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活捉一只李白(十四)

A+A-

    “社畜高僧!”

    就在张宝低下头,准备好迎接——接下来的漫长而安静岁月的时候,李白仿佛重新活过来了一样放声大叫。

    这给刚放松下来的张宝吓了一大跳。

    他下意识的浑身一抖,紧接着迅速抬起头瞪大眼睛,望着眼前这个与之前截然不同,喜笑颜开、精神饱满的李白,颤微微的问出了一句:“怎么了,太白兄?”

    “你这是一箭三雕、一石三鸟,品来确实意味深长,情不自禁!”

    到这里,李白眼中的光芒却黯淡了下来。

    他竟表现的有些忧郁:“只不过这首诗应当是一片残诗,按照我对高僧的推断,结果不应如此草草收场。可为何高僧这篇却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李白不解的看着张宝,语气斟酌着发问。

    “哈哈哈,不愧是太白兄,方才还着天下之大,知我者莫过于太白兄呢!”

    张宝听罢仰天大笑,拿起身旁的酒葫芦,仰天喝下一大口。

    随后靠李白坐的更近了些,十分神秘的将头低了些许,几乎要杵进李白的怀里,随后低声言道:“不瞒太白兄,这篇确实还有下文,但终究还是残篇,你要听吗?”

    “当然!”

    李白听了立马表现得十分欣喜,迫不及待的回复。

    “那你听着”

    张宝终于坐直了身子,眼神迷离的开口:“下面的诗句是——

    坐院中

    思流年

    只觉心心念念

    皆为笑伴随意欢

    遂整装

    旧路重拾匆匆赶

    踉跄跋涉山山翻

    ”

    到这里,张宝一做停顿。

    “还有呢?”

    李白马上追问,表现的十分迫切。

    “额——我本来还没想好,不过现在心中有了几句。”

    张宝一作沉吟:

    “过往回忆团团转

    残存此刻偏偏全

    峰回路转连连变

    英姿飒爽远远瞰。”

    “高僧!”

    李白无奈大叫一声后苦笑摇头:“唉”

    叹完便极不情愿的起身追了上去。

    “什么时辰了,太白兄?”

    见他追上来,张宝问他道。

    ()(e)  李白抬头望了望天空,又低头看了看远处:“差不多快到子时了吧。”

    张宝听完,心里默默一算,大概快晚上十一点了。

    “那快睡觉吧!”

    完,张宝快步走到火堆旁边,找了几根粗一点的柴火,将它们整齐地排成一列,便躺了上去。

    “高僧!”

    见他这样,李白心翼翼的呼唤他。

    “怎么啦,太白兄?”

    张宝没有起身,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

    “要不你再赋诗一首,让李某瞻仰一番。这首吟完,你我二人便入睡,如何?”

    李白又喝了一口酒,拍了拍张宝的肩膀道。

    “不可。夜已深了,我甚是疲乏,咱们还是早些歇息吧。”

    张宝狠心的拒绝了他。

    “哎呀,高僧——”

    没想到李白不依不饶,竟当场撒起了娇。

    呃——

    张宝有些无语。

    一个大男人,竟如此这般矫揉造作!

    我呸!

    当然,他现在也只能在内心吐槽了,毕竟李白刚才一套连招下来,确实是给他震慑住了属于是。

    而一旁的李白,此刻也是更加肆无忌惮。

    只见他扯起张宝的胳膊,一边轻轻地摇晃,一边撒娇般的恳求:“高僧,你就嘛,嘛”

    见他不依不饶,张宝无奈起身,轻轻拨开取下他的胳膊:“好嘛好嘛,你先坐好,我一首。”

    完,张宝就开始做沉思状。

    而李白一看有戏,便立马乖巧坐好,表情期待,认真聆听。

    “就一首哦!”

    宝忽然开口强调。

    本来李白还以为他要开口吟诗了,的激动了一下子,没想到张宝忽然整这么一出,这一来确实差点给他闪了腰。

    “一定,一定!”

    李白摆摆保证道。

    “那你听着”

    张宝一眯眼,便开始了吟诗:

    “微风拂过路旁的青苔

    皮皮虾横穿了大海

    对你的喜欢

    不只是费尽心的拥你入怀

    还有无数个夜晚

    艰苦卓绝的等待。”

    “好!”

    ()(e)  李白听完,依旧不出意外的拍叫好。

    “好在哪里呀?”

    张宝也程序般的反问。

    “极致的浪漫主义!极致的浪漫主义啊!”

    李白似癫狂般仰天大笑。

    “这也就是个口水诗,不至于吧?”

    张宝用怀疑的眼光看向李白,也开始不解起来。

    “高僧过谦了,你是你且听我细细品来——”

    李白坐直身子,摆起架势,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这首诗的格律新颖,不是律诗,亦非绝句,却带着十分新奇的词句组成方式,让人读完酣畅淋漓。

    这第一句,描写了一个微风和煦,太阳温暖的天气里,你走在乡间的路上,看微风拂过路旁的青苔,在轻轻晃动。

    据我判断,这应该是一个春日,你踏上了春游的旅程。

    仅用一句话,你就将春日里那种慵懒、但又生勃勃的景象描写的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切身体会。

    与你一同置身其中,踏上了这松软的布满青苔的春日路上。

    而那一刻,你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体会着轻拂的微风,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让人不由得跟着你的步伐一起,心情愉悦。

    而到了第二句,你又描写了大海的景色。

    这转变之快令人诧异。

    为何这区间跨度如此之大,莫非你会穿越时空?

    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李某的拙见,高僧应该是通过眼前的场景,联想到了那海边的风光和景色。

    但你却并没有雄伟宏观的描写海边风景的壮丽,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一只皮皮虾上。

    这足以见得高僧心思缜密,而且不走寻常路,与世俗的偏见和审美拉开了差距,以见大,慧质兰心,超脱物外,庞大广博。

    正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哎,太白兄兄谬赞了。”

    听到这里,张宝赶紧装作谦虚。

    “唉,高僧莫要过谦,这首诗意境深远。”

    李白并不乐意张宝的过分谦虚,紧接着开口:“这第一句和第二句都从处着,一句写路旁的青苔,一句写皮皮虾横穿大海,充分体现出高僧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且善于以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