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院内,苏璟已经开始鼓捣了起来。
作为一个行动派,苏璟向来都是雷厉风行的。
至于牛车,现在已经被苏璟还回去了,本身就是租的。
作为来到大明之后造的第一辆自行车,苏璟的要求很简单,能走就行。
车身全木制结构,没有链条,没有齿盘也没有脚蹬。
甚至连前车轮都是固定无法转向的,苏璟的要求仅仅是推着滑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全木制的车身,意味着木材的质量必须要好,密度要高,强度要够。
这样的木材,一般都比较贵,也比较稀少。
贵这个事对于苏璟来,倒是不算事,毕竟钱多。
而稀少的话,在大明这个时代,植被覆盖率还是非常高的,各种年份很大的木材都有。
不过受限于运输条件,买这种好木头,需要提前预定。
好在苏璟做事情,讲究一个随心所欲,并没有给自己定什么时限,反正带着做就是了。
明明可以直接请木匠的活,苏璟愣是先买了一堆工具和普通木材开始练习木匠活。
古代没有络,信息的传递就那么快,也没有很多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打发时间对于苏璟来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并不想做一个只知道赚钱的富家翁,多体验才是真的。
于是在院里,之前忙着晒干蒲公英提取橡胶的苏璟,转而开始了做木工。
对于苏璟来,连炼铁都能自己搞,木工并不是很难。
当然了,这是做一个简易自行车的木工活很容易,涉及到一些精细活,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有熟练度。
不管苏璟的脑子里有再多超越时代的知识,艺活这东西,唯有熟能生巧。
练!
练!
练!
这就是苏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没有,是真的能提升做事情的专注度啊!”
苏璟看着眼前完成的车轮,颇为感叹道。
上辈子是信息时代,每分每秒都需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即便是苏璟这样的商人,也需要应对大量的事情。
其中最常用的媒介,自然就是。
打电话、发信息、处理邮件、查看新闻
上辈子的苏璟,只要睁着眼,就不得不过一会看一次。
而在这里,大明朝,在这个院里。
这些都没有,信息的传递在这里无比的缓慢,节奏亦是无比的缓慢。
苏璟只需要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这种感觉,是真的很好。
“东家,东家!”
孙平欢快的声音传来。
只见他左拎着一个油布包裹,右提着一壶酒,步伐十分欢快的来了。
苏璟抬头看了一眼:“带酒了,这是要和我酌两杯?”
孙平笑呵呵的来到院子里,将油布包裹和酒放到了石桌上。
对于苏璟正在做的木工活,他并没有半点的诧异。
虽然不知道苏璟在干什么,但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正是苏璟的日常。
“东家,现在布行的生意可好了,还是上次的事情处理的好,我估摸着您还没吃饭,便带了点吃食过来。”
孙平解开油布包裹,里面竟然还有两个包。
“二斤卤牛肉,一只烧鸡,东家,喝点?”
孙平朝着苏璟询问道。
苏璟直起身子,活动活动身体,点头道:“也行,折腾一上午了,喝点也毛病。”
“好嘞!”
孙平一听到苏璟的同意,那是立刻就跑进了厨房,拿了两双筷子和两个杯子。
苏璟洗了个,便坐在了石桌前。
牛肉烧鸡配酒,那是相当的惬意。
“东家,我孙平这辈子,就没见过您这么厉害的人,我能跟着东家,那真是太幸运了。”
孙平帮忙倒着酒,由衷的道。
苏璟喝着酒,笑道:“有什么厉害的,不就是俗世一个普通人。”
孙平看着苏璟道:“东家的身上,有种不一样的东西,孙平不上来,但就是有。”
“老实,孙平跟在东家的身边,不仅仅是因为在东家救了孙平。”
()(e) 孙平这话就让苏璟来了兴趣了,笑着问道:“孙平,你可别吓我,我可没有什么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没有没有。”
孙平一听立刻解释道:“孙平没有这个意思。”
苏璟哈哈大笑,拍了拍孙平的肩膀道:“我开个玩笑而已,你没必要这么害怕,我只是你的老板,咱们除了雇佣关系,那就是朋友。”
“孙平谢过东家!”
孙平突然起身,朝着苏璟躬身行礼。
苏璟疑惑道:“孙平,你这是怎么了?难不成你要走了?”
“不是不是,只要东家还需要孙平,孙平就不会走。”
孙平回答道:“我只是从东家的身上,感受了从前都感受不到的东西。”
“我不清楚,但东家给我的感觉,和那些达官贵人不一样,有些贵人心善对人也很好,但都不如东家。”
苏璟愣了一下,随即道:“孙平,你想的是不是平等。”
平等?
孙平神色疑惑,没明白苏璟突然这话是什么意思。
苏璟继续道:“就是我对你孙平,从来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会觉得我帮你就是施舍你,不会觉得我是你的老板,就可以随意侮辱你辱骂你。”
“我是人,你孙平也是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大家都是一样的。”
听到这么一番解释,孙平像是理解了一些,但他又不能真正的理解。
因为尊卑贵贱的思想,那是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他能感受到平等,但平等真正出来的时候,他又无法真正的接受。
“东家,我不知道。”
孙平摇头,内心已经开始挣扎。
平等这个思想,第一次如此直接的闯入了他的内心。
即便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话语早就耳熟能详,但封建王朝一点点的将封建思想施加深种在百姓的脑中。
如此往复,不断加深,直至固化。
“不知道就算了吧,喝酒,吃菜。”
苏璟看了孙平一眼,便明白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会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技术的改进,知识的传播,这些都是自己这个穿越者最容易做的事情。
唯有思想,一己之力,难以抗衡历史之洪流。
“嗯。”
孙平点点头,然后端起了酒杯。
气氛一时间有些沉凝起来,苏璟随即话头一转道:“对了,老钱现在怎么样了?”
平安米行王家富走了,但继任的掌柜并不是钱掌柜。
“好一些了,我一直托人照看着,有时候会清醒一些,大夫照这个势头,大有恢复的希望。”
孙平回答道。
苏璟点点头道:“这事做的不错,老钱好歹曾经是米行的掌柜,是得照看着。”
虽然钱掌柜的疯癫,苏璟从未觉得是自己导致的。
但总归是自己的员工,苏璟也没绝情到那种地步。
“东家太心善了,布行里的伙计都,钱掌柜能有东家这样的老板,那可太幸运了。”
孙平道:“钱掌柜也没个家室,这要是换做其他老板,怕是早冻死在路边了。”
孙平的倒也不错,一个疯子,正常人谁会去管呢?
虽然现在的大明也算是太平,但盛世可算不上。
洪武三年,还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呢。
“嗯”
苏璟沉思了片刻,道:“孙平,我有一个想法,每家铺子年营收的百分之二,纳入一个户头,汇集成一个资金,就要紧急救助金。”
“凡是在我旗下产业的员工,只要发生了意外,根据职位和工作年限的不同,可以从紧急救助金里拿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帮助度过难关,你觉得怎么样?”
其实苏璟的这个经济救助金,有点类似于现代医疗保险,只不过并不是员工缴纳而已。
“东家,这可太好了。”
孙平立刻兴奋的道:“这紧急救助金要是真的做起来,那所有的伙计肯定都会心向东家的,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想要离开。”
在这个时代,出意外再常见不过了。
没有五险的老百姓,对于意外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一旦生病或是工伤,那大概率直接变成废人,严重的还要拖累一个家庭。
()(e) 孙平是从一个普通人过来的,很清楚苏璟这一项紧急救助金对于员工的意义。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那岂不是每年又有不少利润要”
孙平没高兴太久,因为他马上想到了另一件事。
利润!
百分之二,这个比例看起来不多。
而孙平经营着苏氏布行,却也明白百分之二的盈利,并不是一个数字。
同时苏璟的底下,可是有着很多的铺子的。
全部加起来的话,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金额。
这个紧急救助金,等于是苏璟每年拿出巨额的私人财富来搞,还没有什么经济收益。
从商业的角度来,这笔生意,很亏。
“钱罢了,够花就行。”
苏璟笑笑道:“其实我原本想的是从你们薪俸里的扣除少量,再加上我补贴做成这个一个紧急救助金的,但想了想,若是这样的话,那恐怕不少人都不会愿意搞这个紧急救助金了。”
上辈子的五险制度,苏璟认为是相当先进和完善的百姓生活保险。
但大明的情况,与上辈子还是相距甚远。
不温饱线,就是挣扎在生存线的百姓,数量都太多了。
“原来如此。”
孙平道:“的确,若是真的从薪俸里扣除的话,我们这些掌柜或许无所谓,但对于最基层的伙计来,他们根本不能考虑遭遇意外的事情,而是怎么活到明天。”
“东家的善心,我替大家谢过了。”
着孙平便直接朝着苏璟跪了下来,无比的诚心。
这个紧急救助金,可以是纯粹的苏璟发善心。
苏璟立刻将孙平给拉了起来:“孙平,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呢,理想没有天下那么远大,里也就是有点闲钱,能帮一点是一点,何乐而不为呢?”
这其实是苏璟在大明发迹之后的最初理想,帮不了太多的人,只能帮助身边的便足够了。
“东家的境界太高了,孙平佩服不已。”
孙平起身道:“孙平能做的,就是把布行经营好,多盈利。”
“哈哈哈!”
苏璟笑道:“孙平,这么来,你才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啊!你努力赚钱,我才有底气做更多的事情。”
“东家放心,我一定会的!”
孙平认真的点头道。
这一壶酒,差不多喝了一个时辰,酒不多,慢酌才能品其真味。
“对了,东家,现在那些家伙,好像都偃旗息鼓了,但我觉得,他们肯定没有放弃,东家千万要心,尤其是那个李明友。”
孙平对着苏璟道。
苏氏布行的事件过去之后,之前有着各色心思的掌柜们,全都蔫了。
苏璟的段,可太厉害了。
平安布行的交接,也让他们明白,从一开始王家富就是苏璟的诱饵。
“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苏璟笑着点头道:“你也差不多该回去了,我就不送了。”
警惕性,苏璟是一直都有的。
不仅仅是在生意上,还有人身安全上。
“好,东家既然这么了,那孙平也就放心了。”
孙平点点头,转身离开了院。
苏璟坐在院子里,酒虽然喝的不算多,但脑子还是有点晕乎的。
“不行了,先去睡一觉吧,反正也不急。”
苏璟看了看地上的木工活,转身就进了屋子。
而此时从京城前往溧水县的官道上,几匹快马正在飞驰。
正是燕王朱棣,还有随身保护的几个侍卫。
朱棡都从苏璟这回来了,朱棣自然是按耐不住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刚从金陵饭店分店回宫后,朱棣便直接找上了老朱。
都不用朱棣开口,老朱便直接允许了朱棣的请求。
当然了,和前面他的两个哥哥一样,都只有三天时间。
另外,还有一些需要朱棣带的话,也一并都交代给了苏璟。
此时朱棣年幼,却没有乘马车,而是直接骑马。
他的想法很简单,骑马肯定比马车快,这样便能多些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