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要说亲事了?
在农村,男孩子是很重要的,不但是一个家的脸面,也可以名言正顺的继承家里的产业。
比喻像金贞财。
他要是结婚的话,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要是父母的条件好一点,会帮他准备房子和一应家具,甚至还会给他一些钱。
而这样人家,姑娘家嫁过去,吃喝是不用愁的,而且父母年轻,还可以帮你挣钱带孩子之类的。
那是相当不错的人家。
所以金大姑就很看好金贞财,她的思想和村里老一辈人思想差不多,就像是金忠云。
趁着条件好一点的时候,赶紧给儿子娶媳妇,这样家里添人进口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红火。
“阿财是我看着长大了,一转眼都挣八个工分了,这子个子也高,看起来跟你差不多……”
金忠云抽着旱烟袋,乐呵呵的看着金贞财,就像是看自己的亲孙子一样。
“是的,阿财足有一米七了,他干活实在麻利,种庄稼是一把好手,能帮我做不少事情了!”
金顺利看着自己这么高的儿子,一种自豪感油运而生。
儿子长大了,以后家里的事情,就能帮自己分担一下了,也能帮着招呼一下弟弟妹妹们,家里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
“恩恩,你爹不在,我这个做叔的要几句话,今天我隔壁陈家在听阿财的情况,我看那陈家的孙女不错,比阿财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以后好生养,你们少操心……”
金忠云到这里,还特意用烟斗敲了一下愣住的金贞财。
在农村,女方大二三岁,都是顶顶好的亲事,家里条件好点的,可以让孩子早结婚,一般就选择大一二三岁的闺女。
这样的闺女懂事,一到家里来就是壮劳力,能帮着烧柴做饭挣工分。
要不是金顺利家有五间大瓦房,一般的人家还不会考虑金贞财,但是如今不少人发现,村里最好的人家估计就是金顺利家。
他家不但有五间大瓦房住,听顿顿有肉吃,有大米饭吃,所以村里人羡慕的不得了。
金贞财的年纪是点,可是正好先定亲,男方花钱走动几年后结婚,女方家这样也特别喜欢。
因为越是像这样人家,越是舍得逢年过节的花钱到女方家,而且,女方也可以趁机在家留二年,别人又不会闲话。
关键,女孩子过去也享福。
“恩恩,阿叔的对,我爹要是还活着,肯定和你想的你一样,不过,木兰想让孩子再读点书……”
金顺利其实也是老一辈思想,早娶媳妇早生儿子早享福。
家里孩子那么多,一个二个早点结婚,他们也完成了一件义务,哪怕死了也不担心了。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木兰是聪明,但是这个事情,你做父母的得拿定主意,老陈家的孙女我可熟悉的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我尝过手艺的……”
金忠云烟袋往地上敲了二下,有的不赞同金顺利的话。
用他的话,这家里还得男人了算,何况,这金贞财是男人,早点结婚生孩子多好,读什么书?
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算账就很不错了。
“爹,二叔公,你们别了……”
金贞财面红耳赤,气呼呼的站起来,拉着着张学东就要离开。
张学东也觉得,自己坐在这里,有点不合适,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话,看金忠云和金顺利的模样,还真想金贞财早点结婚。
但是金贞财太了,估计还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
“看,看,这子还知道害羞,有门……”
金忠云哈哈大笑,只觉得金贞财是害羞,估计早动心了,十六七的大男孩子,谁不幻想着早点抱一个媳妇?
“走,学东哥,我们出去……”
金贞财脸刷的就红了,一个是自己的爹,一个是自己的叔公,他真不敢多,
只能拉着张学东出了院子。
屋子里两个男人的玩笑,被院子里的几个女人听到耳朵里,金五娘想着自己弟弟比金贞财大的多,却还没有合适的媳妇。
而金贞财才这么一点,金二叔就给他操心媳妇,还不是金老四条件好了,人家巴结?
“切,陈家的那孙女哪有二叔的那样好?二叔是贪人家陈家的酒菜,陈家最势力了,还不是眼红老四的五间大瓦房?”
金五娘也是酸溜溜的。
“别老四这大瓦房到是真的气派,比我们镇子上房子还漂亮,在这村里,应该是头一份吧……”
金大姑可是听出金五娘的酸,却故意了一句。
“哼,这都盖过书记家房子了,这十里八乡,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气派的房子,金老四可嘚瑟了,估计就算没有陈家,还有刘家,最多明年,咱们就要喝喜酒了……”
金五娘酸了一句,却是想起金家老大老二还有老三,都有一个儿子,而且年纪都比金贞财大。
但是因为条件不是很好,目前还没看到有人亲。
“噢噢噢噢,这样呀……”
金大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起九九,而屋子里二个男人,此时把金老五也拉进来阿财的事情。
金老五哼哼二句:“大哥二哥三哥家孩子,实在是条件不好,好的话早亲了,阿财年纪不了,你忘记了你,你当年也是十八岁结婚的……”
金老五这句话,就像是颗定心丸,把本来心思摇晃的金顺利,一下子动了。
是呀,当年自己也是十八岁结婚,媳妇比自己大三岁,现在八个孩子,日子不是越过越好,阿财过年后就是十七了。
既然有人想亲,自己就应该好好帮他选一个。
乔木兰进院子的时候,正好就听到院子里阿财的亲事,屋子里也在阿财的亲事,一下子把她懵逼了。
这阿财才多大,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大人了,要亲事了?
他还得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后在参加工作。
这要是在家了媳妇,想在出去读书,那就得看媳妇丈人家乐不乐意?
而且根据乔木兰的观察,农村媳妇很少会支持丈夫读书的,因为怕丈夫一出去变心了,再也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