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儒墨合流

A+A-

    “铛!”

    铁器生产流水线上,重锤不断落下。

    成排的十几名工人用钢钳夹着高温还未褪去,通红发光的钢条,让它在砧台上接受关锻打。

    这是水力锻锤。

    它的原理和专用于谷物脱粒的水力踏碓一样,水流转动高大的水车,水车关带动连杆装置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石磨、水碓、纺织械、取水灌田的轮筒等械。

    现在,这种械锻打极大地提升了工具制造和矿石处理的效率。

    工人只需要将矿石投入料槽即可批量得到冶炼所需矿料碎块粉末,或者夹着钢材调整它的位置,即可得到成形刀坯、器型,节省力气,成形器型放入淬火槽,再由专人带走,拿去打磨开锋,再装箱通过马拉列车送往需要它们的地方。

    就构成了与这个时代迥异的生产、供应系统。

    这进一步释放了产能。

    这家工厂的流水线如果全部用于生产钢剑,那么每天能产约00余把,年产近四万把。

    而这还不过是汉国最普通的制造厂之一。

    平民所用的武器锅碗瓢盆勺菜刀铲子锤子斧子锄头镐头犁头,军事所用的刀剑枪头箭矢,都在被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方式增长数量,压低成本,还有不断走向成熟的水力锻压炮管。

    这就是陆大古在这个时代强推生产生活方式革新的底气之一。

    “铛!”

    临拉走前,质检员随抽出一把开锋过的剑,狠狠地砍在测试用的铁钉上。

    交击处迸射出几点火花。

    这是必经流程,每批器材出厂都有随抽样检查,如对刀剑的强度测试、锋利度测试,确认无误后,他在工作册上打了个两道勾。

    然后经过检查的钢剑中的一把来到了陆大古中。

    剑身模糊地倒映着他的面容轮廓。

    “锃。”

    他收剑入鞘。

    目光移到不远处的器上,众多工人协作进行着无缝管制造实验。

    无缝管是工业血管,其优良的密封性可以承受更高的压强,结构上不易膨胀变形,适用于锅炉、发动、燃气及流体运输等。

    既然要攀爬工业,无缝管技术是必须点出来的。

    很遗憾地,陆大古成为无限军官以前学的不是械和材料相关的专业,他没有经验可供参考,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仍找到了制造方法:钢穿刺——用尖头钢棍穿刺烧得通红变软的柱形钢材,将其挤压成他需要的形状。

    ()(e)  而这就是成品。

    陆大古拿起腕粗细、开了三指宽的穿孔,等人高的无缝管,入质感稍有粗糙,他瞄了眼钢管内侧通路。

    可行。

    他对紧张地注视着他的技术工人们点头。

    现在除了没有能直接削切穿刺成型的钢管两头使之平齐的旋转刀片和部分精细程序有缺失,大体技术思路已经理顺了———这将进一步提升蒸汽械的效能,并为后续诸多械的研发提供基础。

    “徐工,那这个季度的奖金?”

    一名技工师傅挤出人堆,期冀地询问。

    旁边人向那人投去异样的目光,像是在责怪他值此欢乐的时候这么急地提这么“俗气”的事,“不识相”。

    陆大古从那双怯缩的眼睛里看到一个撑起家庭的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对方这样询问他,无非是肩上有担子。

    “放心。”

    大古对他笑道:

    “早催下来了,少不了你们。”

    “咱们这里,上面看得紧,做了什么贡献,又什么成果,上面都知道,专利费也一样,该你们的,就是你们的。”

    大家又都笑起来。

    这里所指的专利费,相当于发明奖,汉庭出笔钱买断一件发明的使用权,发明者姓名不变,关键性的发明会连同发明者姓名录入教科书,永载史册。

    “大家记着,今天准时下班。”

    “诶!”

    最后交待两句,抽身走出实验场地。

    场地门口的卫兵适时地走过来,耳语几句。

    他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加快脚步往百步外一座院走,那里名义上是仓库,实际也存放了不少东西,当他跨过门槛,仓库守卫如常地无视了他,陆大古进到最里边有房间里,约一刻钟内冷水洗完澡,更衣,穿过门,登上回宫的马车,直奔文宫。

    “到底出什么事了?”

    “呐,都在这里。”大进递给他一张纸,“你看看吧。”

    掸了掸纸,他先是看得皱眉,然后眉头舒展开:

    “我对儒家是有点子偏见在的。”

    他对儒家的印象被后世的腐儒搞坏了一部分。

    又被孔子本人对“稼墙”“人”的言论搞坏了一部分。

    当然,大古知道出现腐儒不是孔子的错,再抛开和孔子同时代的农民讨厌孔子,如论语微子里农人直斥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乎?”之类的事迹,仅从学看,就后世的结果而言,孔子既死,怎么解读就纯粹是后人的事了。

    ()(e)  但万变不离其宗:

    孔老二虽然早已尸骨无存,可是历代封建帝王都争相供奉他、吹捧他,真是层层加码,把孔老二吹到了天上去。

    什么“万世师表”、“先觉先知”、什么“道大天下表”、“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

    无非是其鼓吹的克己复礼。

    符合了封建帝王的需要。

    是好用的统治工具。

    至于儒学宣扬的道德修养、仁义博爱反而是附赠品。

    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经过初期百废待兴,逐步走到会被垄断、阶层被固化的时候,往往都伴随着儒学大兴。

    “我以为,他们最多给我一份差不多的答卷。”

    陆大古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

    “儒家这是出异端了啊。”

    这份“答卷”的来源,大量借鉴了大古向这个时代公开的知识,对比商朝、汉国建立前后的粮食产量,和三个时期人们的观念,以此为论据,把儒家“上下有序、远近亲疏”的爱憎观视为达到墨家“兼爱非攻”境界以前的一个阶段。

    只要“稼墙百工”继续发展下去,就能达到人人吃饱饭、有屋住、有衣穿,可以随意出行,每个人都能读上书,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乐土。

    而人们现在要做的是从“稼墙百工”的技术和“道德仁义”的思想上建设这一切。

    “听起来很美好。”

    大进如此评价。

    “嗯,现在再给它完善一下,推动进步是够了,但将来还是可能被歪曲。”大古,“思想是可以歪曲的,制度总是会腐朽的。”

    “我在石器时代任务就是没想明白这个道理。”

    他轻笑着叹了口气,稍稍垂首,捶了捶自己的额头:

    “只以为给后人留得足够多就万事大吉了。”

    “我忘了,进三退二。”

    “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