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陆卓,兰州大学!”
萧蓉落水,立即引起了沙市渡口来往之人的惊呼声。渡船上的船夫看见萧蓉落水,立即扑通一声跳进河里去救她。
陆卓在萧蓉大声呼喊时,便循着声音看到了她,然后更是亲眼看到了萧蓉被打落水这一幕。
见此情形,陆卓立即怒火冲天,这时,他已纵马来到了沙市渡口岸边不远处。陆卓勒了勒缰绳,盗骊立即一个人立,随即便稳稳当当的停在岸边。
陆卓连忙把张出尘放在马鞍上坐好,匆匆忙忙对她交待了一句:“好好在这里等着阿兄。”
然后便从盗骊背上跳了下来,向河里那渡船飞奔而去。这时,那两个南陈游侠见闯了大祸,正要偷偷上岸溜走。
陆卓正好迎面撞上,怒火中烧的他立即纵身高高跃起,在空中双脚左右开弓,一脚一个,狠狠的踹在两人的胸口上,将这两个游侠踢得倒栽在河里。
陆卓稳稳的落在渡船上之后,他看见萧蓉已沉入江中,身子已被水流带偏了船夫入水救她的位置。
他立即向着萧蓉那边飞身一扑,扎进河里,奋力向她游去。幸好前世陆卓从在某驻地受训,学会了游泳,而且本事不弱。他很快便靠近萧蓉,一把抓住已往江底下沉的萧蓉的背心。
且萧蓉落水之后,挣扎了几下,便沉入江中,随即便被倒灌了许多江水,意识越来越模糊。
就在这时,她脑海里出现了一副画面:自己在一家名叫兰州大学的校门口与梦中经常梦到的人在一起亲昵的拉着。
随后,萧蓉的意识中,陆卓与那梦中之人渐渐的融合在一起,接着她的意识便变得模糊起来。但很快,朦朦胧胧中她隐隐感觉自己好像不但被人按住了胸口,又被人亲了嘴,还不断向自己嘴里吹气。
话陆卓好不容易把萧蓉救上渡船之后,便迅速对萧蓉检查了一下,发觉她还有微不可察的呼吸和心跳,便立即用后世那套溺水急救术对萧蓉展开急救。
这既按胸又亲嘴吹气的,把沙市渡口看热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e) 很快,在陆卓的救治下,萧蓉终于咳嗽着吐了好几大口江水,醒了过来。
但随即,萧蓉仅仅了几个字,便昏睡了过去,却把陆卓震惊得当场愣住了。
盖因萧蓉醒来之后,对着陆卓道:“陆卓,兰州大学!”
这不是后世的灵魂,怎么知道兰州大学?陆卓随即想到一个可能,难道萧蓉也与自己一样,在西梁重生了?想到这里,他随即欣喜若狂。
就在这时,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陆卓抬头一看,见是李诠等人马上便要赶到沙市渡口了。
“萧蓉自己绝对要带走,不能把她留在西梁,不能让她明年入北周皇宫!怎么办?怎么办?怎么才能够把萧蓉名正言顺的带回吕庄?”陆卓见李诠、长孙晟等人越来越近,心中念头不断打转,想要找到一个好办法把萧蓉带回吕庄。
就在陆卓还在冥思苦想找办法名正言顺把萧蓉带回吕庄之时,长孙晟等人已到了沙市渡口,下了马。
长孙晟一下马,便听到渡口之人在议论陆卓不知使了什么仙法,对那女孩又摸胸又亲嘴的,把溺水的女孩给救回来了。
他抬头向那渡轮看去,见陆卓正坐在渡船上,一副冥想苦想的样子,身前还平躺着一个女孩。又想起之前张轲所的,以及陆卓一听到的萧蓉消息,便不管不顾的飞驰而去。他立即便将事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随即,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嘴角立即微微上翘,露出一丝笑意。接着,他赶紧走到李诠身边,扯了扯他的衣袖,压低声音对他道:“李郎君,陆郎君估计是遇上难事了,你先帮忙拌住落在我们身后的张轲,待我先上渡船与郎君交谈几句再。”
李诠也早就看到了渡船上的情形,立即对他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还在远处,坐骑已跑不动的张轲,对秦贤他们打了个势。
秦贤等人立即会意,马上牵着马匹挡在沙市渡口外面的官道上,堵住了官道进入渡口的口子。
()(e) 长孙晟与李诠了几句之后,便迅速跳上了渡船。
这时,陆卓已从萧蓉落在渡船上的竹篮里,取了件干净衣服给她盖上。
长孙晟一上到渡船,便立即问了问陆卓刚刚发生了何事。陆卓也没隐瞒,简明扼要的将事情经过对他了一下。
临了,他对长孙晟道:“长孙叔父,不要问我为何,这萧蓉我一定得带回吕庄。你一定得帮我想个名正言顺带她回吕庄的办法出来。”
长孙晟一听,立即哈哈一笑,然后对陆卓道:“此事易耳!不过,吕庄的醉仙酒?嘿嘿!”
陆卓一听,立即回道:“长孙叔父,只要你能帮我名正言顺的把萧蓉带回吕庄,不要醉仙酒,就是仙香茗,我也给你全包了,不用你花一枚五铢钱,供你饮用一辈子!”
“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长孙晟见陆卓应了下来,立即笑道:“哈哈,好,一言为定!”
随即他俯身凑近陆卓,压低声音对他道:“此事易耳,定婚,你与西梁公主定婚即可!长孙叔父既然收了你的厚礼,此事便包在我身上。
西梁官吏得知消息,很快便会赶来,当务之急,是你带着萧蓉迅速过江。
让李诠留下一些钱财,再留下几个部曲帮我跑腿,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由叔父操办即可,如何?”
陆卓一听,立即懵了,自己这才多大?便要定婚了?
长孙晟见陆卓没回话,立即又道:“事急从权,非如此不能名正言顺将她带回吕庄,以后也容易让人诟病,至使郎君和西梁公主名声受损。
更何况大庭广众之下,你已与她有肌肤之亲,虽然你俩年纪尚,但南朝之人最讲究这些,况且人言可畏啊!郎君,成大事者,当果敢勇毅,临处事应当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