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气急败坏

A+A-

    乡试第二场考策论,第三场考诏、判、诰、表等应用文章。

    贾琼又在“臭号”里憋了几天,总算是结束了这次艰难的乡试。

    饶是贾琼身体强健,也感觉精疲力尽,心力交瘁,更不用其他人了。

    每年乡试场上总有一些被兵丁抬着出去的,死上一两个也不新鲜。

    考到最后一场时,贾琼周围的难兄难弟们有一多半都没来,显然是已经提前放弃了。

    乡试结束后五天才会放榜,中间这一段时间,正是众多学子们纵情狂欢的日子。

    青楼画舫这下总算是宾客盈门了,十里秦淮处处笙歌。

    每年这时候,总会发生几个名妓与才子的风流韵事,当然最后大多会无疾而终。

    考中的学子对那些失足妇女多是始乱终弃,没考中的往往会被嫌弃而扫地出门。

    这期间,各种各样的道消息也是传的满天飞。

    其中诗仙贾琼被分到“雨号”加“臭号”的消息是被议论的最多的。

    这次的乡试首场天气太过恶劣,被分到雨号的考生几乎都发挥的非常不好。

    有不少考生看到贾琼很早就交卷,似是放弃了,还有一些他坚持考到了最后。

    各种消息纷纷杂杂,让人难辨真假。

    贾琼府上,一些与贾琼相熟的学子相继上门拜访,询问他的考试情况。

    得知他真的被分到“雨号”加“臭号”,大多数人都觉得形势不太乐观。

    毕竟历年来被分配到“臭号”的考生,鲜少有人能考中的,更不用这次的天气对雨号实在不利。

    不少人对这次分配很不满,认为这是有人在故意针对贾琼。

    贾琼却表示不在意,“雨号”,“臭号”年年有,排到了自己也无话可。

    这笔帐他都记在了心里,等有会了必定加倍奉还,现在嚷嚷没有任何用处。

    贡院之中,阅卷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吴衡审完最后一批卷子,却仍然未见贾琼的文章,他心中大怒。

    稍后阅卷官齐聚明伦堂,讨论最后的排名,此时副主考吴衡却提出要拾遗。

    “何大人,乡试关系重大,这一次各房推荐上来的卷子,数量明显比往年要少很多。

    未免有遗漏,本官建议重新审阅遗卷。”

    何重道当然知道吴衡为什么要拾遗,推荐上来的卷子里,明显没有贾琼的。

    ()(e)  何重道道:“吴大人,此次乡试天气恶劣,连日阴雨,造成废卷颇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此乃天意,我看就不必大费周章了。

    再明日就要放榜,此时再拾遗时间也不够。”

    吴衡却坚定的道:“时间确实不太充裕,那就只查春秋一房遗卷好了。

    本官身负皇命,自有拾遗之责。”

    “既如此,请吴大人自便。”

    吴衡态度坚决,何重道也不能阻拦,只能任由他去经房复选。

    春秋一房的几位阅卷官,跟着吴衡一起来到经房,看着这位副主考复选。

    吴衡只看笔迹,近千份卷子他很快就筛查一遍,却还是没有发现贾琼的文章。

    刘宣此时道:“吴大人,糊名处压着的废卷颇多,您要不要再查一查?”

    吴衡也觉得贾琼的文章肯定是在废卷里了,但是那里面的卷子就算写的再好,他也没法拾遗。

    刘宣这是赤裸裸的嘲讽,他直接冷哼一声,甩袖而去。

    何重道看到吴衡铁青着脸回来,笑着问道:“怎么样吴大人,可有收获?”

    吴衡压着心火道:“时间仓促,本官只是大略看看,现在看来春秋一房的阅卷官还算用心。”

    何重道笑道:“既如此,那咱们就议一议排名吧。”

    金陵乡试,录取人数是江南诸省之首,最高可以录取一百五十人。

    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字,具体录取多少是主考官了算。

    但是这一次取中的试卷只有一百一十二份,距离一百五十之数差了不少。

    很多学子都是受了大雨的影响,发挥欠佳。

    前五名之后的排名,主考官基本可以一言而决,至于前面这些,他还是要问问众人意见。

    这时候各房基本上都是力荐自己这一房推选的文章,唇枪舌剑毫不相让。

    吴衡因为刚才拾遗丢了面子,这会儿是一言不发,就在一边看着。

    何重道将三场的卷子都仔细看了一遍,发现综合起来还是治春秋这一经的学子略胜一筹。

    但是因为贾琼是主治春秋的,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顾及。

    本来他想将这份卷子列为第五,却突然留意到五份卷子的卷首评语。

    其他四份卷子吴衡都给了可为经魁的评语,就这份只是写的可列上品。

    ()(e)  何重道又看了一遍这篇文章,这文风质朴稳重,与贾琼以往文章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也大不相同。

    他心,吴衡儿想把经魁给贾琼,可惜贾琼自己不争气。

    这一次老夫偏偏点这名学子为解元,好好落落你的面子。

    他笑眯眯的问道:“吴大人,这五份卷子你更看好哪一篇啊?”

    吴衡淡淡道:“这五人皆可为解元,我没有意见。”

    何重道笑道:“本官更属意这治春秋的学子,但是吴大人对其评价不如其他四人啊,这可如何是好。”

    吴衡眉毛一挑道:“这名学子的文章我也很欣赏,只是他交卷太早,心性似还有待磨炼。

    至于取谁为解元,何大人身为主考,自然可以一言而决。”

    何重道笑道:“既然吴大人也认为这名考生文章可取,那就将解元之位给他吧。”

    刘宣等人纷纷开始恭维。

    “何大人公正严明,实乃我等楷模。”

    “大人慧眼识英,非我等可比。”

    众人一通拍马屁,拍的何重道飘飘欲仙。

    另外拿话刺激了一番吴衡,更让他觉得心情舒畅。

    随后众人一团和气的排定了五经魁排名。

    “将朱中丞请来揭名吧,让咱们来看看,这次中举的都有哪些高才。”

    何重道将朱巡抚请来,当着众人的面,由糊名官将试卷糊名一一揭开。

    何重道一直笑呵呵的和朱巡抚聊着天,但是看到解元卷上的贾琼二字,他就像突然吃了一个苍蝇一般,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

    那用独特的柳体楷书写着的名字和三代履历,深深刺痛了何重道的眼睛。

    他在心里疯狂怒骂:贾琼儿,奸诈之徒,欺我太甚!

    “哈哈哈,何大人果然慧眼识英,这一点就点中了诗仙啊,佩服佩服!”

    一旁吴衡的话,就像一记大耳刮子,打得何重道的脸色瞬间涨红。

    现在糊名已经揭开,朱巡抚也在场,这一下他就算想反悔重新排定名次,也没法开口了。

    何重道愤怒的瞪向刘宣,后者沮丧的垂下头。

    他心:你他么的看我干啥,谁知道他会临时换笔体,还不是你上赶子点他当解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