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卖断货

A+A-

    第36章卖断货



    李大嘴眼睛火热,瞧瞧这个,瞧瞧那个。



    周遭人的情绪彻底被点燃了。



    示范田里。



    天禾种业的技术员操控着械,演示着单粒械播种技术的要点,有时也会让农民上。



    看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有些人做起来歪歪扭扭的。



    豁牙子看了直撇嘴。



    “别看天玉号种子贵,但每穴只需一粒,一播全苗,一亩地算下来只需要三斤半种子。”



    “不用间苗,减少了用种量,算下来每亩成本也高不了多少。”



    一般而言,每亩玉米用种量在6-0斤左右。



    李大嘴:“郑单95用种量也差不多,管理工序还更少。”



    “产量差距太大了呀,去年同样遭遇了倒春寒,郑单95受影响太严重。不仅是倒春寒,像病虫害、暴雨、春潮等,都会造成严重减产。”



    “天玉号也没达到宣传中的3000斤啊,”



    豁牙子捂着嘴,悄声道:“天玉号高产的秘诀在于肥料控制”



    也就在这时,



    装满种子的巡回车来到了现场。



    “回去给你细。”



    豁牙子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先抢下一大袋种子,随后还不忘帮李大嘴拿下一带。



    “先给我来40斤种子。”



    “大嘴,赶紧的,来帮忙。”



    他有0来亩地,去年尝到了甜头,今年打算全种上玉米。



    李大嘴也跟了上来。



    试想,你是农民,你会买陌生人推广的种子,还是熟人推销的种子



    看他们这模样,去年同样种了天玉号的农户纷纷叫嚷了起来。



    “卧艹,豁牙子,伱丫的不地道。”



    嘴里着,身子却没停下,挤在货车前,纷纷扒拉下种子,有的甚至爬上了车。



    俗话,“千好万好不如眼见好,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产量高,品质好,丰收场景也是他们亲眼所见,甚至亲自试种。



    这还不赶紧的,抢!



    其余人也坐不住了。



    农民都是跟风的,看邻居都买了天玉号,先不管种子好不好,买两袋再。



    很快的,



    拉来的种子就被瓜分完了。



    动作慢了,没抢到种子的人懊悔不已,拉着营销人员不放。



    “这就没了,还有没有”



    营销人员没辙,“店里还有,得去镇上买。”



    “艹,谁分我点种子啊,一个个抢那么多,种的完吗。”



    没人应声,农民也不是傻的,看天玉号这架势,很可能会重复郑单95才面世的场景:买不到货。



    豁牙劝道:“孟瘸子,赶紧的去镇上吧,别在这里抡头甩耳钻牛角尖,去晚了可就卖完了。”



    “d,知道我是瘸子,也不分我点儿。”



    郭阳像个旁观人一样,站在人群里,现场会的效果让他很满意。



    而同样的示范田,



    天禾在全国有超过600个点位,布局在主要的玉米产区,适时组织现场展销会。



    这种后世极为普遍的营销模式,在这个时代却代表着创新。



    就像农民喜欢尝试新品种样,



    这种深度的技术服务模式也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从播种、管理、收获,全程跟踪服务,良法跟着良种,服务全程到位。



    现场比较,让农民亲身感受到品种优势,增加反馈行为。



    同时通过现场会,又能为农民提供施肥、防止病虫害知识和技术。



    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产品终端的消费者,也就控制了市场的话语权。



    



    酒香不怕巷子深。



    何况天玉号在传统宣传渠道上也未落后,电视、报纸、碟片、横幅等,应有尽有。



    播种季的到来,彻底的点燃了种子市场。



    各路品种纷纷亮招。



    郑单95依然响亮,‘懒玉米’声名在外,产量也不差。



    配以德农公司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营销络,实惠的价格,让其依然备受追捧。



    但除了风光无限的郑单95,



    天玉号也惊掉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一片质疑和贬损声中,天玉号,火了!



    



    各地的展销会上,种子一到,就立马会被一抢而空。



    农民点名找经销商要买天玉牌种子,营销高峰时甚至排起了长队。



    更有甚者,直接卖断了货。



    鲁省,荣华公司下属的门市。



    “没了,一点也没了。”



    农户中递出的钱仍不愿收回,“下半年总该有了吧,我先把定金给了。”



    “啊,还能这样”



    “一看你就是新入行的,当年我抢郑单95就是这么干的。”



    他的种植面积大,有几百亩,就因为一时的犹豫,种子就断货了。



    沙洲种业。



    谢方林也在随时关注着先玉335的销售数据。



    虽是第一年上市,先玉335也不缺乏拥护者。



    预计今年的推广面积有30万亩,种子销量过00万斤,超3000万的营收。



    利润率奇高,高达50%以上。



    只是谢方林每到一处,都能感觉到天玉号的火爆场景。



    让他寝食难安。



    玉米作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搅动着许多人和部门的神经。



    农业部也是如此,



    各地的数据向京城集聚。



    一份份榜单传入了各路大佬的耳中。



    郑单95市场占有率超30%,销售种子2亿斤,销售额45亿。



    “嗯,还行,不错。”



    天玉号,推广面积00万亩,销售种子04亿斤,销售额4亿



    “嗯这数据没错”



    “领导,天玉号也纳入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数据应该是准确的。”



    “哦,天玉只是和良种补贴沾边吧,这零售价老百姓能承受”



    那人尴尬的点了点头,



    领导继续看了下去,不一会儿,便看到了先玉335,其60元/公斤的售价再次让其皱起了眉头。



    “我们的科研之路任重道远啊,核心竞争力太差,连登海这样的企业都选择了和跨国公司合作。”



    “如果再不改革,研发能力不能转移到种业公司上,国内种业公司还会想着出国引种。”



    顿了顿,



    “天禾种业还不错。”



    种业周刊属于央媒,农业部的相关信息很快便传了过来。



    徐平连夜让人赶制,第二天就印发到了农民日报等多种报纸上。



    引发了热议。



    郑单95的战绩还算正常,天玉号是什么鬼



    超级玉米再现



    单个品种营收破0亿这是哪来的妖孽



    德农公司的张扬羡慕了,这恐怖的售价,利润该有多高。



    这又为种业市场添了把火。



    已经在自驾大西北环线路上的徐雪也看到了报道,当即忍不住,找了就近的农贸市场。



    一问,断货了。



    



    “没货了”



    “那我预订下半年的货,先订500万斤吧,定金多少钱,算一下,我安排人打过来。”



    “不急,还是先签好合同。”



    瞿阳挂断了赵华的电话,笑着道:“鲁省的经销商也断货了。”



    “卖得太火爆了,销售额直接破了0亿!现在已经快到4亿元了。”



    “利润更是夸张,保守估计有60%-0%的利润。”



    “严总,今年的制种可得把好关,去年才两万亩制种,玩个卵啊。”



    严群先是看了眼上首的郭阳,才没好气的道:“去年是谁在叫唤产量太多”



    有了两年的经验,天禾已经摸透了天玉号的制种产量。



    普通管理下,每亩制种产量能达到2000斤,去年制种2万亩,总产量在4000万斤左右。



    只是就目前的情况,好像不太够。



    两人齐齐看着郭阳,



    “今年要扩大多少面积呢”



    郭阳沉思了会儿,



    “营销和生产部联合研究下,制种扩大到最大面积。”



    “明年,天玉号降价!”



    这么火,仿冒品已经在路上了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