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米高梅之死

A+A-

    混乱的媒体,缺失的良知。

    这是南君策一直以来对媒体的印象,所以他不喜欢在媒体面前露面。

    在他的认知中,这些人为了流量没有什么底线可言,“扣帽子”、“拨脏水”、“制造对立”

    举个例子,媒体记者采访白衣天使。

    记者:医生,你感冒会死人吗?

    ?医生津津乐道:有可能的。

    结果新闻第二天见报,造谣者何止度娘?庸医蓄意散布恐慌称:感冒只有死路一条

    类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大多数人都觉得娱乐圈脏得很,主要是因为娱乐圈曝光度在那,实际上,其他圈子比娱乐圈更黑。

    谁也比谁高尚不了多少,反而隐藏在黑暗中的,比暴露在阳光下的,最加可怕。

    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和人物在当代从未消失,人性这东西,从来没变,在欲望、金钱与权力面前,都会原形毕露。

    所以,南君策进入这个圈子,就有心理准备,迟早要习惯和这些参差不齐的媒体打交道。

    他心里没有鬼,不怕媒体报道。

    况且反抗不了,不如好好享受,与其被媒体玩弄,不如利用媒体。

    不然,他也不会主动交好冯科,至于其他记者,以后慢慢来。

    南君策引导媒体往旁边走去,同时一边拿出默默开,冯科的暗示再明显不过,他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没多久,南君策跟着媒体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站定,也搞清楚了状况,开始接受采访。

    “各位,对不住,我还没倒时差,十分钟时间,场逗留太久影响不好,大家一个个来。”

    南君策话音刚落,一個记者就问题迫不及待抛出。

    “南导,你好,我是南方周刊记者李婷,很多人你是0后第一人,对此,你怎么看?”

    南君策一脸淡然,“0后去好莱坞拍电影的第一人,下一个问题。”

    在国外他可以狂妄,但是在国内不行。

    鬼佬不理解谦虚那一套。

    但在国内,他会注意这些,总之不能飘,低调总没错。

    人群外,吴闫闫看着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波澜不惊,侃侃而谈的南君策,她还有点恍惚。

    她也没有想到,回国路上,竟然能巧遇在美国好莱坞靠着恐怖片成名的南风导演。

    鬼影实录、电锯惊魂她都看过,dv电影画质不好,也看不出南君策导演的水平,但是两部恐怖片的故事,她觉得讲得很好,把东方式恐怖心理玩得明明白白。

    至于内涵,好莱坞商业电影,除了政治正确,能有什么内涵。

    这方面她跟父亲那一代,想法不一样,商业电影,一直以最大受众为前提。

    飞上亲眼见证南君策专心创作分镜头,一开始他还以为遇到哪个画家,实在是素描画的太好,她学过服装设计,看得出门道,一下被勾起了好奇心。主动交谈之下,才知道这位就是南风导演本人,一路上交流,也让她进一步见识到他的才情。

    她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人是一个天才。

    媒体几个问题采访下来,见问不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问题开始变得犀利,有记者开始抛出陈楷哥。

    “南导,我是新京报记者李明,陈楷哥导演你的电影没有内涵,不上不得台面,好莱坞门槛越来越低,你怎么看?”

    至于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他没,他怕被打,况且他看过初恋这件事,对这个法实在不敢恭维,所以问得不算过分。

    ()(e)  南君策看了一眼这哥们,浓眉大眼似乎一脸正气,但是想搞事,他倒是不怕。

    他反问了一句,“陈导真是这么的?”

    “嗯,原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新闻也有报道。”

    南君策笑眯眯道:“他的对。”

    “嗯?”

    “”

    好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呢,你这样,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

    难道是认怂?

    南君策怎么可能认怂,只是势不如人,于是,进一步解释道:“商业电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拍摄法上以视听感官刺激为方向,我简单把故事讲好就行。

    观众买票看电影为了娱乐,起码要让观众看得懂,看的爽,对吧。

    好多大导演,喜欢把性、暴力、伦理、还有惊悚等元素,这些博眼球的东西和人性欲望,再用所谓的“艺术”包装混在一起,就觉得是大片,其实是不对的。

    此外,一部商业电影,观众买票进去,看得特别拧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还怪观众看不懂,那一定不是好的商业导演。”

    南君策在分享着他的观点,得很详细,一直强调商业电影,却让人总感觉意有所指。

    南君策想法很简单,给陈楷哥挖个坑,就够了!

    有记者问,“南导指的是陈导的温柔地杀我?”

    南君策有点意外,遇到个懂行的,“我可没,你别污蔑我。”

    至于真实意思,你们自己解读,跟他无关。

    温柔地杀我,讲述了一个渣女被渣的过程

    也许这就是陈大诗人真正想拍的电影。

    不怪南君策多想,实在是跟某人亲身经历太相似。

    反正,有点毁南君策三观。

    风流有错吗?

    南君策也不好评判,反正身边太多人如此。

    不过曝光出去,名声肯定不好。

    虽然本性如此,但他觉得这样做,德行有失。

    关键是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实话,3000万刀,他不知道怎么花的。

    张一谋即将上映的十面埋伏需要这个制作成本,他相信,那质感,他无话可。

    但是陈楷哥这部影片,他不敢恭维。

    现今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是怎么破产的?

    若问这个问题,可以投资电影亏损,经营不善。

    但是两位华人导演“功不可没”,吴雨森和陈大诗人。

    米高梅邀请吴白鸽拍摄风语者,投资5亿刀,最终全球票房000万刀,让米高梅亏了个底朝天。

    同样,陈大诗人作为内地第一个进军好莱坞的著名导演,米高梅投资3000万刀拍摄好莱坞大尺度爱情悬疑电影,温柔地杀我,标新立异,最终票房口碑双失利,斩获全球票房00万刀。

    两位华人导演,都给了米高梅沉重一击,不过这个锅陈导肯定不背,真正让米高梅走向死亡的也的确是风语者,高层都引咎辞职。

    这里提一句,梦工厂杰弗瑞一直不信任南君策导演,只相信他的剧本,也跟吴白鸽也脱不了关系。

    与梦工厂合作记忆裂痕,投资6000万刀,再次亏了个底朝天。

    实在是记忆深刻。

    这是斯皮尔伯格特意晚宴跟他提起的。

    总而言之,

    国内媒体把陈大诗人拉了出来与南君策比较,虽然是陈述事实,陈楷哥表示接受不了。

    他是堂堂金棕榈大导演,怎么能容忍自己被拿来和一个辈比较,碰瓷呢?

    ()(e)  至于温柔地杀他,他没觉得是自己问题,标准的好莱坞运作模式,是审核导致影院不让上映,观众不懂欣赏而已,所以媒体记者就是在抹黑他。

    因此,连带着把南君策记恨上了。

    所以媒体记者跑来采访他,他是毫不留情的了一通。

    只能,陈大诗人心眼比屁眼还。

    “南导,你怎么评价张一谋导演的商业大片。”

    “比如?”

    “英雄和即将上映的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我没有看过电影,不上话,也评价不了。

    至于英雄嘛。

    我之前过,张导是我的偶像,实话,我没资格评判他。

    就我的个人看法。

    他是一个开创者,英雄电影开启了国内商业电影大片的时代,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化的精髓,也就是国人可以为了民族和信仰奉献出一切,天下为公的理念,通过荧屏亮相世界,我要向他多学习。”

    面对张一谋,南君策一直都是敬佩的,也不是他可以比拟的。

    或许他有很多电影让人诟病,但是资本裹挟之下,他能怎样。

    就像接下来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一样。

    反正在他看来英雄就是一部经典,是李按的美式价值观卧虎藏龙完全不一样的。

    至于十年埋伏,怎么呢。

    他觉得挺遗憾的,一是梅艳芳突然离世,导致飞刀门掌门剧情缺位,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二是张一谋的身份以及张卫平的炒作把观众的期望拉得太高,以至于这部以三角恋的情节为明面主线支撑不起整个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最后三个人你死我活厮杀时,四周是层层埋伏推进,这才是电影亮点,三个人都是棋子,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不管什么结果都逃不脱外围的十面埋伏,或许这才是张一谋导演要表达的内涵。

    只是电影表现得太含蓄,放不下艺术的坚持。

    反正南君策自己拍电影,他一定以把故事讲明白为前提,优先考虑商业性,照顾观众情绪,至于艺术,这个随缘,见仁见智。

    不得不提的是,张一谋导演有一个让他最敬佩的地方,不是他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而是他被媒体、观众各种诋毁、谩骂、指责,却从来都没有对观众骂过一个字。

    不像没素质的冯裤子,票房不好,观众不买单就会指着观众鼻子骂。

    陆续回答了几个问题,南君策结束完采访。

    看着仍在一旁等他的吴闫闫,他了一声抱歉,跟吴闫闫交换了联系方式,就先行坐着出租车离去。

    他没有叫人过来接,白了,还是不习惯。

    就像十面埋伏金铺头的台词:来无影去无踪,就像随处风流的风。

    自由自在惯了

    不过,随着他的成名,买车、司,还真得安排上。

    今天端午节,学校放假,放完假就是一堆考试。

    回到宿舍,就听到雷佳音与孙艺洲,正大声骂街,数落着陈大诗人太不是玩意,在装蒜、摆资历

    语气欲扬顿挫,愤愤不平。

    只是,南君策总感觉有点奇怪,

    这二货是不是知道他回来,所以特意讲给他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