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婚前婚后

A+A-

    朱和尭的婚礼在六月二十六如期举行。

    婚礼的仪注由礼部专门拟定,经陈永华夫妇和宁靖王朱术桂复核之后,由皇帝降特旨施行。之所以要搞得这么复杂,主要是因为朱和尭现在的爵位还是宝亲王,并非太子,但无论是皇帝、大臣们还是军处,都不希望用亲王婚礼仪注来办这次婚礼,所以专门由礼部按照太子婚礼仪注稍微减杀部分之后,特旨颁行。换句话,这是个特例。

    婚后几天,朱和尭夫妇按照规矩朝见皇帝皇后、拜祭奉先殿,忙了个不亦乐乎。

    军处比朱和尭还忙,因为皇帝马上要启程前往热河行宫,接见蒙古王公们。沿途和热河的警跸以及物料供应都要缜密安排。虽然大多数工作仍然由内阁指挥官员们承担,但仅仅是军队的调动也非常繁琐。

    自从光复以来,京城周边的驻军全部都由何祐统管。一年多来,何祐重新梳理清朝留下的各行营军寨,重新部署京城卫戍和通往关外各条道路的沿线驻军,目前也算是颇有成效。康亲王杰书率领满洲八旗退到辽东,杰书自己驻守赫图阿拉老城,其余各旗在从赫图阿拉到宁古塔之间的道路沿线分屯。

    明军限于兵力不足,暂时还只能在山海关内屯兵,山海关外到赫图阿拉之间,实际上只有两个朝鲜营驻守,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对于这种状况,蒋一正多次向南京要求增派兵力,但南京军处的潘兴和庄寒天总是以大军在安南作战、无兵可派为由予以拒绝。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由于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中原汉人不能到关外屯垦,导致沈阳府附近的人口并不多,并且以满洲人为主,当地治安自有满洲人自己负责。虽杰书、董额等人对大明还算忠心,但对满洲人可能出现的敌对行为还是不能不防。

    热河行宫自然是位于热河,但并不是后世的承德避暑山庄,而是一座叫作喀喇河屯行宫的宫殿。现代人所看到的富丽堂皇的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晚年,到乾隆年间才算正式完工,不是这个刚刚结束战乱的时代所能够拥有的。

    而此前清帝用作与蒙古王公会盟的喀喇河屯行宫,实际上也并不能算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行宫,它只是当年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为了狩猎方便所建的一座避暑城,只因康熙曾经在此驻跸并且接见蒙古王公,所以才被称为行宫。当然,康熙是有扩建这座行宫的想法的,但想法尚未实施,大清便已经亡了。

    ()(e)  大明当然暂时也无力扩建这座行宫。唐云沛倒是看过设计图纸,也派人去当地测绘过地形,想过如何扩建,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没有办法付诸实施。

    所以这一次热河会盟,皇帝夫妇将驻跸在喀喇河屯行宫之中,但大批的随扈官员和军队,都要在避暑城外安营居住。蒋一正和何祐自然是忙个不停,筹办军队移动和粮草供应的事。洪诚丘也得要为各种物资运输发愁。

    毛渊明倒是清闲下来了。早在商议热河会盟事宜的时候,毛渊明就提出,自己不去热河。理由也很简单,自己本来就不愿意来北京,现在要去更北的地方,会更加不习惯,不如留在京城。反正京城军处也是需要人值守的。

    对此,大家倒也没什么意见。本来,毛渊明负责的具体事务就不多,陪伴皇帝的工作,姜承志也在逐渐接,以备毛渊明哪天要回南京。而皇帝去热河,宝亲王朱和尭就要单独坐镇京城,身边肯定要有人陪伴,毛渊明和朱和尭的关系虽然不如姜承志、李书同、许纬辰等人更亲密,不过也可以应付了。

    会议最后决定,洪诚丘、姜承志、王鼎三人组成会盟工作组,陪同皇帝前往热河,蒋一正与何祐带领军队负责沿途警跸事务,毛渊明、常镇业和李书同留守京城,韩鹏和刚刚从天津调入京城的刘德仁一起负责京城防务。

    到了七月中旬,皇帝启驾便离开京城,一万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向着热河进发。京城到热河的路程将近五百里,队伍行动的速度很慢,每天的进程是二十里,所以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到达热河,在热河居住一个月,再花上一个月时间回来,总共要耗去三个月时间。

    皇帝走后,新婚不久的宝亲王就按照要求在上书房坐镇。虽然“坐镇”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皇帝自己在的时候也并不处理政务,每天只是到上书房看看奏折,了解一下情况。不过,毛渊明对朱和尭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必须每天从早膳之后直到晚膳之前都留在上书房,中午也在上书房吃饭和午睡。

    之所以要这么做,用现代络用语来就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早在南京期间,大家开会的时候,洪诚丘就提出,朱慈炤因为长期生活在民间,缺少管理国家的才能,接受招讨大将军摄政还得过去,将来朱慈炤驾崩了之后,朱和尭即位,是不是还能维持这个摄政模式,需要及早考虑。

    ()(e)  军处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维持摄政模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了以防万一,可以考虑开始对朱和尭进行系统的教育,以利于他将来继承皇位之后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当时按照项绍宽的意见,安排朱和尭和一批精心挑选出来的羽林苑同龄孩子一起接受三个月的军训,这批三十六名孩子将来就充任朱和尭的侍卫。

    现在皇帝离京,正是给予朱和尭学习锻炼的最佳时期。毛渊明便整日陪着朱和尭,看各种题本和奏章,给他解释上奏的原因和内阁批复的理由。如果内阁的批复被军处驳回了,又解释给他听究竟为何。

    朱慈炤刚刚成亲,又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学习起来很快,也很投入,经常就直接在上书房传晚膳。以至于王妃金氏到鲍婧那里告状,鲍婧又只得来找毛渊明,让他不要给朱和尭安排那么多东西学,毕竟人家新婚燕尔,怎么不给夫妻留点时间呢。

    毛渊明也无可奈何,因为现在正值秋粮征收期间,各地的题本奏章如雪片飞来,给朱和尭看的已经是经过挑选的一部分,常镇业每天要处理的是堆积如山的文件。

    一个月下来,朱和尭的对政务显然熟悉了不少,毛渊明也逐渐给朱和尭增加功课,陪他参观内务府的库房,查看账册,了解内务府的运作情况。又带着朱和尭到六部和都察院,一间一间办公室视察,与操办具体事务的主事和吏员们交谈,了解这些朝廷构的作用和运作方式。

    八月十五中秋节,鲍婧为大家安排了赏月晚宴。朱和尭和王妃、两名侧妃一起,第一次作为主人招待勋贵和重臣们,显得格外兴奋,拉着金氏一起挨桌敬酒,接受大臣们的恭维。晚宴的气氛显得格外和谐。

    毛渊明和常镇业都不喝酒,坐在离朱和尭的主桌不远处,聊着眼下的形势。常镇业悄悄告诉毛渊明,山东布政使冯锡范有一份非常重要的奏报刚刚送到,如果明天有空,可以到军处一同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