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万松书院

A+A-

    万松书院坐落在杭州城东凤凰山上,距离杭州城二十余里,南边就是钱塘江,也叫富春江。

    凤凰山山南有一个镇,名叫梧桐镇,平时万松书院里的吃穿用度都是在这里采买。

    贾琼三人在外奔波了大半年也很辛苦,这一次行程总算是要结束了,心情都很放松。

    一路笑,欣赏着沿路的美景。

    来到梧桐镇时,发现这个镇子的面积很大,都快赶上一般的县城了。

    而且这里背山面水,绿树成荫,路边大都是青砖绿瓦的宅院。

    街上人也很多,看起来很繁华,也很整洁。

    穿过镇,沿着碎石路上山,沿路层峦叠翠,青松翠柏,风景如画。

    骑马前行大概十几分钟,转过一个山口,万松书院就豁然出现在三人眼前。

    书院沿着山势而建,面积很大,明显分为好多个区域。

    里面的建筑有新有旧,应该是经过几次扩建。

    门前是一个面积很大的青石广场,站在这里就能看到南边的钱塘江,景色非常优美。

    书院整体是以木石结构为主的建筑,间或有一些竹屋茅舍,最外面是一圈白色的山墙。

    广场前的路口立着一個牌坊,上面雕刻着鱼跃龙门的图案。

    牌坊一看就已经很有年头了,但是上面的刻字却有旧有新。

    贾琼抬眼看去,只见牌坊右阙刻着,洪武乙亥岁孟春吉旦,浙江学政孟鹤棠立。

    中阙刻着二十几行字,贾琼一一看过来,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进士牌坊。

    唐纶,洪武丙辰科

    沈岩,洪武乙未科

    刘嘉远,洪武乙丑科

    魏庭,隆庆丙子科

    佟卓尧,隆庆丙子科

    于杰,隆庆丙子科

    洪俊,隆庆丙子科

    陈守祯,隆庆丙子科

    张晋,隆庆丙子科

    显然这是某任浙江学政,为了嘉奖万松书院在教育上的杰出贡献,给书院树立的一座特殊的进士牌坊。

    估计每次书院有中进士的学子,都会在上面刻上他们的名字。

    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是对书院学子们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可以想象到,新来的学子们看到这座牌坊时会有多激动,就连贾琼刚看到都感觉心潮澎湃。

    ()(e)  三人在牌坊外下马,让田力在外面看着,贾琼和徐山向书院大门走去。

    书院门口立着一块记事碑,正面刻着书院的历史介绍,背面刻着数次扩建的时间,资助人。

    书院黉门上挂着黑底金字的万松书院四个隶书大字,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此刻书院的黑油大门紧闭,内部静谧无声,贾琼两人上前敲门。

    很快大门就打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门子出来问道:“两位是来求学的吗?

    书院只在每年清明节前几天招新生,你们来的早了些。”

    徐山道:“老人家,我们是来找人的,家祖父姓沈,正在学院里教书。”

    门子听了惊讶的睁大了眼睛问道:“此言当真?

    那你是阵斩鞑靼右贤王,勇冠三军的徐山。

    你身后的就是名满天下的诗仙贾琼喽?”

    徐山抱拳道:“勇冠三军不敢当,在下正是徐山,还请老人家帮忙通禀一声。”

    门子立刻热情的道:“不用通禀了,快请进,我带你们去找沈教授。”

    贾琼和徐山是沈岩外孙的事,整个书院里就没有不知道的。

    所以门子一听连通禀都省了,直接领着他们进了书院,边走还边给他们介绍。

    “咱们万松书院现在除了山长,还有八位教授,沈教授专门负责教授上舍生。

    除此之外还有监院一人,掌书一人,执事四人,斋夫杂役八人。

    现在书院里共有学子二百六十六人,内舍生五十二人,上舍生九人。

    过几天新生入学,应该还能增加三四十个。

    咱们这外舍生都住在青松院,内舍生住在青山院,上舍生住在青云院。

    沈教授和山长住在竹苑,其他教授们都住在兰苑。

    这个时辰教授们应该都在上课,不好打扰,我带你们到竹苑等一等吧。”

    贾琼和徐山跟着门子拾级而上走了几分钟,来到一处被竹篱笆包围的偏僻庭院。

    这里不愧是叫做竹苑,里面有几座竹楼,院子里还有一座竹亭,院子外面就是一大片竹林。

    两人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临近傍晚的时候,沈岩下课回来了,见到两个外孙他非常高兴。

    知道他们还没有回家,当下就领着他们下了山,找到沈碧云租住的宅子,大家各自述一番别情不提。

    ()(e)  徐山在家里歇了几日,就带着沈岩的信出发前往宁波了。

    他要去浙江水师提督余万年麾下效力一段时间,积累经验。

    现在大楚沿海的倭寇问题日益凸显。

    在国朝初期时,倭寇规模很,每年的倭寇入侵次数也就只有一两次,危害不大。

    但是近年来,随着东瀛的镰仓幕府灭亡。

    在京东和吉野,分别出现了不同的武士集团所拥立的天皇,东瀛开始进入南北朝混战时期。

    因为战乱不断,大量的战败武士和普通百姓选择逃离东瀛本土,使得倭寇数量迅速增加。

    因此在大楚的沿海地区,倭寇活动开始日益频繁。

    如今倭寇每年的入侵次数,已经增加到了七八次左右。

    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渐渐成为继辽东女真之后的又一大隐患。

    倭寇活动的地方,都是大楚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赋税大省。

    大楚有一半的粮食、赋税产出都在这些省份,万万不能有失。

    因此朝廷在沿海设立了四支水师部队,专门保护大楚海岸线的安全。

    分别是驻扎在山东半岛的登州水师,驻扎在浙江省的宁波水师。

    驻扎在福建省的福州水师,驻扎在广东省的广州水师。

    宁波水师提督余万年和沈岩是同科进士,原为南京兵部左侍郎。

    因为熟知兵事,精通水战,去年调任宁波水师提督。

    沈岩与余万年有同年之谊,所以才能有这个面子让徐山跟随他学习兵事,累积经验。

    徐山走后,贾琼也准备进入万松书院读书了。

    虽然沈岩是他外公,却没有给他开后门的意思。

    他要求贾琼隐藏身份,自己参加书院的新生考核。

    为了方便以后与人交往,贾琼和徐山都给自己起了表字。

    贾琼给自己取表字玉京,玉京加起来正好是琼,而且听起来逼格很高。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贾琼对这个表字非常满意,打算就用贾玉京这个名字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