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祖龙之业
而故事还没有完结。
金日磾的后代在西汉末年王莽代汉时受到加害,部分逃至山东文登丛家砚,改金姓为丛,为丛姓的起源之一。
金日磾三子,长子为汉武帝弄儿(gngge,意思是供人玩弄的童子),后为金日磾亲所杀。
两子金赏、金建都为汉昭帝侍中,与汉昭帝年龄差不多,与汉昭帝一同睡觉起床。后金赏为奉车都尉,金建为驸马都尉。
金赏继金日磾爵位秺侯,佩戴着两条绶带后,汉昭帝对霍光:“金家兄弟两人不可以让他们都是两条绶带吗?”霍光回答:“金赏本是继承父亲的爵位为侯的。”汉昭帝笑着:“是不是侯难道不在于我与将军您吗?”霍光:“先帝的规定是有功才能封侯。”当时金家兄弟与汉昭帝年龄都是八、九岁。汉宣帝即位,金赏担任太仆。金赏的妻子是霍光之女,霍家谋反,金赏上书休妻,得以保全,独得不受牵连。
汉元帝时担任光禄勋,死后没有儿子,封国被除。元始年间为了延续绝禄的世家,封金建的孙子金当为秺侯,作为金日磾的后嗣祭祀祖先。
东汉末年武陵太守金旋、京兆尹金祎据传也是金日磾后代
而这些人物,无一例外地不是忠臣,对汉朝有着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福
“后来,金日磾一家七代子孙全都是大汉忠良,这就是利用我华夏文化熏陶其饶最大益处了。”凌皓如是道。
“那这么来,夫君是觉得,我华夏大地自大周失势,诸国纷争,战乱不休八百余年至今,竟无一人是英雄乎?”王玄清似乎不太认同这一点。
她在凌府读了很多的古籍,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都让她非常感兴趣,她觉得,自己将来若是能够以女儿身成就那样的王霸之业,那就不枉此生了。
“若要论豪杰,我华夏自然不缺,若要论英雄,唯有一人耳。”
“何人也?”
“此人便是五百年前差点鲸吞下,却死于墨家大宗师荆轲刺杀之下的秦王,嬴政。”凌皓替王玄清理了理她那有点散乱的鬓发,语气显得非常郑重。
嬴政,后世尊称称其为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神州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神州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神州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统一下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但这位祖龙也奠定了神州大地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而上面这些事迹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都各不一致。
就是一样形式的文字,也有好几种不同写法。
殷商以后,文字逐渐普及开来。
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校于是,大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
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这里的“一”和“同”同义,就是“统一”。
此语的最早出处是东周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今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而度量衡,其实是指三个不同的计算单位。
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度是古代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的长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影布知尺”、“尺者识也”等的法。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实用单位,并且单独构成一个系统。
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长度的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的。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数的精度的意思。
孙子算经卷上影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法。这些十退位的分、厘、毫、秒、忽成为算术上专用的数名称和长度单位名称。到了宋代,把秒改为丝。清末时把长度单位定到毫位为止。
再量,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复杂。
在左传、周礼、仪礼、尔雅等经典着作中都有关于容量单位的记载,其专用名称有升、斗、斛、豆、区、釜、钟以及溢、掬等。
同长度一样,周代以前容量单位也是用饶身体计量,以一所能盛的叫作溢,两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的容量单位。尔雅广量“掬四谓之豆”,左传昭公三年“四升为豆”,这两种法是相通的,就是掬也就是升。升的本义是“登”、“进”的意思,两所盛是基本的容量数,然后从这个数登进,按四进有豆、区、釜,按十进有斗、斛。
所以升(亦即掬)是容量的基本单位。后来汉书律历志对容量单位作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宋以后一斛为五斗)。升是容量的基本单位,斗和斛则为实用单位。
至于苑辨物云“十龠为一合”,法有所不同,可资参考。附带提一下石,石本来是重量单位,为一百二十斤,但自秦汉开始,石也作为容量单位,与斛相等。关于容量的单位,孙子算经卷上:“六粟为一圭,十圭为抄,十抄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这样,六粟为一圭(一,十粟为一圭),其余圭、抄、撮、勺以及合、升、斗、斛八个单位,都是十进。这种计算方法,自汉代以后便一直都在采用
而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它是恒定整个经济发展的单位。
很早以来,铢、两、斤、钧、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单位。但古时对重量单位的法复杂不一。
例如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累”的古字),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苑?辨物:“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文金部:“锱,六铢也。”淮南子铨言高诱注:“六两曰锱。”玉篇金部;“镒,二十两。”集韵质韵:“二十四两为镒。”等等。“黍”、“粟”、“絫”、“圭”等,都是借用粟黍和圭璧的名称,实际上早已不用。
“锱”、“镒”及“锾”、“釿”等都是借用钱币的名称,也早就不用。所以各家法有种种不同。自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就比较一致起来,直至唐代都没有改变。其进位方法颇值一提: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而关于使用两以下的钱、分、厘、毫、丝、忽等单位,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曾:“分剂之名,古与今异,古无分之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唐苏敬注云:“六铢为一分,即二钱半也。”可见自唐代起已把本作为货币的“钱”当作重量单位,并且“积十钱为一两”,但那时分的进位还没有确定为钱的十分之一。
再分、厘、毫、丝、忽等,原是数名称,后从长度借用为重量单位名称,自宋代开始定为钱的十庭位。宋代权衡的改制废弃了铢、絫、黍等名称,其重量单位名称自大到依次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丝、忽,其进位方法已如前述。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很少改易。但有一点须指出,宋元明清之医方,凡言“分”者,是分厘之“分”,而晋唐时一分则为两钱半,二者不同
而历史上的秦始皇,却把这些全都做到了,而秦以后的朝代几乎全都沿袭了这一套制度,祖龙之业当真盖世无双!
“可是嬴政已经去世五百年了,他的影响力能有多大?”王玄清秀眉一皱。
诚然,凌皓即便得花乱坠,但这个世界里的嬴政早已成为五百年前的传人物一个已死之人,他能做到这些吗?
“我请商府调取了一些关于秦王嬴政五百年前的卷宗,发现这些嬴政早已经有了和我们一样的计划,只等下一统之后便付诸实施,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凌皓觉得这就好比一个史诗副本已经打完了大半,队长却突然被封号了一样,难受得一比有木迎
“夫君的意思是?”王玄清似乎想到了什么。
“秦王未尽之业,便由我等来完成吧。”凌皓义正言辞地道。
“好啊,既然要追求秦王之业,那便先诞下几十个子嗣吧”王玄清似笑非笑地看着凌皓。
“这不好吧,刚刚已经来过两次了”
“既然要继承秦王之业,自然就要贯彻到底嘛,夫君先前不也了,秦王嬴政十年之间便有了几十个子女吗?”
好嘛,原来重点是在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