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古怪的阁老

A+A-

    虽然银两归还了国库,华墨衍人也离开了京城,可是流言并未因此而停止。“乾陵阁院士谋利敛财,事情败露之后理亏遁逃”一甚嚣尘上。

    李玄忠也获得个铁面无私,公正不阿的美名。只有黄道彰一人心里苦楚——连损两位院士,实在是令他扼腕痛惜。

    可有些奇怪的是,授意黄道彰组建乾陵阁的信王,却似乎对此事没什么反应,既没有过多的过问两位院士离去的细节,也没有追究黄道彰的责任。令这位阁老又纳闷又紧张。

    直到有一天,信王的令官再次来到乾陵阁,递给黄道彰几封奏折:“请阁老过目。”

    黄道彰疑惑的接过奏折,看到里面尽是些武断的、臆想的诋毁之词:

    “黄道彰审查不严,专挑不明人士进入乾陵阁,动不纯,有私下授受之嫌!”

    “上梁不正下梁歪,院士失职,必是上官纵容,阁老难辞其咎!”

    “乾陵阁沦为京城笑柄,院士多有不满,辞官而去并非偶然。”

    矛头几乎都是直指黄道彰。

    黄道彰细细看完每一封奏折的内容后,瞟一眼签押,都会冷笑一声。因为每一封签押里都有黎平之的名字——或独署,或联署。

    这是赤裸裸的落井下石,打击报复啊!趁着乾陵阁动荡之,流言鼎沸之时,煽风点火,胡乱攀咬。

    这次黄道彰没有提笔写函,而是当立断的决定随令官去面见信王。

    偏殿里,信王刘诞和丞相李玄忠恰好到乾陵阁院士流失的问题,黄道彰的当立断正好赶了个巧。

    “大白天不能人,一准到。”信王指着正跟随令官向偏殿赶来的黄道彰,向李玄忠打趣。

    “微臣不知王上与丞相正在议事,冒昧上殿,微臣到殿外稍候。”黄道彰入偏殿后才看到视角盲区的李玄忠,自觉的要出殿等候。

    “阁老留步,孤王派令官就是传你来面见的。”信王喊住了黄道彰。

    黄道彰看了看里托着的那沓奏折,心想令官只是让我过目奏折,并未传达面见之令啊!疑惑间,信王主动帮他圆了场:“乾陵阁先后辞了两位院士,阁老也不主动些来跟孤王道道,还让孤王派人去请,不应该啊!不应该!多亏丞相了些来龙去脉,孤王才知个中缘由。”

    “这不知王上传微臣面见,是有话要问微臣吗?”信王这通不明就里的圆场,完全打乱了黄道彰的节奏,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向信王开口了。

    “玄忠,朝中事务繁多,多劳费心。乾陵阁之事,让孤王与阁老闲聊一会吧。”信王给李玄忠下了道送客令。

    “王上自有裁断,臣告退。”李玄忠也没有废话,向信王告辞后离开了。

    令官也识趣的离开偏殿,并顺带上了偏殿的门。

    本就又纳闷又紧张的黄道彰突然之间便与信王单独待在偏殿,气氛顿时压抑得令他有些喘不上气来,四周也安静得仿佛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

    黄道彰的额头上不知不觉的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阁老你紧张什么?”信王平和浑厚的声音响起,黄道彰竟不自觉的抖了一下,“这些奏折都看过了吗?”信王从黄道彰里抽过一封,潦草的翻了翻。

    “微臣已全部看过了,微臣不知王上何意,还请王上降罪。”

    “降罪?降何罪?降于何人?”信王干脆把黄道彰里的奏折全部接了过去,抛在案桌上,指着散乱的奏折:“子虚乌有,一派胡言。”

    黄道彰这下更疑惑了,既然信王也觉得奏折里的诋毁是子虚乌有,那为何还要给自己过目呢?

    ()(e)  “你是在想,既然孤王也觉得这些奏折递得很荒唐,那为什么还要专门派令官带给你过目,对吧?”

    一语中的。

    “折子毕竟递上来了,该有的步骤还是得有!再了,孤王不给你过目,难道给玄忠过目?让他们合起伙来扳倒孤王千挑万选出来的乾陵阁阁老?”

    信王的这席话,终于让黄道彰摸着了眉目——信王是在维护他阁老的名誉。

    “微臣失察,愧对王上对微臣的信任,请王上降罪。”

    “阁老你这是什么话?如果你真的失察,今日你就不会不请自来;孤王若是要降罪于你,也无需屏退左右。”

    对啊!信王这话点中了黄道彰的要害——自己冒昧面见的原因,就是为了要驳斥奏折中的不实言辞,怎么现在反而变成了主动认错呢?!既然信王没有怪罪之意,自己此行岂不是毫无意义?!

    “王上这”信王的言行完全打乱了黄道彰的预想计划,他不敢揣测信王从李玄忠那里知道了多少“个中缘由”,以及这些缘由的真实性具体有多高。

    “孤王倒是有些话,踌躇了很久,既然你主动来了,那孤王索性就跟你直了吧。”信王走到一幅悬挂着的地图前,“孤,陵州刘氏,多得阁老你等贤才的辅佐,才有此成就。这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战场,都与你等密不可分。想那胡虏骠骑,东夷浪人,西域异士,哪一支不是穷凶极恶,战力彪悍;即使是昔日的杊州蛮部,钧州无义,也并非善茬;孤王凭什么就能驱逐异族,收服人心?靠武力?龙渊阁里孤王连银牌都排不上;论智谋?中书省下,多的是足智之士!”

    “王上谦虚了,襄国既能广聚天下豪杰义士,成为一方霸主,自是因为王上有过人之处。”

    “阁老你又在哄孤王开心,孤王哪有什么过人之处。论武论智,能把孤王比下去的,大有人在!众人愿意追随孤王,无非是孤王为众人提供了各自适合的舞台而已。”

    知人善用!

    黄道彰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追随信王的理由:虽然自己的年纪比信王虚长几岁,可却被信王与生俱来的平和和威严所折服——这是自己愿意辅佐信王的基础;而后的用人参谋,行军议事,乃至委以组建乾陵阁的重任,信王所表现出的信任和坦诚,终令自己下定决心,追随明主,以展生平所学,共创大观盛世。

    信王的知人善用看似平平无奇,却凌驾于武力和智谋之上,统御着众豪杰义士,为这位陵州刘氏打出一方天下!襄国建立后,信王亦未曾忘记众豪杰义士的功绩,封官赐爵,广施仁德,勤政爱民,没有辜负众人的追随与期许。

    “微臣感念王上宽厚仁德,心悦诚服。”黄道彰知道信王此言定是为了引出后话。

    果然信王话锋一转:“所以不是孤王自夸,朝堂之上,孤王从未听闻反对之声,而阁老却几番遭到诋毁,此等行为令孤王甚是不悦!孤王既然信任阁老,自当支持阁老的一切决定,阁老也切莫因此而迁怒同僚,免遭非议。”

    看来除了黎平之递的折子之外,信王从李玄忠那听到的“个中缘由”也并非善言!但是信王没有听风便是雨,已属万幸。

    “乾陵阁已成雏形,当属阁老最为劳苦功高。只是乾陵阁处于宫内,阁内的风吹草动难免会吸引不必要的关注,进而放大缺陷,引发流言,令孤王甚是头疼!可是襄国的发展又离不开贤才的培养,所以孤王有个想法,欲与阁老商量”

    旧事到这里,黄道彰停住了,如炬的目光看着听得入神的陈宥。陈宥突然之间领会了黄道彰的意思,接过了话头:“所以信王提出的想法,便是让阁老您来学堂坐镇,既可远离诋毁和非议,又可继续培养和选拔贤才!”

    ()(e)  “你倒是灵!南仕达那个老匹夫,捡了个大便宜啊!”尽管黄道彰嘴上满是不忿,可语气里却尽是羡慕。

    “高!信王此举实在是高!既能维护阁老的声誉,又能发挥阁老的价值!真不愧是知人善用!”此时的陈宥也为信王巧妙的安排而发出感慨,只是仍有些疑问没弄明白,“那这挺好的一个结果,为何阁老起来却闷闷不乐呢?”

    “哟,你还关注着老夫的表情神态呢!”黄道彰嘴角微翘,像是表达对陈宥的认可,“老夫离开乾陵阁之后,一些朝制法度也跟着发生了改变,比如文仕武仕,吏部要从两阁挑选;而入阁的门槛相应降低等等”

    “原来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陈宥恍然大悟,“如此设置条件门槛,难怪传闻许多人挤破了头要入阁呢。”

    “老夫打听到这是丞相定下的规矩。入阁门槛降低之后,乾陵阁院士和龙渊阁校卫的数量与日俱增,分化便随之出现了。”

    “阁老此话怎讲?”

    “随着乾陵院士和龙渊校卫的不断增加,龙渊阁相较之下影响不大,毕竟校卫们有腰牌分档,若非实力过人,也就是个持有铁牌的泛泛之辈,不值一提;但乾陵阁不同,除了老夫亲自审查的‘六杰’之外,后期入阁的院士素质参差不齐,王公权贵的嫡系占去很大的比例;宫内文仕居多,这些嫡系便结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错综复杂。”

    “晚辈入院时间尚短,还未企及阁老思考的高度,不知阁老言下何意?”

    “这,就回到了最初老夫问你的问题:‘臣子可为几类’?”黄道彰抚须,一脸深意的看着陈宥。

    黄道彰的这个停顿,仿佛夫子向徒生提问时的留白一般,让陈宥有了思考事件关联的时间。而擅长于此的陈宥并未让黄道彰等待太久,便找到了答案:“阁老的意思是,入阁门槛降低后,乾陵阁的院士缺少二次区分的段,会混入一些滥竽充数之辈,拉低整个乾陵阁的水准;而且”陈宥犹豫了,“我不知这个‘而且’当讲不当讲”

    “这个‘而且’才是关键所在,你现在在学堂里,无需顾虑。”

    陈宥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是为了下定决心:“阁老所谓的关系,会为有心之人大开方便之门,绕过阁老曾推行开来的审查步骤,只看功绩,不查品行,令乾陵阁里鱼龙混杂。”

    “正是如此,在这鱼龙混杂的乾陵阁里选仕,仍会被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所左右,选出来的臣子,真的能成为‘贤才’吗?没有贤才的襄国,如何延续它的强盛?”到这里,黄道彰的语气竟有些激动。

    陈宥眼前这位阁老,殚精竭虑,忧国忧民,实为襄国难得的大贤。

    “朝堂之上已然如此,这学堂里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老夫培养出来的仕生,只能保证他们的学识和眼界,同样无法考察他们的品行,可谓是一层失察,层层失察”黄道彰叹了一口气。

    “阁老为何会对晚辈这些”陈宥怯生生的问,怕黄道彰不明白,又补了一句,“我的意思是阁老如何确定我的品行?”

    黄道彰闻言瞥了陈宥一眼,让陈宥心里直发毛。

    “无法确定啊!”黄道彰摊了摊,“所以我刚才只是寻你乐子而已。”

    陈宥心里顿时闪过一个尴尬无语的表情,心想这黄阁老果然是古怪得名不虚传,可是明面上又不好表现出来,只能无奈的回应道:“好吧”

    敢情以“访客”的身份登门来夸赞陈宥是中书院的“曙光”,不过是图一乐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