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立储

A+A-

    使臣听到马宝义的话后,赶忙解释道:“大人,这是昨日才从朝廷送过来的国书,您请过目查看,有少许更改。”

    使臣从怀中又掏出了一本新的国书,递给了马宝义。

    马宝义根本没去接。

    “别跟本官装傻充愣,本官告诉你,想要投降,给你们的国主讨得一个生路,就拿出诚意来,试探大宋,你们也配!“

    使臣表情尴尬。

    罗彪冷笑一声。

    “等你们什么时候真的有诚意了,再和本将军,现在,送客。”

    两个亲兵进入大堂,对着使臣做出了个请的动作。

    使臣朝着坐在上面的三个人拱了拱,转身离开了。

    等到这使臣离开大堂后。

    罗彪便开口道:“二位,保存国主权力,允许他们保留宗祠没有问题,但保全那些世家的利益,就是做梦。”

    马宝义冷笑道:“讨价还价而已。”

    “本将军觉得可能是伪朝想要投降的消息被那些世家大族知道了,那些人给了压力,所以才有那本新的国书。”罗彪着,眯上了眼睛。

    伪朝所在的地方跟越城,是大越的东京和南京,也是大越所有力量的聚集地。

    大宋想要彻底掌握大越,这两个地方的世家大族必须铲除。

    新的一年到来,皇宫一如既往赐宴群臣。

    不过,铁喜这次并没有出现,赐宴由王志忠主持。

    这次赐宴虽然照常给官员们发了红包,可气氛却十分沉默,所有人都疑惑一件事情。

    陛下怎么没来呢。

    莫非是陛下身体出问题了?

    每个人心中都猜测纷纷,却无人敢讨论。

    铁喜没有参加赐宴的活动,还真被不少人猜中了。

    铁喜生病了,感染了风寒。

    张爱等人慌张的不行,铁喜倒没什么害怕的,又不是第一次了。

    时候都不怕,如今长大了,这风寒还能要了他的命不成?

    实际上,张爱的慌张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七日前,董妃也害了一场风寒大病,差点点就撒人寰了。

    太医们都是束无措,多番下药不见好转,铁喜也多次看望董妃,都已经准备筹备后事了。

    可惜,董妃最后还是挺了过来。

    董妃好了之后,铁喜就发现自己被传染了。

    好巧不巧,就在赐宴的这一日,他额头开始发烫。

    铁喜本来还想着打起精神去参加赐宴,不过才走两步就有些站不稳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主意。

    这副姿态去见百官,怕是所有人官员都会觉得,他离驾崩不远了。

    安庆四年的初二,铁喜才感觉身体恢复过来了。

    这场风寒持续四天。

    本是休息的时间,可铁喜的面前已经摆满了文武官员的奏章。

    这些奏章大差不差都的同一件事。

    请求皇帝陛下立下太子。

    这些堆积如山的奏章,让铁喜一阵无力。

    他大体翻了一下,基本都是建议他立赵佑宁做太子,也有一部分人希望立赵晨。

    王志忠,尉迟江晚,韩胄这些实权人物则没有上奏谈及此事。

    这个时候的铁喜身体已经康复,并不打算这么早的立下太子,而且赵佑宁年龄太,现在根本看不出这子的秉性,若是早早的立下了赵佑宁为太子,结果是个混账东西怎么办?

    铁喜的第一想法,自然也是赵佑宁,因为他占据着名分,可即便有了名分,也要多番培养考察,确定他有这个能力后,才会将他立为太子。

    看完奏章之后,铁喜便带着皇后,以及自己的孩子前往南宫给董妃和曹氏拜年。

    董妃害病的时候,铁喜经常出现在他的身旁,虽然知道铁喜只是碍于名分才会来看她,但她还是有种,要不就这样算了,反正她也争不过的感觉。

    铁喜到了南宫之后,先是让几个孩子给曹氏和董妃磕头。

    曹氏虽然心里一直对铁喜有意见,可看着铁喜的孩子后,脸上还是生出了慈祥,无论如何,他们身上终究是有先帝血脉的。

    她一个个抱起自己的大孙子,逗他们玩。

    看着这一幕发生的铁喜有些发愣。

    自己这位皇祖母何时这么喜爱他的孩子了。

    铁喜对着曹氏和董妃董妃了一些祝福的话后,便带着皇后,以及他的孩子想要离开南宫,然后就听到曹氏突然开口了一句话。

    “本宫这日子过着也无趣,不如把曾孙留下,陪我们两人一段时间。”曹氏着,把指向了铁喜身边的赵晨。

    铁喜听完之后,想也不想的拒绝道:“皇祖母,孩子顽皮,再这里容易打扰您休息,什么时候,您想见他了,我让他来就可以了,何必要留在南宫呢。”

    铁喜根本不相信曹氏和董妃,这两个女人肯定有什么谋划。

    曹氏听完铁喜婉拒的话后,脸上的笑容立马就消失了。

    “没什么打扰不打扰的,你是不愿意将孩子留在本宫这里吗。”

    铁喜看着曹氏笑了笑:“皇祖母,若是我不同意呢。”

    董妃很害怕铁喜的笑,她每次看到铁喜这种表情,就觉得他准备干掉自己,所以一句话都不敢。

    曹氏心里面虽然也有点紧张,可当着这么多人,她也还是道:“难道我作为你的外祖母,还会害你不成?”

    铁喜没想到曹氏竟然将话的这么明白。

    当下,在思考许久之后,铁喜还是答应了董妃的要求。

    不过,曹氏也答应了铁喜的条件,孩子只能留在这里三天。

    喜欢银狐请大家收藏:(银狐

    之后,赵晨便被留在了南宫,陪着他的两位祖奶奶

    赵晨并不害怕曹氏和董妃,所以在铁喜离开后,便一直追问着让两人最扎心的问题。

    “太奶奶,你们为什么住在这里,不住在皇宫呢?”

    曹氏和董妃看着赵晨天真的样子,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只好用各种理由敷衍。

    铁喜回到皇宫之后,便直接回到了垂拱殿,查看刚刚到东京的越城军报。

    这是罗彪上书的。

    内容是伪朝廷的和谈提议,以及现在南面的情况。

    正如,罗彪对马宝义,王启胜两个人的一样。

    朝廷想要跟宋军和谈的消息,终究纸包不住火,传了出去,让大越诸多的世家都大吃一惊。

    他们竟然想要偷偷投降?

    大越朝廷也清楚,带上这些世家,大宋肯定是不会同意他们投降的,但为了短暂的稳定这些世家大族,便承诺会让大宋保证他们的利益,大家同进同退。

    大越皇室已经失去了可以失去的一切,需要这些世家的银钱来供养他们和军队。

    因此,皇宫为这些世家也准备了后。

    黄岐的亲笔书信送到了罗彪的中。

    只保留极个别的世家,其他世家,则有大越皇室领头,带领这几个可以保留的世家,将其他世家全部铲除。

    希望大宋能够接受南方投降。

    朝廷的投降条件的底线,只有一条,保留国主的待遇和安全,其他的要求,都可以商量。

    罗彪想要答应黄岐的书信要求,上书也是为了得到皇帝的同意。

    半年前,铁喜就知道了大越伪朝廷想要投降的事情,只是这种灭国之战,皇室的投降,并不代表着战争结束

    大越皇室即便投降了,南方也不会得到安定,还是需要宋军慢慢清理。

    罗彪的奏章,将越城南方朝廷的情况介绍的清清楚楚,并且也将自己的看法告知了铁喜。

    铁喜在沉思片刻后,还是同意了罗彪的想法。

    他又给马宝义下了一条圣旨,让他举荐一个人接替军需官职务,马宝义自己则立刻回京叙职。

    兵部尚书出去那么久了,也该回来了。

    让马宝义回来,也是表达自己对罗彪的信任

    铁喜琢磨大越事的时候,尉迟江晚,王志忠两个人的府邸门外则一直车水马龙。

    陛下没有参加赐宴,这是怎么回事,真的生病了吗,生的什么病,病严重不严重,会不会影响国本?

    官员们心里各种念头纠缠。

    尉迟江晚,王志忠两个人就成了获取消息的唯一来源。

    不管是不是跟他们两个人亲近的官员,都来拜年了。

    王志忠,尉迟江晚两个人又不能在大过年的将人家拒之门外,只能迎来送往。

    这边一波走了,下一波立马就来了。

    实际上,皇帝陛下生病了,尉迟江晚最初的时候,也很着急,并且与王志忠两个人一起去探望了铁喜。

    但看着铁喜只是有一些疲惫,但精神还算不错,话条理也很清晰,心中的担忧也就少了一些。

    “陛下身体并无大碍,诸位同僚不用担心。”

    “那陛下何时立储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现在立储有些为时过早了吧。”

    “不早,不早。”

    同样的对话,尉迟江晚,王志忠两个人了一遍又一遍。

    两个人都是重臣,也都清楚自己什么能,什么不能,更明白不管何时何地,他们都不能牵扯进皇家的立储事情上。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真会掉脑袋。

    其他的官员就不需要想那么多了,尤其是御史们,认为提醒皇帝早早的立下太子,是他们应当肩负的责任,至于皇帝的想法,他们就管不到了。

    喜欢银狐请大家收藏:(银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