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玉玺不见了

A+A-

    武则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登基称王的想法的?

    有人,是安定公主悬案的那一晚。

    所以是秦洛的治国十二策影响了武则天吗?

    但这是秦洛从历史中寻找的答案,

    似乎,

    在这个时空中完成了一个闭合。

    ----------

    公元00年。

    武则天已经6岁了。

    她已经登基0年了。

    改国号-武周。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大限,最长坚持不过五年了。

    她想起了46年前,突然出现在自己枕边的那份治国十二策。

    到现在,她还珍藏着这份建议。

    而且早就落实到治国当中去了。

    凭借着这份治国十二策,武则天在位期间,武周更加繁荣昌盛,远超李世民和李治在位时的盛世。

    当年赠送治国十二策的那位,现在需要你的回馈了,你的回礼是什么?

    她最近一直在做一个梦。

    梦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问她,要给那位回礼。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平时想的太多了,所以这个梦持续了很久。

    “把朕的玉玺,送给那位!”

    也是在梦中。

    她回答了这個问题。

    她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能还清这份治国十二策的馈赠。

    若是玉玺,她也可以。

    但这是在梦中,自己又如何能真的把玉玺还给对方。

    可是,

    接下来。

    当她走到自己的奏折台的时候,眼睛一缩。

    玉玺,

    不见了?

    “来人!”

    “夜间有人来过我的寝宫吗?”

    “回陛下,无人!”

    那就好。

    武则天松了一口气。

    她还以为是张昌宗、张义之这两位男宠进来过。

    只要没人进来过,那她就安心了。

    武则天很确认,昨天的玉玺就放在案台的一侧。

    不见了。

    她想到那个梦。

    或许,那不是梦?

    ()(e)  当年那份治国十二策的出现,就如上天赏赐的一般,现在玉玺的消失,是不是也是如此?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个神灵,指示着自己的前路。

    “来人,宣狄仁杰觐见!”

    玉玺之事,虽然武则天察觉出和那份治国十二策有关。

    但仍然让她的内心产生了丝丝波动。

    当年这份治国十二策让她开启了成为女皇的一个起点,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自己会成为一代女皇。

    而玉玺的消失,

    是不是见证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建的王朝,要走到尽头了?

    武则天并不关心后世如何评价她。

    是非对错,总有人不满。

    一介女流建立一个国度,足以让她在这浩瀚的华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她开始思考起了传位之事。

    究竟是传位给自己和李治的儿子,还是传位给武氏的族人?

    她想要听一听狄仁杰的意见。

    ----------

    唐朝历史上的能臣有很多。

    早期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等,皆因为反对武则天登后位,被灭门或者流放。

    而在之后,能让武则天信任的能臣,狄仁杰大概要排首位。

    对于那些熟悉历史的人来,狄仁杰这个名字无疑是耳熟能详。

    他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位卓越政治家、智者、法官,曾多次为武则天出谋划策,也在政局中屡次稳住了风头浪尖的局面。

    狄仁杰的起步并无异于其他的士人,他凭借科举的优异表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在大理寺丞这个职位上,他用一年时间审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多达000人,却没有一个冤假错案,足以显示他在司法领域的精明和公正。

    这一切,让他在百姓中的口碑达到了巅峰。

    690年,当武周初建之时,新的政权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正面形象去稳定局势,60岁的狄仁杰因其在民间的声望与其政治智慧,被武则天拔擢为宰相。

    他既没有公开反对也没有支持武则天的统治,这种中立的态度反而让他在混乱的政局中越发显得稳重且不可或缺。

    ()(e)  狄仁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武则天在朝中树立了威信。

    然而,即便是狄仁杰这样的智者也难以避免政治的波谲云诡。

    数月后,他因被来俊臣诬陷谋反而一度跌入低谷。在那个时期的政局下,尤其是武则天为了稳定政权,在朝中设置了众多的告密构与严刑逼供的酷吏。

    狄仁杰这个聪明绝顶的人,在被来俊臣陷害后,出人意料地迅速承认,借此免除了酷刑,同时用这个会向武则天诉达真情。

    武则天在经过亲自的审理之后,选择了将他贬为地方官,也许在她的内心里,对狄仁杰仍旧抱有某种信任和期待。

    经过了几年的风雨洗礼,狄仁杰再度被武则天重用,再次担任宰相一职,这足以表明,在武则天的心中,狄仁杰始终是那个不可多得的智者和盟友。

    后世对于武则天和狄仁杰的关系有很多误传。

    无论是有关武则天的影视剧,还是有关狄仁杰的影视剧。

    二人都是搭班子演戏,两人有时候是惺惺相惜的挚友,有的作品里却相爱相杀,甚至上演了情爱剧情。

    这简直就是对历史本身的侮辱。

    可以,在真实的历史上,武则天和狄仁杰一直是和平相处,君臣相宜的。

    当然,能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得力于狄仁杰本身的智慧。

    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你知道吗,御史台弹劾你的奏折都比你高了,你不想看看?”。

    这时候狄仁杰想看和不想看都不对。

    他这样:“我是为陛下做事,如果做得不对,陛下直接告诉我就行,至于别人弹劾我,我又不给他们做事,我不在意”。

    由此可见狄仁杰的圆滑。

    狄仁杰直谏的内容非常多,但是他分得清楚事情要害,绝不涉及武则天后宫私事,毕竟一个女皇帝的个人生活与朝政无关。这个话题无论谁提起来,只能让武则天难堪。

    所以,狄仁杰是武则天在处理很多事务上的助力,即使当他们意见不一致时,狄仁杰也会巧妙地出自己的不满,在朝堂之上,他给武则天留足了余地,让武则天多了很多缓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