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钱不够用了

A+A-

    姜承志当然不会去催促肃宗出兵,但肃宗自己却十分积极,几次召见金万基询问训练进度,并且暗示想要在年前出兵。金万基非常为难,表示训练尚不完备,而且士兵们多半不愿在新年前出征。

    肃宗因此也无可奈何,只得同意金万基的意见,但仍然下旨沿线各地抓紧准备粮草,以支应大军北伐之用。

    另外,据被清廷驱逐回来的朝鲜使臣,康熙对朝鲜君臣驱逐大清使臣大为惊骇,总算忍住脾气没有处死朝鲜使臣。至于有没有商议出兵攻打朝鲜,就不得而知了。

    眼看冬至已过,朝鲜国王准备派遣贺年使到江宁朝觐,姜承志觉得待在朝鲜似乎暂时没有可以推进的事务,而且也确实吃馒头吃烦了,便决定趁回国一次,当面和军处商讨一下对策。几人一商议,最后决定由李书同陪姜承志一起回去。

    冬季海上风大,这次的航程没有去舟山中转,而是直接奔向吴淞口,居然只花了六天时间就到了。反而是在长江内的航段,花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在十二月十三的上午,到达了仪凤门码头。

    礼部尚书郑斌派出了规模庞大的队伍迎接朝鲜贺年使,毛渊明也在迎接的队伍之中。

    姜承志倒是没想毛渊明会来,问起原因。毛渊明便告诉二人,皇帝已经在冬至日到达南京,杭州内城的大部分人员也都随行到了南京。

    贺年使自有郑斌接待,三人自顾自坐上马车,穿过仪凤门进城。一路向里走,毛渊明一路介绍,皇帝按照计划,提前一个月从杭州出发,在冬至前三天到达南京郊外,斋沐三日之后,于冬至十一月二十当天祭祀孝陵。

    “对了,皇帝祭祀孝陵,礼乐用的也是书同你编排的红旗颂。”

    “啊?皇帝没有提意见吗?”李书同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

    “皇帝倒是问了。你猜老许是怎么给他解释的?”毛渊明笑呵呵地道,“老许,国朝朱姓,朱就是红,太祖又是以红巾军起家,以红旗为颂,理所当然。皇帝听了,居然十分满意。”

    “那祭祀完了之后呢?”

    “祭祀完成之后,皇帝一行全副仪仗,从正阳门进城,过洪武门、午门入宫,升座武英殿,接受百官朝贺。”

    “武英殿修缮完成了?”姜承志想了想问道,“我记得我走之前去看过,有好几处破损,窗户还漏风呢。”

    “武英殿算保存的比较好的,唐云沛和杨贤他们抓紧修缮了一下,能用就行了。”毛渊明解释道,“大规模修整南京宫城,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

    ()(e)  “嗯嗯。那皇帝一家现在住在哪里?”

    “住在原来西六宫的位置。西六宫在后宫宫室里,已经算是保存较好的了,六座宫殿的院落,有三座看上去还比较完整,暂时就让皇帝一家住在那里。”

    “哦,那要不要把整个后宫都重修一下?”

    “要是要。”毛渊明点了点头,“只是重修整个后宫,工程浩大,耗资甚多,得慢慢来。这个问题你回头问老许和希星吧。”

    南京城规模宏大,从西北角的仪凤门进城,坐马车也要一个时才能达到东南角的皇城。姜承志一边和毛渊明着话,一边四面张望,看看城里的景象。或许是冬天的缘故,街面上的行人不多,但各街各坊的炊烟却是烟雾缭绕。以柴火做饭的时代,有炊烟就意味着有人气,看起来南京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到达宫城已经是晌午时分。毛渊明也没有专门安排宴席,只是在总督衙门里和大家一起吃工作餐。即便如此,对与姜承志和李书同来,也是极大的改善,远好过在朝鲜时的饮食。

    吃完饭,毛渊明要回去看着皇帝一家,就把姜承志扔给了许纬辰和陆希星。两人也正好有些空闲,便陪着姜承志和李书同话。

    姜承志最想听的,还是皇帝回京的事情。许纬辰便介绍,为了迎接皇帝回京,军处很早就开始重修宫室,第一期宫城修缮计划,除了武英殿和西六宫,还有奉先殿。奉先殿是内廷祭祀祖先用的皇室家庙,是工字型的前后两殿加穿堂,唯独内装饰需要考究一些,预期到明年春天就能完工了。

    “咦,祭祀皇家列祖列宗不是在太庙进行吗?”姜承志问道。

    “奉先殿是家庙。当年朱元璋对大臣感慨每年祭祀太庙的次数有限,为了经常能够拜祭先祖,下令建造奉先殿。而太庙是国家祭祀典礼用的大型建筑,规模比奉先殿大很多。太庙在午门外东侧,嘉靖年间因为大火,焚毁了大部分木质结构,事后也没有重修。真的要修复起来,不但要花很多钱,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完成。”

    “那么第二期呢?”姜承志十分有兴致,继续问道。

    “第二期就是乾清宫、坤宁宫和春和宫,再加上一些附属建筑。”许纬辰接着道,“皇帝、皇后和太子的寝宫嘛,总得早些修出来。”

    李书同也来了兴趣,问道:“那东六宫不修吗?”

    “暂时不修了吧。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皇帝的嫔妃也不多,西六宫够住了,第三嘛”许纬辰停顿了一下,还没继续往下,陆希星已经笑了起来。

    ()(e)  “第三是啥?”李书同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更不知道陆希星为什么要笑。

    “明朝的规矩,但凡南京的衙门,都只有半边。南京六部只有右侍郎,都察院只有右都御史,所以这六宫嘛,也只要西半边就好了。”陆希星着,笑得更厉害了。

    “靠,这馊主意谁出的?”姜承志也笑了起来。

    “开会的时候不知道谁提出来的,结果大家一致叫好。”

    “好吧,那还有第三期工程吗?”

    “有的,第三期才是大头中的大头,包括前三殿、文华殿建筑群和其他主要宫殿。不过,第三期的工程计划面前只停留在纸面上,完全不打算动。”

    姜承志觉得有些不明白,又问道:“前三殿是朝仪的重要场所,不需要及时重修吗?”

    “暂时不修了。”许纬辰摇了摇头,道,“一方面,皇帝现在垂袖而治,政务都是军处和陈永华在处理,有武英殿举行一些仪式就行了,没必要急着重修三大殿;另一方面,我们不修三大殿,也是向天下宣誓,我们是要克复中原还于旧都的,不会偏安江南一隅,所以在光复京师之前不修南京三大殿。”

    “而且,也有些技术原因。”陆希星继续补充道,“三大殿的殿宇规模最大,对木材的要求也最高。大明木材主要产自西南,如今云贵川三省都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无从获得木材。”

    “那要是真的要修,肯定花销很大吧?”

    陆希星收住了笑容,点了点头道:“重修南京宫城的总预算很大,要几十万两,现在肯定拿不出来,不过我们也在想办法。我和常镇业商量,再发行一百万两’平虏靖难’国债,来改善一下财政状况。”

    “啥?财政现在很吃紧吗?”李书同惊讶的问道,“我怎么记得过去三年财政都是盈余的呢?”

    “过去三年确实是有盈余的,但那是因为我们尽量在俭省,而且所余也不多,每年都不到五万两。”陆希星有些无奈地道,“现在不一样了,皇帝回到南京,要重修宫室,军费还要再增加一些,官员们苦了几年了,俸禄得再给他们涨一涨。东一块西一块,原来的收入就不够用了。”

    “对了,关于为重修宫城筹措资金这件事,我有一个想法,和镇业、大官人都提起过,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许纬辰认真地道。

    “啥?你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