电影天云山传奇深受震撼从而与电影结缘开始,到大学老师期间撰写新时期电影获得全国高校电影学术著作一等奖,第二年顶着重重压力,在大学开设了电影教研室,教授电影学理论、电影批评学、新时期电影和中国电影导演等课程,几年后跳去文汇报做特约记者、社会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文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性的力量,一切天注定。

    “对,他找到我们,我们这次也一起出了力。”

    任中伦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接着不紧不慢的道:“之前跟你过,我们现在遇到很尴尬的问题,就是很多上海导演都跑去京城发展了,上海电影既需要本土人才,也需要外来人才,托举上海电影的发展。但是我们来了一个贾樟柯,京城却更有了更多的贾樟柯。”

    语气有点不太一样的味道。

    南君策其实不想掺和进圈子的恩恩怨怨里去,无论实力还是段,他太嫩了,交点保护费猥琐发育不好么?

    但任中伦每次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他往上影阵营里拽。

    “的确,其实我们可以培养新人。”

    ()(e)  南君策如是回应道。

    京圈无论演员、幕后、导演都牛的一逼,上影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港圈,利用改革优势吸引北上导演回归。

    事实上,前世上影搞好后端经营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他并不喜欢港圈的绝大部分导演,但回归的导演却撑不起票房。

    “是啊,培养新人,哪有那么容易?”

    闻言,南君策想了想,也对,只有他是挂逼,而且电影人才都往京城汇聚。

    不是,任总你到底想啥,给我一个痛快!

    他感觉猜来猜去好累。

    相识以来,任中伦给他的感觉就是直接坦诚,这是他喜欢的,一句话十八绕,云里雾里,贼烦人。

    “任总,市场变了,时代也变了,一切或许会不一样。”

    任中伦楞了楞,随即似乎想起了什么,道:“是啊,时代变了,现在电影市场讲商业号召力,遗忘了电影另一个价值思想和艺术价值。”

    他很重视南君策,哪怕内部对他不看好,这一切源自于与梦工厂杰弗瑞卡森伯格的交流,这可是斯皮尔伯格都很看好的年轻导演。

    不过,这一切他谁都没有,自己默默拉拢着就好。

    贾樟柯,包括北上的那批老导演,拍的影片都不错,但仅限于影片的艺术追求和质量,国内它的观众群终究是有限的,宣传一样难以赢得市场更多的观众。

    南君策不知道怎么接,影评人也好,老电影人也罢,都似乎执拗地坚持着这份情怀。

    哪怕是任中伦,看得很透彻,却也一定有着自己内心的信仰。

    这让他想起了西影厂的老厂长吴添明老爷子。

    他:“我不喜欢的东西不拍,钱顶個屁用。”

    老爷子一直坚守着现实主义的风格创作,将镜头对准改革开放后农村城的题材上,但是商业电影的兴起,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已经走向没落。

    不是影片不好,是时代在变化,观众也在跟着变化,电影终究已经开始变成娱乐,有趣有深度,关注点逐渐往有趣方面转移,所以,爆米花电影,让大众感同身受有共鸣的电影,才能有市场。

    “算了,不去感怀了,顺应市场,力所能及吧。对了,你那部武侠片,估计得要改改。”

    任中伦突然的出声,他刚到嘴边的话想出来的时候突然被打断了。

    “呃”

    看着他愕然的模样,任中伦先是给他添了茶水。

    随后笑着对南君策道:

    “我们找叶家人授权,被拒绝了,原因也简单,王佳伟一年前已经找了叶家人,打算拍一部一代宗师,主角就是叶问,梁朝炜已经在练武,来也对,王佳伟毕竟是名导,而且本身有港台的优势在。”

    南君策握着茶杯的顿了一瞬,接着就乐了:“好啊,任总,改就是了。”

    他的爽利,出乎任中伦意料之外。

    “不生气?”

    “生气干嘛,勉强不来嘛,咏春拳始于五枚师太,传于梁赞,开枝于叶问,但若不是其弟子李龙独闯米国,世人又怎知咏春的厉害?”

    南君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才接着道:

    ()(e)  “无论是港台90年代拍了咏春讲述严咏春的故事,还是更早些时候拍了赞先生与找钱华讲述了找钱华也就是叶问师父,拜武功高强且精通医术的咏春传人梁赞学习功夫的故事,都是因为李龙成名才拍的电影。

    既然叶家人更信任王佳伟,那我换一个原型就是。”

    电影讲究虚构叙事,影片中的捏造故事,是艺术品的创作本质。

    宫二也好,叶问也罢,本身都是根据真实人物虚构出来的。

    对于南君策而言,无所谓,他跟爷爷学的咏春是正身咏春,而且相对于其他人,前世叶问系列的成功,以叶问为原型,更有票房的保证。

    人家不愿意,就不勉强。

    又不是没有叶问这块云彩就下不来雨了。

    咏春名家多的是,若不是咏春原因,真正的一代宗师应该是孙禄堂老爷子。

    面对任中伦的不解,南君策解释了一番咏春拳的历史,以及这个电影系列的计划。

    咏春有两套拳法,一套鹤山偏身咏春拳与正身咏春拳同出一源,而鹤山偏身咏春拳更加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只是偏身咏春学习的人很少,与学习数量庞大的正身咏拳相比处于劣势,数量差距较大。

    作为梁赞万年弟子的王华三,以及在世的冯振,都可以作为原型,还不用因为政治原因远走香港。

    任中伦沉默了一会,抓住了重点:“你还写了一个系列?剧本在哪里?”

    “”

    南君策无语地看着任中伦。

    那种感觉怎么呢?

    赶紧把剧本拿过来,我们上影稀罕的味道,简直不要太赤裸裸。

    不过,他一直很纳闷,任中伦对他似乎重视有点过了。

    想了想,他道:

    “任总,最近一段时间忙活于电影的事情,有点忙还只是大纲,剧情没完善。就是有一个疑问,上影应该也更相信王佳伟导演才对啊?”

    “南啊,大纲也行。”

    听到他的话,任中伦笑了笑,很是得意,随后来了一句:

    “不怕和你直,我们内部也准备跟他合作,但是我我更信任你,你信吗?”

    “”

    我信你个鬼。

    内心腹诽了一句。

    南君策的确有点吃不准任中伦这句话真假,他只是一个dv导演,在国内没有电影和票房证明过自己,按常理应该观望,就像中影的韩三坪一样。

    可这段时间任中伦的态度他还真把握不住。

    而且看似儒雅的书生任仲伦,骨子里藏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此后的上影,不仅并没有像许多人预言的那样挂掉,反而在他的带领下,重新焕发出了“东方好莱坞”的光彩。

    所以,人家眼光肯定没有问题的。

    中午,任中伦热情带他去上影吃了一顿饭,才告辞离去。

    在回去的路上,想起一代宗师被拒绝授权的事情,心情有点不美丽。

    被人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