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研究巧克力

A+A-

    宴席散场之后,四名穿越者与陈永华等人道别出来,才走到王府的门口,见到马心如也正好从里面走出来。毛渊明连忙迎上去问:“怎么样?”

    马心如答道:“郑聪的儿子就是病毒性感冒,有些咳嗽,我把身上带着的一瓶儿童止咳糖浆给他喂了一口,应该好点了。再有一两天就能够痊愈了。”

    “我没问你郑聪儿子的病。我是,董太妃那边怎么样?”

    “挺好的,老太太身体挺结实啊,果然是女海盗的体质。”

    马心如连续两句回答,都没有答到毛渊明的点子上,弄得毛渊明直挠头。不过又一想,董太妃先是放了项绍宽和自己,又允许马心如去给郑克坦看病,应该还算是信任“毛利国人”的,至少没有敌意。这么想想,心里宽松了许多,便招呼大家一起回林家大宅。

    回到林家已经是午后,几个人聚在书房里聊天,马心如还没吃饭,因此叫厨房煮了一碗面送过来。

    马心如一边吃,一边起董太妃想再要一些巧克力,洪诚丘便掏出记事本查了查,发现登记在册的巧克力还有三块吉利莲,一盒费列罗,以及一些散装的巧克力豆,于是提议找一个纱布口袋装上十粒巧克力豆给董太妃送去。

    许纬辰忽然想到了什么,道:“先等一等,快去请孙广越和朱丹赤过来,我们研究一下巧克力的事。”

    工夫不大,孙广越和朱丹赤也来到了书房,一群人围坐了一圈,开始思考许纬辰提出的问题:怎么才能造出巧克力来?

    许纬辰的意思是,如果只是拿现存的巧克力孝敬董太妃,一则本来也没有多少,很快会吃完,二则除了疏通和董太妃的感情之外,对大事没有任何帮助。

    但是如果能造出巧克力来就不一样了,巧克力毫无疑问是领先时代的顶级奢侈品,行销全球都不是问题,对于赚钱来是极好的途径。

    “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应该是可可粉、牛奶和糖,这三样东西解决了,事情就成功一半了。”洪诚丘拿笔在纸上写下了这三个词,接着问道,“问题是怎么搞到这三样东西?”

    “糖是最容易解决的。”大胖子孙广越对东宁最为熟悉,细节也了解得最清楚,“东宁不但自己产糖,而且每年还要从东南亚进口糖,转卖到日本,一年要卖上百万斤之多,海外贸易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出自白糖贸易。”

    “那可可粉呢?这个可能是最难办的。”洪诚丘用笔指着这三个字道。

    “不一定。”毛渊明摇摇头,“可可树最迟在世纪已经传入东南亚了,我们可以从东南亚买可可豆,然后自己磨粉。”

    “你怎么知道的?”

    “你玩过大航海时代吗?”

    ()(e)  “”

    “好吧,其实最难搞的是牛奶,因为没有保鲜技术,牛奶必须当场挤出来当场用,如果放置就容易坏。”朱丹赤作为粮食行业的基层干部,对农产品的了解自然胜过一般人,“更何况,东宁有没有奶牛还是个大问题。”

    “了这么多,搞得好像我们能决定开厂生产巧克力似的。原料需要购买,需要生产场所,还需要雇佣工人,这些事情不通过郑经,恐怕办不起来吧。”洪诚丘一边摇着头一边。一个月过去,洪诚丘的平头已经变成了中等长度的分头。

    许纬辰点了点头道:“嗯,你的对。所以现在的任务是打通所有的关节,让这件事在郑经那里变得可行。”

    “打通所有关节?”

    “对,我们必须搞定几类人:首先要有人爱吃,比如董太妃、王府里的女眷和孩子们,这些人能产生郑经难以违拗的需求。”

    “然后呢?”

    “然后也要让可能参与生产流程的人都了解巧克力的好处。”

    “比如?”

    “比如陈永华、掌管贸易的官员,等等。”

    “嗯,这些人吃过了才会知道生产巧克力是有意义的。”

    “对,最后就是有决定权的人,郑经自己。这三类人综合起来,就会产生一个认可巧克力不但能吃,而且可以在贸易中带来巨额利润的共识,才能迫使郑经下决心同意我们生产巧克力,而且为我们提供条件。”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应该给所有人送巧克力,就像大航海时代里在广场上发嗜好品来制造流行那样。”毛渊明觉得自己明白许纬辰在想什么了。

    “哈哈哈,看来你的大航海时代没白玩啊。”

    “唉,熬了这么久,终于能开始做一点像穿越者做的事情了。”洪诚丘深深地叹了口气。

    “行,做就做。”毛渊明马上开始安排,“拿一块吉利莲来,切成块,给这些人送去。”

    “怎么送?我们又不能随便出入王府。”陆希星觉得这里有个技术障碍。

    “这个好办,后天我再去给郑聪的儿子复诊,你们只要把巧克力分开包好,我请郡主帮忙分给众人便是了。”马心如这么一,大家才发现有一个儿科医生还真是方便了许多。

    “行吧。另外,我们还得写一个生产巧克力的章程,递交给郑经。凡事总要有个样子。”

    “呵呵,那又得劳动朱苍酢老夫子了,看来今晚又得给他加一顿酒。”毛渊明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心里还是很舒畅的,毕竟又找到了一件可做的正事了。

    郑聪在董太妃那里挨了一顿训,心里有些烦躁,在外面浪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听郡主马大夫给儿子看了诊,服了药,病情好像转好了,心情才舒展一些。想来想去,眼下除了抓紧叫那几个毛利国人编练北兵,其它什么也做不成,若是再想偷懒,董太妃那里肯定又过不去。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便派侍卫来传召项绍宽等人,一同前往屯垦营。

    ()(e)  章程上所列的几个项目,郑经也没仔细看过,不过既然让郑聪决定,郑聪便全都准了。一行人到达屯垦营,便召集了所有学员开会。

    四十多名学员经过十天的培训和考核,已经在项绍宽心里有了分数,等到人齐了,便将一份名单递给郑聪。

    郑聪并没有实际参与之前的培训,也不知道这名单上的人具体都是谁,但是现在冯锡范不在了,郑聪必须自己作决定。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对这些毛利国人开始感到信任,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个“准”字,递还给项绍宽。

    项绍宽于是站了起来,开始大声宣读上面的名字和职位。这群哨长和什长有整整九年没有任何晋升了,现在有些是哨长升了营长,有些事什长升了哨长,各自都是喜不自胜。项绍宽特意挑选了其中四个年龄偏大,又有些文化的,出任政战官,把四个营的组织结构搭成了架子。

    俞齐时在这份名单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被任命为警备队队长。关于这项任命,潘兴和项绍宽有过争论。潘兴认为,俞齐时文化水平不错,又有勇气有胆色,应该任命为一营长,也就是将来这支队伍主力营的战将。项绍宽对这个看法并不反对,但项绍宽更看重之前两次和俞齐时谈话时所看到的忠诚和血性。军队的战力可以在战争中砺练,而优秀的警备人才则可遇不可求。最终毛渊明和林纬辰都支持项绍宽的安排,毕竟穿越者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接下去的工作就是以这些军官为骨干,整编所有的北兵。首先是俞齐时挑选下的警备队员,项绍宽让他先选出五十名他觉得忠诚可靠的士兵,然后由邹树人从中挑选出二十六名身体条件优越的,组成警备队。

    其他军官则是什长挑士兵,哨长挑什长,营长挑哨长,将四个营的战兵名额填满。剩下无人问津的,则二十人一棚编成伙兵棚,分到各哨名下。整个整编工作一个上午就完成了。

    下午的工作是各营士兵领取工具,开始疏通营区的排水沟以及开始修葺营房。在项绍宽连哄带骗之下,郑聪亲临营区为营房改造工作“动土”,具体做法就是拿起了铁锹从排水沟里铲了一锹淤泥倒入箩筐,项绍宽和军事组的成员们围在旁边,马上一起高声鼓掌叫好。这个仪式让郑聪本人和周围围观的士兵都感到新奇,不过军官们经过了十天的培训,已经越来越能够接受军事组看似怪异其实行之有效的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