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Bt棉花和引子

A+A-

    第466章bt和引子



    天禾带来的两个品种,育种权都已被农学院的萨特南教授‘霸占’。



    在印度,甘蔗每年可收获两季,对经济的贡献甚至超过了。



    这次培育的蔗种,经过去年秋季的扩繁,今年春季的种植面积达到了近0万亩。



    别看这个数字不大,但这0万亩,却产出了将近00万吨甘蔗!



    有的亩产甚至达到了2吨!



    这个产量极其惊人!



    这个国家,每年的甘蔗产量都不稳定,极易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造成减产。



    别亩产2吨的甘蔗,就是亩产34吨,都已经算高产了。



    短短一个收获期内,马邦的这0万亩甘蔗,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各大媒体轮番报道,萨特南也成了名人,甚至接到了高官的邀请。



    在酒店的茶餐厅里,郭阳和程迪单独进行了会谈,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程迪:“萨特南最近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宣扬他育种经历的磨难,如今这两个品种已和他深度绑定。”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贪婪就是原罪,也许哪一天,他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郭阳笑了笑,这一季只有0万亩,但下半年收获时,很可能就是数百万亩了。



    等明年,就能全国普及。



    杀伤力从现在开始将一点一点增强。



    这时,服务生送来两份甜点,程迪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确实很甜,符合它产大国的身份。



    “的扩繁要慢一些,明年才能稍微扩大面积,另外,孟山都bt控制了90%以上的种子市场,也不知对推广是好是坏。”



    bt是苏云金杆菌的拉丁文术语简称,这是一种土壤细菌的基因。



    bt基因可以促使植物细胞生成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于铃虫、斑点铃虫、红铃虫等主要害虫具有毒性。



    而孟山都将这种基因植入了基因组。



    抗农达大豆等抗农达作物可以耐受除草剂,包括bt在内的bt作物可抵御害虫。



    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



    这两种性状开始在同一种作物上出现堆叠趋势,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所有转基因作物中。



    印度在2002年,就批准了bt的商业种植。



    尽管经历了非法传播、农民自杀以及抗虫性的发展变化等诸多争议,bt仍然得到了迅速传播。



    如今在印度的bt种植面积达到了5亿亩。



    郭阳也同样吃了一块甜点,慢慢咀嚼品尝,别,味道还行。



    “来之前,天禾法务部门也研究过孟山都在印度的情况,其实bt的争议一直很严峻。”



    程迪应该研究过印度的种子市场,但中力量不够,掌握的信息自然不足。



    郭阳问:“了解孟山都的转授权模式吗”



    “知道一些,但具体是怎样的不清楚。”



    为了利益最大化,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特许权使用费。



    简单的,就是农民在购买种子需要付费之外,还得在大豆、等产品收获时,支付给孟山都一笔特许权使用费。



    从单纯的卖种子,直接干预到了农民的种植生产环节。



    这是一种私有知识产权制度,绕开了公共政策和相关规定。



    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收费系统。



    但在印度的农村地区,数百万农民掌握着块土地,不便于执法,因此不便与农民单独签署许可协议。



    于是便发明了转授权制度。



    9年,孟山都公司与印度知名种企马海可成立了合资企业:马海可孟山都公司。



    随后,孟山都免费向这家公司捐赠了00克bt种子。



    马海可孟山都公司又向约50家印度种子企业转授权了bt基因。



    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将bt性状渗入当地的品种,但不涉及开放授粉品种。



    杂交品种的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保存,但产量会逐渐下降,因此农民需要每年重新购买种子。



    通过这种设计,分许可方每年需支付0万美元的费用。



    同时,种子公司销售每包bt种子,需要将种子价格的四分之三,作为特许权使用费支付给孟山都。



    程迪讶然道:“四分之三”



    “很离谱对不对一开始的时候,一英亩的特许权使用费约26美元,这些年,印度各邦都在反抗,甚至强制削减特许权使用费。



    但孟山都无视了这些规定,依然在收取高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事实上,孟山都bt进入华夏时,也收取了特许权使用费,但英亩只收美元,折合每亩也就元出头。



    但在印度足足高出了25倍。



    



    这让印度人接受不了。



    然而,那是因为华夏农科院成功培育了自有的bt品种,给孟山都带来了激烈竞争。



    最近几年,孟山都更是放弃了在华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所以,特许权使用费就是孟山都在印度的命门。”



    程迪摸着下巴,“我们的种子可以自留种,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农民乐于种,但种子公司不愿意推广,这是最麻烦的。”



    郭阳笑道:“这次把瞿阳带来,他就是来和几个主要的种子公司谈合作的。”



    程迪这才笑了起来。



    正是由于杂交种子的出现,才让种子可以商业化,演变成种子产业,让种子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则大大促进了种子商品化。



    可以自留种的种子,天然的与种子公司站在了反方向。



    甘蔗种还好,普遍都可以留种。



    但种子对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来,是一个可以和大豆、玉米并列的巨大市场。



    别看各种子企业与孟山都公司矛盾重重,但推广一个可以自留种的种子,绝大部分种子公司都会选择拒绝。



    程迪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农民自行扩散,一开始会很慢,想等裂变,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现在瞿阳亲自负责这事,让他松了口气。



    “对了,这两天方便去育种研发中心吗”郭阳不经意的问道。



    “当然可以,萨特南最近都忙着采访和应酬呢,他现在可是大忙人,可没空理会研发中心。”



    “我原本想着让瞿阳约他喝茶来着,现在看来还得排队。”



    这个研发中心,大头的资金是天禾出的,一共300万元,中心里实验设备齐全,还配备了一个种质资源库,装的都是从天禾引进的种子。



    印度本土的种子,则在孟买大学农学院的资源库里。



    但程迪有权调用。



    郭阳第二天看似走马观的看了一遍,实在已获得了想要的信息。



    又一天后,郭阳在种质资源库里,悄无声息的对几份才引进的水稻和麦种子完成了掉包。



    这两天,瞿阳也没闲着。



    通过艾维克投行的人,联系上了印度最大的种子公司:努兹维杜公司。



    此前只凭程迪的身份很难见到公司高层,但有瞿阳出面,身份就对等了。



    当郭阳完成了育种中心的任务后,瞿阳也与努兹维杜公司完成了第一次碰面。



    “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拉奥称,努兹维杜从2003年就申请了对bt进行直接商业化,但去年底,遗传工程评定委员会拒绝了这一申请。”



    “我的出现刚好合适,再晚一段时间,努兹维杜可能也要被迫成为马海可孟山都的分许可持有人。”



    “时拿捏的真准!”



    “真以为我是随便改变行程呢!”郭阳自得的笑了笑,“谈妥了吧”



    瞿阳:“达成了初步协议,对方想在玉米、大豆、水稻、等多个领域与天禾合作,我同意了。”



    “拉奥还有个身份,是印度国家种子协会的主席,与农业部的关系密切。



    政商两界的关系都很顶,市场渠道也遍布印度,推广种子上很强。”



    郭阳点了点头,又看向程迪,“萨特南教授回来了吗”



    程迪摇了摇头,“可能要等明天。”



    瞿阳已经预约了萨特南,从这就能看出萨特南最近有多火。



    他会见拉奥也没等这么久。



    郭阳并不打算出面,知道他来了印度的人并不多,“那谈品种授权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老板,你就放心走吧。”



    来也好笑,嘉禾培育的品种,最终还需要萨特南来授权给努兹维杜公司。



    但绕这一圈也值得。



    水越浑越好。



    临别之前,郭阳让程迪收集了几份有关印度甘蔗品种的报道。



    印度报、印度时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海内外媒体都有相关的文章出炉。



    一篇报纸文章的标题很好的体现了甘蔗新品种的热度:超级大丰收,跨时代的甘蔗品种!



    在诸多的块里,郭阳并没有看到有关土壤的报道。



    只有印度农业联盟提了一嘴这个品种耗水有点多。



    但甘蔗本就是耗水作物,所以也没引起多大反响。



    反而印度农民强烈要求大力推广,如同当初农民要求政府放开对bt的限制一样热烈。



    这里的农民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民没什么区别,同样追逐利润、短视。



    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点燃整个国家。



    而郭阳同时布下了数个引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