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再次升级,白记鱼档

A+A-

    郎中来得很快,是个留山羊胡的老头。

    他背着大药箱,脚步匆匆,被虾头领到茅草屋里。

    长顺叔侧身躺在硬木床板上,腰眼积着大片的青黑淤血。

    好像针扎的刺痛,让他额头直冒冷汗。

    刚才咬牙忍着,现在那股气一泄,难受的劲儿就上来了。

    见到自家老爹“哎哟哎哟”叫喊着,虾头眼中透出浓重恨意:

    “该死的王癞子!等我学成拳脚,一定要叫他好看!”

    虾头他娘周婶听到,急得使劲骂道:

    “那些泼皮是你能惹的?万一出个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我和你爹可怎么活!”

    虾头闻言缩起脖子,默默不作声了。

    “我那一拳,够他躺个三四天难以下地了。”

    白启眼皮垂着,心绪浮动。

    王癞子与杨泉,一个用人打窝钓鬼纹鱼,一个盘剥渔民上供凑数。

    存在利益上的串通勾连。

    再过个几天。

    也许杨泉就该出面了。

    “还是要趁早把打渔技艺磨练到精通层次,这样抓宝鱼的把握更大。

    用来攀交情的银沙鲤也好,还是杨泉心心念念的鬼纹鱼也罢。

    咱都能弄到!

    那地位便不一样了!”

    白启寻思着,随着墨箓映照的技艺越来越多。

    打渔,水战,抄书,辩药,站桩

    几乎已经将他的时间占满,再难分出其他的精力。

    所以,白启才想着与长顺叔合伙捕捞。

    既能保证生计,好好攒钱。

    也算报答当日开门借米的救命情分。

    顺便立住知恩图报的仗义人设。

    一举三得!

    等以后,自个儿的名声逐渐传扬开。

    白阿七也是黑河县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了!

    如果头有钱,再聚拢四五十条听命的好汉,便能做个地头蛇。

    鱼栏、柴市、火窑这些米饭班子。

    当年就是这么起的家。

    “如果混出‘及时雨’、‘呼保义’、‘有恩必报白七郎’的名头。

    八百里黑水河,岂不由我横着走?”

    白启心想道。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纳头就拜,口称哥哥,送银子送女人。

    这般待遇可太爽了!

    “打盆热水来,要用汗巾敷一敷。”

    山羊胡郎中放下药箱,查看伤势。

    他稍微按压长顺叔淤血肿胀的地方,眉头微皱,转身取出医治跌打损伤的瓶药酒。

    “好嘞!”

    周婶赶忙点头。

    郎中没来之前,白启就让她烧好热水。

    等会儿肯定用得上。

    “大夫,我爹他伤到哪里了?严重不严重啊?”

    虾头神色紧张,甚至有些无助,

    “没怎么磕到骨头,就还好。”

    郎中摸了摸山羊胡,轻声道:

    “每日擦几次药酒,再就是静卧在床,不要额,少干活儿,七八天可好。”

    ()(e)  长顺叔脸色难看,眼瞅着快要过冬,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哪能歇息。

    郎中也明白,就这住茅草屋的寒酸家境,估计也难好好休养。

    所以并未多,只让周婶把粗布剪裁的布巾泡进热水,拧干盖在伤处。

    随后把两瓶药酒递给虾头,嘱咐道:

    “早晚各一次,轻轻搓揉,不要太用力。”

    等郎中讲完,白启开口道:

    “大夫,要不再开个方子,抓些活血化瘀的药材。

    比如马钱子、伸筋草、茯苓、白术能好快些。”

    山羊胡郎中眼神微惊,似是没想到白启还懂用药:

    “抓药熬汤,自是可以,不过价钱”

    他没提这茬儿,当然是考虑到长顺叔的情况。

    似这等贱户,多半都自己将就弄些土方子。

    哪里开得起方,抓得起药。

    白启从荷包取出两吊大钱:

    “可够了?”

    山羊胡郎中接过:

    “还有盈余,用不了这么多。”

    他上门的诊金,加上两瓶药酒,以及几包药材,拢共也就五六百钱。

    “剩下的,大夫你再给我抓些羌活、荆芥”

    白启笑道。

    他刚好也要准备淬炼劲力所需的药材。

    这山羊胡郎中挺本分,看到长顺叔一家穷苦。

    于是只拿两瓶药酒,也没借多赚钱。

    算得上很有良心。

    乡野村镇就这一点好,做的都是熟客生意。

    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店铺行当,往往开不长久。

    山羊胡郎中点点头:

    “原来郎君是练家子,老夫在回春堂坐诊,这些药材给你备好,劳烦明日来拿。”

    俗话,医武不分家。

    拳脚厉害的练家子,多半都懂治跌打损折的皮外伤。

    有些配制的独门药酒,甚至比医馆还顶用。

    送走山羊胡郎中,白启再回到茅草屋,迎接他的是极为局促的长顺叔一家。

    “阿七。”

    长顺叔侧身靠坐在床头,嘴唇发白讷讷道:

    “这回多亏你了。那钱俺会尽早还上,再加两升米当利息,让虾头给你打欠条!”

    老实巴交的打渔人,也想不到什么好话,只能用最真诚的语气,做出保证。

    “这些就生分了,长顺叔。

    我和阿弟快饿死的时候,靠你家借的两碗米才撑过来,活命之恩,我始终记着。”

    白启脸上露出温良的笑容,好像他还是那个与人亲善的白阿七。

    “两碗米而已,任谁都会给的阿七,账要算明白,大家讨生活不容易,俺不能平白占你便宜。”

    长顺叔很执拗,白启也没过多坚持,转而切入正题:

    “我这阵子练出水性来了,在大田湾、牛角沱那边找到几个好鱼窝子。

    老话讲,土多好打墙。我家阿弟太瘦弱,打渔帮不上忙,我一个人每天也就撒三四回,弄个百把来斤好货。

    ()(e)  虾头他就要进武馆拜师了,应该知道,练拳脚费功夫,花销也大。

    隔三差五才赚七八百文,对我来,已经有些不够用。”

    带着虾头,拘束站在墙边的周婶像是听故事,眼睛瞪得老大,

    三五天,七八百文钱的进账?

    这还嫌少?

    阿七也忒出息了,忒长本事了!

    黑水河最厉害的打渔人,也不一定有如此丰厚的收入!

    “租鱼栏的船和,太贵了,不划算。

    我想着不如跟长顺叔合伙,我家那条舢板,加上你家的乌篷船,每天捞个四五百斤渔获不难。

    到时候,赚到钱六四分。

    我找的鱼窝子,所以占个六成。

    长顺叔你出工又出力,折算为四成,如何?”

    白启侃侃而谈,吐字清晰,条理分明。

    全然不像没见过世面,讲话有时候都结巴的贱户渔民。

    旁边的虾头脸上写满懵逼,只感觉面前的阿七好陌生,莫名像是县里大户人家的少爷。

    他曾隔着武馆的大门,远远看过几眼。

    那些身穿劲装的年轻人,也都如同此时的阿七一样,个个充满自信,意兴飞扬。

    只不过,少爷们的底气来源于出身。

    阿七,他是咋个变化这么大的?

    “四成?”

    “怎么,长顺叔嫌少?”

    “不不不,鱼窝子是阿七你找的,我就卖个力气,不值那么多的!拿两成就好了!”

    长顺叔摆着,好像做大梦,有种极为强烈的不真实感。

    宛似吃苦受穷惯了,突然有钱袋子砸脑门上。

    只觉得又害怕又惊喜,生怕抓不住让会溜走了。

    “那就三七开,再少便显得我做事不厚道,让人议论短长。

    再者,虾头他进武馆,往后用钱的地方很多。”

    白启语气沉稳,一言而决,颇有种果决的劲头。

    让还想推让的长顺叔,有些不敢再做声:

    “行,俺和婆娘都会打渔,那条乌篷船就当过入你的鱼档了,以后给阿七你当长工!”

    所谓过挡,就是打渔人把自家船并给别人。

    长顺叔等于把全部身家交到白启里。

    可见决心!

    周婶在旁边附和:

    “阿七你太争气了,打渔这么厉害,过几年娶个好人家的女儿,你爹在天有灵看到,肯定也欣慰”

    长顺叔脸色一沉,打断道:

    “胡甚么!阿七往后要当武者老爷的,之所以弄个鱼档买卖,只是给咱们一口饭吃罢了!哪能一辈子打渔!”

    周婶讪讪笑着,赶忙闭嘴了。

    “鱼档?”

    白启嘴角上扬,心想道:

    “那自己,这算不算从‘打渔人’升级为‘鱼档老板’了。

    以后得叫我,大挡头?听着不像是啥正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