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兵临城下

A+A-

    第444章兵临城下



    王子腾也没指望安南王能答应自己的条件,如果答应了,自然很好,不答应,为了自身的统治,安南王也要发兵反击。



    到时候,王子腾可以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比自己带兵出击要强的多。



    如果安南王装死,不答应也不反击,那就等十天之后,杀向王城,逼迫安南王签城下之盟。



    总而言之,因为受到了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安南地方上愿意与王子腾合作的人还是很多的。如此,大开杀戮就没必要了。



    安南王这边收到最后通牒天都塌了,十天的时间必须给答复,这不是要了亲命么



    赶紧召集大臣来商议,到底该如何应对。



    安南朝廷的情况,有点类似朝鲜,国内的权力由阮、黎、郑、李四个大家族把持。



    那个对林氏动的黎氏,也是黎氏的分支。新富的阮氏,也是分支。相比之下,郑、李两家的势力范围在北面。



    安南王阮清主持会议,四个大家族的代表们,发表了多种看法。



    主要有三,一个是打,集中国内的兵力,从北方边境调兵南下,举全国之力,主动发起进攻,击退王子腾。



    这个观点遭到了李、郑两家的激烈反对,因为北方边境的军队,主要是这两家掌握的。



    李家则主张谈判,打是肯定打不过的,真要出兵,受到损失最大的还是这两家。



    这个主张被其他人喷成卖国,李家代表干脆闭嘴,让他们去表态,反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郑家的态度,打肯定要打,但不能主动出击,应该沿途布防,迟滞消耗疲惫敌军,决战于都城之下。



    最后安南王阮清搞了个既要又要的大杂烩,先派人去与王子腾谈,讨价换件,只要对方愿意退出安南,都可以商量。谈判的同时,组织军队做好出击的准备,四个家族都必须出兵两万五,凑个十万大军再。最后王城的防御工作,也要提前搞起来。



    总之就是安南国家,如果天朝军队从北面来,还可以凭借复杂的地形打防御战。现实是走海上来的,南面是平原,这仗打起来风险太大了。还是尽量谈判,实在不行再打。有趣的是,安南王再次派出了使者,走陆路前往大周,要去京城告御状。



    这个举动,就是他个人的突发奇想了,他还抱着最后一丝的希望,王子腾出兵是自作主张。



    四大家族硬着头皮开始凑军队,里的精锐自然不肯全都拿出来,王都倒是有一支装备精良的精锐禁军,人数在三万左右,是阮清控制朝廷本钱。为了让四家出兵,他也表示派一万人出击。



    阮氏是王族,黎氏是后族,这两家本该最卖力气才对,毕竟西贡是两家的地盘。



    实际情况这两家却不肯尽心尽力,想要保存实力,同时还劝安南王,千万要防着李氏和郑氏。



    尤其是要防备郑氏,因为他家祖上出过王的。



    相比之下,李家还算积极,安南丞相是李家人,从军事上丞相是反对打的,但既然国王决定了,他硬着头皮也要执行,否则位子不稳。



    郑家倒是不想出兵,这不是没法子么想到地盘上各种洞主寨主,借找个会,画个大饼,消耗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郑家代表连夜求见安南王,提出要一批官职与钱粮,他要用这些职位去激励麾下出兵作战。



    阮清也算了解国内的情况,知道郑家如果出兵太多,恐怕治下那些少民的洞主寨主们要闹事的。



    阮清答应了给官职,却没给钱粮。郑氏也不失望,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就没指望阮清完全答应。



    安南国的国王也好,大臣也罢,都高估了国内的情况。



    人虽然是有,但是要调集部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郑氏还要去忽悠那些山区的头人们。



    即便那些头人被官职吸引了,带着人马出山,那也需要时间。这么多人出山,吃的喝的怎么解决兵器倒是好办,实在不行给根木棍就是。



    十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安南王汇集各路消息才发现,十万大军还真有,只不过多半在路上,来到王城的一共不过两万。还都是李家的为主,阮家黎家,一起才凑了五千人,郑家的兵影子都没一个。



    谈判代表倒是派出去,并且顺利的回来了,只是什么都没谈成,因为王子腾根本就不谈,条件就那些,答应就和平,不答应就打上门。



    阮清气的半死,把人都叫来,大骂一顿之后,让他们加快速度,最多三天后,要看到足够的人马。



    随即,阮清下令,王城开启戒严。禁军守住各处城门,四大家族的人,没有国王的命令,不许出城。



    这就是摆出掀桌的姿态,平时你们享受权利带来的好处,关键时刻不肯出力,那就等周军打过来之后,请各位先走一步。



    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至少黎氏和阮氏的动作加快,陆续调来一万人马,加上阮氏也调来了一万人,凑齐了五万大军。



    问题又来了,这么多人在王城,吃喝就是一笔不的数字,军纪又是一个大问题。



    阮清每天被这些事情闹的头皮都要发炸了,好几次觉得,王子腾尽早打来才好。



    王子腾倒是很耐心的等够了十天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重新编练了仆从军,并抛出了一件大杀器——分地!



    西贡周边阮氏黎氏以及与之联合的家族,名下土地全部没收,所有仆从军士兵,每个人分地十亩。



    王子腾还不是什么人都要,对前来参军者进行了筛选。年龄太大的不要,太的也不要,身体弱的不要等等。



    最后裁掉了一批,又补充了一批,弄了三万仆从军的规模,不是不想更多一些,实在是时间上顾不上。



    分地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府兵就是这么玩的。唐朝的府兵,打遍天下无敌,史书上写的明白着呢。



    如果是在国内,王子腾肯定不敢这么干,得罪人太多了,怕是要被挫骨扬灰的。



    在安南,王子腾就没这个担心了,先分了再。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投靠王子腾的地方豪强们,也跟着做了各种脚,王子腾暂时顾不上收拾他们,先记下再。



    



    王子腾只要确保三万士兵,每个人都确实能分到十亩地。



    至于跟着王子腾一起来的官兵,他们将来愿意留下,还怕没地分么现在起来,他们还是大周的官兵。十天的时间还是太仓促了,好在基本编制有了,还有三万周军为压舱石,打安南军队,王子腾是有把握的。



    粮草方面,因为大量的抄家,收获很多,半年内是不缺粮食的。



    为了尽快解决安南战事,王子腾待十天期限一到,立刻下令出兵。以仆从军一部为先锋,杀向王城。



    对于周军,王子腾有要求军纪,但是对于仆从军,王子腾则没有要求。



    怎么呢,这边的人,尤其是男人,看着就一个比一个懒散。想要用军纪约束他们,太难了。



    出发之后,仆从军的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各路军官来自诸多的地方豪强家族,相互之间很多就有矛盾。



    仆从军军纪败坏,第一天就出了一档子事情,先锋把一个镇子给洗了,军中某将令与这个镇子是亲戚关系。



    两边闹了起来,官司打到了王子腾跟前。



    王子腾严令,今后除了四大家族的产业,沿途各地不得洗劫。事情压下去了,矛盾的种子埋下了。



    是王子腾事先不知道这种情况么国家,地方就那么多,绕几下都是亲戚很正常。



    王子腾就是故意事先不提这个,让这些人相互之间,不能团结起来,仆从军将令之间有矛盾,方便他制衡。



    请您收藏69书吧(六\\\九\\\书\\\吧!)



    有了王子腾的军令后,随后的行军要顺畅多了,遇见敢于反抗的城镇,大炮轰过去,仆从军冲一波,基本都能打下来。



    既然反抗了,那后果就必须承受了,三日不封刀做不到,要赶时间,一日不封刀还是能做到的。



    按照王子腾的军令,不得私藏战利品,一律上交后,统一分配,违者严惩。



    因为分配还算公平,暂时没闹出什么乱子。



    出于求稳的目的,王子腾这一路往前推进的速度并不快,路上走了一个月,才杀到王城附近。



    这一路上,沿途的城镇,只要有反抗的,没有不遭殃的。这帮仆从军,对自己人下那是真的狠。



    没有详细的统计,估计沿途至少杀了好几万人。搞到后来,沿途城镇往往都是空城,就剩下一些跑不掉的老弱。



    大批难民或逃亡四周,或逃亡王城,寻求必须。



    一个月下来,不断涌来的难民,人数数十万,每天发生的各种针对难民的治安案件,上报的就过千,更多的根本没人管,别提上报了。这让阮清难以应付,实在是养不活,也没精力庇护他们,只能下令强行驱散。



    这条命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各路前来汇集的军队,哪里有军纪可言。没下令驱散之前,做点坏事还得偷偷摸摸。下令驱散之后,直接撒欢了。



    抢、杀、奸等恶性事件,在短短一天之内达到了峰值,大批难民见势不妙,纷纷逃亡别地。



    难民是顺利的驱散了,四大家族汇聚的士兵也都发了一笔财,没等他们高兴呢,王子腾的大军杀到了。



    实话,一路上看见逃难的百姓时,王子腾还算镇定,随着逼近王城,不时能看见路边倒伏的尸体,有的女性衣服都没穿,王子腾吃惊了。



    赶紧去了解情况才知道,这是安南官兵的杰作。发生这类事情,王子腾并不吃惊,他也是在国内镇压过“暴民”的,当初在西域,麾下做的更狠。只不过安南今后是王家的安身之地,要收敛一下的。王子腾下令扎营,清理沿途,掩埋尸体,以免瘟疫爆发。



    王子腾叫来各路本地将令,让他们派人出去散布消息,主要是把王城官兵驱赶难民的事实传播出去。



    并且发布公告,让全军都知道,王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打舆论战,这种事情任何时候都必须抓紧了。还是那句话,这里不是西域,那边别语言了,文字都不通。



    安南不一样,这里是正经的儒家文化圈,民间有很多通汉语的人,越往北,情况越明显。



    大军在城外二十里扎营,在王子腾严格要求预防夜袭的军令下,各路人马害怕军纪,还算能执行命令,只不过执行的也不怎么地。



    王子腾还是高看了安南军,人压根就没有夜袭的念头。



    到夜袭,一支军队能打夜战本身,在这个时代就是精锐的代名词。



    王子腾是以己度人了,他里这支三万人的精锐,训练了多年,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是真的能打夜战的。



    王城方面不是没想过夜袭,但被李丞相否定了,他是带兵出身的,知道底下人怎么回事。白天还好,晚上出击,一百人能有十个人抵达目的地,都算是精锐了。安南的士兵,也多是社会底层,平时过的也不怎么地。李丞相甚至判断,即便是禁军出发夜袭,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夜袭是不存在的。



    当然了,王子腾也没白忙活,至少次日天亮后,各部队还算有序的完成了集结,摆开阵势,逼近王城。



    阮清在城内问麾下各位将令:“贼初至,可有猛将敢出击,趁其立足未稳,杀他一阵,挫其锐气。”



    禁军将令,王族成员阮进表示,他愿意率本部五千人出击!阮清随即下令,阮进率部出击,同时命李、郑两家,各派一万人为阮进押阵,见势不妙时,随时接应他撤退。



    王子腾得知城内有军队杀出,不由的兴奋了起来,赶紧到高处观阵。



    今天出于重视的目的,王子腾没有派仆从军打头阵,先锋由周军一个参将率本部三千人马担任。



    这一路,沿途打的都是地方武装,王子腾可以让仆从军上,今天到了王城之下,事关成败,不敢马虎。



    作为一个老将,王子腾从不敢轻视任何对,哪怕截止目前,安南军队表现的极为不堪。



    王子腾的观点是,不是安南军队不能打,只是没有好的将令,以及合适的战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