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柿木真澄;戈壁藜

A+A-

    第523章柿木真澄;戈壁藜



    苏州,稻田里久保田插秧吞吐着青秧,勾织了一幅田园美景。



    “久保田插秧还是不错的。”



    稻田边上,站满了西装革履的人,除了久保田苏州公司的汪风遥等人,其余都是从丸红商社总部的人。



    柿木真澄身形清瘦干练,穿着裁剪讲究的深色西装,佩戴黑框眼镜,发型一丝不苟。



    听了汪风遥的话,淡淡道:“看着还行,不过久保田在华的业绩也下降得很快。”



    汪风遥:“竞争太激烈了,能保持着现在的市场份额,已经是极为不易了。”



    “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柿木真澄举止带着一种亲和力,任职丸红商社多年以来,他都喜欢亲赴一线考察。



    久保田苏州公司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之前,他还去了鲁省和东北等地,期望为丸红找到一条更好的战略。



    “毕竟华夏的农厂家也在崛起,丰凯和沃得都是很强的竞争对。”



    汪风遥也觉得柿木真澄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



    “是的,不过久保田也获得了很多农户的信任。”



    就在这时,一名体型削瘦的男子快步走了过来,凑在柿木真澄耳边了几句。



    汪风遥顿时看到柿木真澄神色大变,原本如沐春风,现在却面色铁青。



    随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了现场。



    商务车上。



    柿木真澄阴沉着问:“确认了吗郭阳真的在酒泉”



    丸红战略部部长黑木遥同样士气低沉。



    “在,他昨天才和海法沙特见了面,不然我也不会替你预约,但他却借口要出去,分明是不想见。”



    黑木遥沉吟道:“社长阁下,我看我们也没必要去酒泉了,找国粮集团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



    柿木真澄:“在华夏农业领域,嘉禾才是至高无上的王,而丸红的目的不止是买粮,还想要能源。”



    丸红也拥有闭环的全产业链,农、种植与加工、贸易与供应链、农资服务等等都有涉及。



    主导了岛国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进出口。



    但他最核心的业务还是能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进。



    在石油与天然气上,丸红在中东、非洲的油气田开发上有很大的市场比重,参与全球lng贸易链,覆盖开采、运输与终端销售。



    同时,在新能源上,丸红商社是岛国氢能源研发的核心之一。



    而现在,在这两块上,丸红商社都被华夏给狙击了。



    黑木遥清楚丸红面临的困境,他叹气一声:“要不,就和祁子文谈吧,他站在台面上,应该也有些权力。”



    柿木真澄:“把明天其它行程推了吧,直接去酒泉。”



    黑木遥讶然道:“可明天是和省里的副领导会面。”



    “一个省级副领导解决不了丸红的问题,但嘉禾可以。”柿木真澄:“国内物价暴涨,农产品价格在疯涨,但这一切只是农协的狂欢,与丸红无关。



    再没有稳定的进口来源,丸红在国内将彻底失去与农协竞争的能力。



    国民面对高昂的物价,也难以承受生活之重。



    所以,就算去堵门,这次我也要见到他!”



    黑木遥郑重道:“社长阁下,你为国家牺牲太多了。”



    柿木真澄:“东京米价已经飙升至每公斤90日元,市民在超市中因抢米爆发冲突,但农协还要推动‘减反政策’,这样下去,大米产能只能继续下降,危只会继续加重。



    再没有人站出来,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将丧失所有欲望。



    我站在这个位置,必须得努力去打破农协的低效垄断!”



    黑木遥点头哈腰,“我现在就去买票。”



    大米是岛国唯一自给率接近00%的主粮,然而,其麦、大豆、玉米、食用油都很依赖进口。



    总体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



    在全球粮食危下,岛国是受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丸红在北美和南美的诸多粮食贸易投资尽皆陷入了无粮可运的境地。



    其粮食进口渠道十分狭窄。



    有也是高价粮。



    为防止意外,黑木遥连夜买到了票,凌晨就抵达了嘉峪关场,随后入住了嘉禾酒店。



    



    郭阳起床后就看到了祁子文发来的信息,“丸红的柿木真澄连夜到了酒泉。”



    言简意赅。



    睡眼惺忪的郭阳微微颔首。



    柿木真澄有求人办事的态度了,但还不够。



    这场粮食危不止上层要从政治层面获益,嘉禾也要借此会破坏岛国和南韩等的农业生态。



    这两个国家太近了。



    东亚又是出了名的卷,岛国和南韩的军事实力放在全球大多数地区,都是大哥级的存在。



    这样的威胁必须剪除。



    想了想,郭阳给常峰、祁子文都发了消息,把明天去敦煌的行程临时改到今天。



    吃了早饭,给林可青打了个招呼,拍了拍翘着屁股睡觉的郭芃野,郭阳就出门了。



    他也不去公司,而是让常峰往城里开,“先找个地吃早饭,去嘉峪关吧,听谢时杰他家附近有家搓鱼子还不错,顺便把他也带上,走,我给你指路。”



    这会儿还早,路上车不多,也就二十多分钟,郭阳就接上了谢时杰。



    随后又到了一家叫吴记搓鱼的店里。



    搓鱼子其实就是道面食,不过得把面条搓成鱼儿的形状。



    进门后,找了个位置坐下,服务员也拿了菜单上来,谢时杰问道:“老板,看下菜单,想吃什么”



    “你点吧,就点你认为最好吃的。”郭阳又看了看常峰,常峰:“一样。”



    “行,那就来三份大碗爆炒搓鱼。”点完菜后,谢时杰才有空问道:“今天怎么想到来嘉峪关吃搓鱼子了”



    郭阳了下丸红商社的事,结果谢时杰大笑道:“老板这事做得解气啊!”



    郭阳讶然:“你和丸红还有过节”



    谢时杰:“好几年前了,那时来的是丸红农产品部部长吧,来买特级苜蓿,结果被沙特截胡了,随后丸红就从其它国家进口了。”



    “是你不肯卖给人吧。”



    



    “有一点点这个关系吧,主要是天生和岛国人不对付。”谢时杰理所当然的道。



    郭阳也没有去纠结其做法,事实他也天生对岛国人没好感,该赚的钱要赚,偶尔任性下也无所谓。



    等了一会儿,三大碗搓鱼子就送上了,还送了三碗面汤。搓鱼子里有菜有肉各种料非常的足,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可以加点油波辣子和醋,吃起来更香。”谢时杰已经加了起来,“要不要加点”



    “加吧。”



    “行,一人加两勺辣子,好事成双,再来点醋,要不要再来点肉他这儿爆炒的肉锅气十足。”



    “算了算了,早上吃清淡点。”



    搓鱼子是嘉峪关人民的心头好,入口爽滑,味道鲜美。



    只是吃上一口,三人就顾不上话了,埋头开炫。



    就在郭阳走后不久,



    柿木真澄也一大早就来到了郭阳的庄园门口,为了怕打扰到他,他还故意离了段距离,但又看得到大门口的进出。



    柿木真澄和黑木遥两人是又困又饿,但一直坚持盯着。



    然而,一直到快九点时,庄园都没动静。



    虽然岛国人因为食物贵,吃得比较,但到这时两人也有人扛不住了。



    黑木遥道:“社长,我去门口问问吧。”



    “也好。”



    一会儿后,黑木遥有些气愤的回来了,“社长,他一大早就出门了。”



    柿木真澄也愣了愣,随即一股屈辱感涌上心头,双紧握成拳,想甩离开,但最终还是道:“先去找个地方吃饭吧。”



    黑木遥又问:“然后呢,还要去嘉禾吗”



    “当然要去,不仅要去,我们还要继续去追郭阳君。”柿木真澄坚定道,这点困难对从地方出身的他来不算什么。



    



    从嘉峪关出发到瓜州要两个多时,全程走的高速,郭阳也就闭目养神,舒舒服服地补了个回笼觉。



    等睡醒时,已到了疏勒河中下游的节点:双塔水库。



    在双塔水库北边,就是风电戈壁的东端。



    郭阳下车后,入眼所见,巨大的风叶片转动不息,而在风下,则长满了戈壁藜。



    隔远了看,就像是一片草地。



    但走近了,依稀还能看到裸露出来的戈壁岩石。



    郭阳三人抵达这里时,嘉禾生态的牛虎林带着两辆车六七个人已经率先抵达了这里。



    在这些人里,常驻罗布泊的卢泽川也来了。



    “来得够早啊,我还以为我们会先到,吃早饭没”



    郭阳拍了拍牛虎林的肩旁,相比以往,牛虎林古木一般的脸更沧桑了,而且头上还隐约可见白头发。



    这段时间,嘉禾生态的重点应该是在库木塔格的沙漠里,而卢泽川来了,明已经快到罗布泊范围内了,距离双塔水库更远。



    牛虎林笑道:“一人在敦煌城里啃了一个卤羊头,浇上灵魂汁子,那滋味别提多爽,大伙儿都想跟着出来,路上换着开车休息,也没那么累。”



    “辛苦了。”郭阳提气道:“等晚上请大伙儿吃大餐。”



    “好!”



    “老板,去敦煌吃骆驼脚掌怎么样我是川省来的,还没吃过骆驼脚掌。”



    郭阳笑了笑,开口道:“你这也太看我了,以前我们都是一整头一整头骆驼的烤!要整就整一头!”



    “一头骆驼那也吃不完啊!”



    “那就去基地,多整几头,让你们一起吃个够!”郭阳想起他才加餐文化有点时间没搞了,是时候得抓起来了。



    嘉禾生态的工作性质,就注定了条件很艰苦,多下去看看才能得人心。



    “好!”



    “哈哈哈,想着就不急了。”



    “等不着也得等,现在先看你们的工作成果。”



    郭阳已经记不得戈壁藜是哪一年培育的品种,但至少也有五六年的时间。



    戈壁藜本身就分布在低山残丘、平缓山坡、风化碎屑普遍堆积,几乎没有土壤发育的地方。



    在有土壤发育之处,其土层也极薄。



    但在西北的荒漠地区,戈壁藜是单优势种群落,在戈壁上一出现就是一大片。



    同时自然环境的残酷,戈壁藜也是濒危植物。



    郭阳当初也是在偶然之下发现了戈壁藜,随后对其特性进行了超级强化。



    让其更能适应西北严酷的戈壁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性状,它们的跟可以不断分泌有酸,从坚硬的岩石中溶解出点滴养分,形成薄薄土壤。



    其实,能把岩石变成土壤的植物还挺多,比如在岗岩构成的黄山上,黄山松深深扎根石缝中,在山巅站得稳稳当当,已成了黄山一种显著的符号。



    其根系也可以分泌有酸,将岩石的养分变成土壤。



    然而,黄山松形成的土壤始终只会有薄薄一层。



    而戈壁藜这个形成土壤的过程会一直持续。



    所以,一走进长满戈壁藜的戈壁上,郭阳做起了很久都没有做过的事情:刨土。



    然后,一群人齐刷刷蹲下刨。



    郭阳高呼道:“哎哎哎,别都刨啊,本来生存下来就不容易,好不容易攒点土,就被你们给霍霍了,我一个人刨,你们看着就行了。”



    卢泽川道:“这不太合适吧,要不,老板,让我来”



    郭阳横了他一眼,:“咋地,我还不容易能刨一次土,你还要给我剥夺了”



    “我哪敢啊!”卢泽川只好缩到一旁去,其余人也只能干看着老板刨土。



    看超级富豪刨土,这经历出去都有牌面,不过可能也就只能在自家老板身上看到了。



    郭阳也刨得不亦乐乎。



    每走几步就要刨一下,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进化过后的戈壁藜让身下的戈壁覆盖上了35公分的土壤。



    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要知道,瓜州和玉门的这片戈壁,可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昼夜温差最高能达40度以上,正午沙面温度可烫熟鸡蛋,深夜却凝结冰霜,铁锹撞击地面能迸出火星,钙积层像混凝土般顽固。



    唯一的优点是这里靠近双塔水库,不缺乏水源,这才让得以让这片戈壁藜得以蓬勃生长。



    但这里既是试验区,也可以是种子采集区。



    四五年的积累,种子完全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