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秘小瓶

A+A-

    大殿上。

    潘隆云正在为自己方才的表现暗自得意。

    他认为自己这一一石多鸟,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刘伯温并未回头去看自己名义上的下属,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眼里有七分失望,三分可怜。

    一旁的李善长则是饶有兴趣地转头看着跪在地上的潘隆云,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对他来,年轻人有些聪明无足轻重,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亩产比一般稻种多两到三倍,这种疯话也有人信吗?”

    “莫不是杨宪为了贪污朝廷拨发的稻种编出来的谎话?”

    “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先前潘大人可是了,杨大人把所有稻种当做口粮分发给了扬州城百姓,他哪里有贪污?”

    “哼!有时候,贪名者比贪利者还要可怕!”

    朝堂上,淮西党与浙东党两派的官员们已经为了杨宪之事吵得不可开交。

    “我相信!”

    这时一道清亮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回荡,久久不息。

    满朝所有大臣都被声音镇住,不自觉闭上了嘴巴。

    话之人却不是身为皇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看着展露王者之风的朱标,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朱标在镇住朝臣后,转身向朱元璋递出了一份奏折以及一个瓷瓶。

    随侍太监连忙上前接过,交到朱元璋中。

    “父皇,如果是别人这话我不信,可杨宪出这种话,我愿意相信他一次。这是他昨日递上来的密折,我相信父皇看过之后也会愿意给他一次会。”

    朱元璋先是打开奏折,然后又是开了瓷瓶的盖子。

    片刻后,他抬起头看向朱标,见朱标点了点头,心中便已经有数。

    “那就再留杨宪几个月性命,到时候如果秋收之时,达不到他所的标准,再拿他问罪!”

    突如其来的转变,让跪在地上的潘隆云一脸懵。

    他下意识开口问道:“那杨宪私发稻种如何处置?”

    “我的话,潘大人是听不懂吗?”朱元璋看向潘隆云,眼神锐利,像一根针。

    ()(e)  迎上老朱视线的潘隆云,立马感觉到一股寒意,连连叩首,请罪。

    “退朝!”

    朱元璋站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奉天殿。

    散朝后。

    “相国,皇上方才究竟是什么意思?”胡惟庸脸上露出不解之色,开口问道。

    要知道杨宪所犯的事情可不是什么事。

    原时空,南宁县主簿宋善言私自偷拿了200斤稻种去换了一只鸡和两壶酒,其下场可是被杨宪当着整个扬州府县大官员的面,将其剥皮萱草的。

    事后老朱知道后,还一个劲的叫好。

    “其症结就在太子爷的那份奏折和那个神秘瓷瓶身上。”李善长开口道。

    只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瓷瓶里面究竟装了什么,竟能救下杨宪的性命。

    不仅是李善长,此时满朝文武都非常想知道这個问题。

    皇宫内。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开口道:“好了事情你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对于杨宪的请求你们怎么看?”

    盐铁乃国之重器。

    涉及盐业,几个皇子都比较慎重。

    到最后,还是朱标率先开口道:“父皇,刚才也尝过杨宪制作的精盐了,我先这确实是标儿从出生起到现在吃过的最好的盐了。”

    让太监们试毒之后。

    朱元璋和几位皇子们,方才都已经尝过杨宪制作的精盐了。

    那味道确实令人尝之难忘。

    几人听了朱标的话,也都是点了点头。

    朱棣更是抬起掌,只见一颗盐粒此刻就在他的掌心。

    “我从未见过如此晶莹剔透的盐,看起来就像是雪花一样。”

    听着朱棣的话,朱标笑了笑,接着开口道:“至于杨宪进献的制盐之法,步骤并不繁琐,所需的材料也寻常,不难复刻,只要试一试便知真假。因此他绝不会在这件事上骗人,同时他在奏折里提到的用晒盐法取代煎盐法,更是能使制盐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时提高效率,此举有功社稷。”

    一句有功于社稷,朱标这是直接给杨宪进献制盐法定性。

    ()(e)  既然有功于社稷,那么对于有功之臣的请求,自然是能满足就满足。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秘密找人试验,如果真的可行,那么杨宪奏折中所提之事便允准他在扬州推行。还有一码归一码,方才朝堂之上,潘隆云所讲之事,必须找人再去一次扬州,别人不放心。”

    “老二,这个差事就交给你,秋收前到扬州。”

    扬州城。

    杨宪正在用一个自制的刷牙子净口,只是他此刻使用的是比青盐品质还要高的精盐,看着一旁的鲁明义是一阵肉疼。

    上好的青盐要000文一斤,就这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

    无论是牙刷子,还是青盐,在明朝都不是普通人能够用得起的。

    咕噜咕噜咕——

    杨宪仰头将最后一口漱口水吐出去后,看着早已站在一旁等候多时的鲁明义,略微有些无奈开口道:“鲁兄,用不着每日都这么早来府衙吧。”

    不仅仅是今天,自从杨宪私发朝廷拨发的稻种之日开始,鲁明义就几乎每日都是这个时辰到。

    因为他根本就睡不着觉。

    “皇上真的会因为大人你进献的制盐之法,而宽恕大人你之前的所作所为吗?”鲁明义开口问道。

    很显然,他没有真正明白制盐之法的意义。

    “让你这两天带人去考察的盐矿具体位置,做得怎么样了?”对于鲁明义担心的问题,杨宪丝毫不以为意,他关心的反而是接下来的制盐大业。

    毕竟在杨宪眼中,那不是盐,那可是雪花花的银子。

    此时的大明税收,半数来自盐业丝毫不夸张。

    “已经找到三处,符合大人要求的地方,大人提的那些器物,我也已经让底下人尽量筹措,这两天应该就能准备妥当。”鲁明义开口回道。

    杨宪算了算时间,点了点头,这样一来,朝廷旨意下来时,差不多就能同时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