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疯了,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A+A-

    当然让他理解得最为透彻的原因是晨光工厂只需要支付40个工人工资这件事。

    毕竟这无形中省下的60多号人工资可都是工厂的纯收入啊!

    所以此时的柯汉良看着那几台拆件测试平台与整测试平台那真是眼中带着惊喜。

    有这两个神器翻新的效率这么高,产量增大的同时工资支出还只有人家的一半不到,现在就是要打价格战,那晨光也是有得大赚啊!

    “林老弟真是厉害,老哥我真是佩服了。”

    此时的柯汉良只想狠狠地狂抽自己的脸。

    他之前竟然在后悔给50%股份给林晨,现在的他只想狠狠地打自己的脸。

    此时看到晨光的翻新制作速度,他只觉得这50%不仅没有亏,反而是了一个大爆赚!

    毕竟能用比人家少一半的工人却产出比人家多20%的产量,这就代表着庞大的利润。

    所以此时柯汉良真的想狂抽自己的脸,为自己当初的后悔而愤怒!

    然而此时林晨出的话语瞬间让柯汉良呆愣在原地,仿佛如傻了一般一动不动:

    “这每分钟产4台的产量其实不算什么,现在整套流水线中组装,拆装,还有测试组都出现了人员闲置的现象。

    就目前看来需要调整一番人的配比,加大两个测试平台的人数与增加四台拆件测试平台与整测试平台加快生产效率。”

    听到林晨的话以后,良久才回过神来的柯汉良呆愣地问道:

    “那这样搞之后产能能提高多少?”

    面对柯汉良仍没有回过神的表情,林晨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后道:

    “应该可以两分半就造出一台翻新,平均每天产量大概为50台。”

    “50台?”

    听到林晨话语的柯汉良彻底忍不住露出了震惊的表情,而一旁的林晨两位徒弟也是满脸呆愣。

    “没错,这样做之后每天产量大概能达到50台左右,如果工人拆装熟练工作效率能提升上来,那产量还能继续提高几十台吧?但最高应该不超过200台”

    “啪嗒!”

    ()(e)  听到林晨话语后,柯汉良中拿着的晨光猛然间握不住掉了下来。

    “我的天哪,40人却能产出50台乃至最高两百台的产量,我们晨光厂翻新能力到底有多强大?

    就算以50台来,那一个月30天产量岂不是能达到4500台?!”

    此时柯汉良看向林晨的眼神满是震惊与愕然,就像在看着一個外星人!

    因为只有区区40个工人,但月产量却能达到4500台这点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

    试问哪个翻新的月产量能达到4500台?很多国产品牌一个月的销量都达不到4500台吧?

    当然月产4500台翻新这点其实并不足以真的让人骄傲起来,因为现在波岛他们每个月能卖出55万台!

    至于摩托锣拉与诺亚这两个国际大牌更不用,现在诺亚在国内每个月的销量是94万台,而后世统计2002年诺亚国内总销量是34万台。

    而摩托锣拉则更加恐怖,摩托锣拉目前每个月在国内能销售出56万台,而后世统计2002年国内摩托锣拉的总销量是2万台!

    所以这月产4500台晨光翻新真的不算什么,这点销量放在目前疯狂的国内市场只是洒洒水而已。

    想到目前国内国外那些大厂的恐怖销量,林晨也是无奈地摇摇头,然后转头看着柯汉良问道:

    “柯老哥,接下来不知你那方能否准时准点地提供诺亚50,能否快速销售出晨光呢?”

    目前晨光的进货与出货采取的是统一外包给信科公司的形式。

    也就是晨光科技会拿出0元一台的价格从信科公司这里进货诺亚50摔坏或者故障。

    等翻新完成后再以00元的价格批发给信科公司,至于对方卖多少那就是对方的本事了。

    晨光目前的官方指导价是999元,优惠价是50元,此时对方如果能卖到000元后赚300元那也是对方的本事。

    当然对方肯定是赚不了300块,就算能赚,那也是要与一线销售构分配利润。

    ()(e)  当然除了翻新要批发给信科公司销售外,根据当初的约定,林晨在鹏城地区仍然保有唯一销售权,对方并不能在鹏城本土向消费者卖晨光。

    所以林晨可以在鹏城路边卖或者开设直营店自己卖,这样单台能赚取的利润会比批发给柯汉良赚得多。

    “林老弟放心,我在鹏城这二十多年也不是白混的,的进货与出货你尽管放心。

    就算是一个月4500台进货量与出货量的压力有些大,但我依然会拼尽全力让工厂的产能达到满额。”

    拍着胸脯保证的柯汉良双眼还在冒着光。

    此时就是不算他进货以及卖货暗中赚到的利润,就是晨光工厂所能赚到的利润也不算低!

    根据柯汉良的了解,晨光厂以0元的价格从信科公司这里进货,然后根据故障不同维修后成本支出大概在50元到200之间。

    之所以维修费用会这么高,据林晨所言是因为采取了坏件直接更换形式,而不是坏件尽量拯救维修降低成本的形式。

    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因为需要大量换件,最终翻新的成本会提高,实际平均下来大概每台翻新需要花30元左右的维修成本。

    此外还需要加上工人的计件工资,水电,伙食、宿舍开支、工厂的租赁费用等等,平均下来每台也要占20元的成本。

    所以一台翻新的总成本是330元,卖出价格是00元。

    那每翻新一台就能赚30元,而一台赚30元,那4500台是多少?

    665万!

    而这665万哪怕要与林晨五五分账,那每个月也是能纯赚3万!

    当然3万元并不足以让他这么激动,真正让他激动的是这区区4500台翻新产量并不是晨光工厂的最高上限这点!

    毕竟现在才区区40多个一线工人而已,把一线工人数量招到200个也不算多吧?

    工人数量增多,器也增多,那月产2万台有没有可能?

    而到时月产2万台翻新又是多少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