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量子遂穿模型猜想

A+A-

    林森继续道:“我有几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你是研究高能粒子的,对量子遂穿效应认识应该很深,我们都知道太阳的核聚变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量子遂穿效应。

    太阳中心温度只有500万到2000万摄氏度,远远没有到可以让质子克服库伦势垒,但是它仍然可以进行核聚变。原因就是量子遂穿,尽管这种效应是以非常低的概率存在的,但是太阳因为质量足够大,极的概率加上足够大的基数也就必然能发生。

    我们是否能建立一种量子遂穿概率的数学模型,磁约束型核聚变中,亿度高温等离子体通过一定的控制过程,让这些粒子呈现一种量子遂穿的临界态,这样或许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就能发生聚变反应。在惯性约束型核聚变中,除了激光约束还能发射一种量子遂穿诱导粒子轰击靶丸,让聚变条件不需要达到原来的条件。

    借用太阳的核聚变的原理,只不过不是传统理解的高温高压。

    还有一种设想,在惯性约束型核聚变中,使等离子体套筒中提前诱导轰击裂变材料产生裂变,再利用裂变的能量获得足够的内爆动能,然后与聚变靶丸相互作用,实现聚变点火,由于聚变产生的能量较大,这时投入新的聚变靶丸也可以再次聚变,最终实现脉冲式热核聚变,这种设想类似于聚变裂变混合堆方式。

    这个原来就如日光灯原理一样,开始需要较大的电压点火,稳定后使用常规电压就能稳定发光,不过这个设想的困难点在于找到这个‘镇流器’,不过对我们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将会的多。”

    我们都知道太阳发光发热是因为它内部的高温高压产生了核聚变,按照传统聚变理论,太阳中心的高温高压条件是不能进行聚变的,但是这个宇宙的规则给了它可能,这就是量子遂穿。

    单个原子出现量子遂穿的概率接近于0,但太阳质量太大了,太阳满足量子遂穿核聚变的条件就无限趋于00%了,这也是太阳可以在不满足理论聚变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核聚变。

    为了理解量子遂穿,量子遂穿可以克服原子核间的强大的库伦力,也即是电磁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力几乎都是电磁力的表现形式。

    在微观上,就是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氢核聚变本质就是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核聚变就是质子要克服质子间的斥力并结合到一起,也叫克服库伦壁垒。这种结合会损失质量(也叫结合能),释放大量的能量。

    ()(e)  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离得这么近的两个质子,他们的电荷斥力有多么大?质子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就是强相互作用力,也称强力(强力是宇宙四大基本力之一,其它的力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非常强大,不过作用距离比较短,它能克服强大的电荷斥力将质子都牢牢束缚住。

    三体的“水滴”的表面材料就是使用这种力将原子核都束缚住,只需要用简单的撞击就能摧毁所有的人类战舰。这种材料处于原子简并态(原子紧紧的挨在一起,白矮星物质)与中子简并态(中子紧紧的挨在一起,中子星物质)之间的一种物质。

    (经友指正修改,作者之前将“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就理解是完全的强力材料,若是三体真正有这种技术,重聚变都可以了,真的没必要来太阳系了。三体人应该只能初步利用这种力,扩大了强力的范围,拉近原子简并态的原子核距离,并束缚住。所以原著的也就比太阳系最硬物质硬百倍,完全的强力材料的硬度将是万倍。)

    弱相互作用力,也称弱力,主要作用于各种费米子,制约着各种放射性作用,这里不过多介绍。铁元素前的元素通过聚变会释放能量,铁元素后面的元素通过裂变释放能量,换句话铁元素后面的元素要是还聚变就要吸收能量了,宇宙总数可以平衡的。

    再量子遂穿,正常的核聚变就是两个质子一步步克服电荷斥力相互靠近,最后被强力捕获。而量子遂穿就如同是趁着电荷斥力没注意就刷的一下跑过去了。一个要翻过高山达到另一面,一个发现有个隧道,直接从隧道穿过去到了山的另一面。

    林森让丁仪计算的就是这种量子遂穿的模型,以及激发增加量子遂穿概率的方式。

    林森不知道的是,他提出的量子遂穿模型的方式是大低谷后期使用的核聚变方式,那是核聚变成熟的标志。而在原时间线中,5年后丁仪使用的也就他后一直假设“日光灯原理”的脉冲式聚变裂变混合堆方式。

    丁仪在成功后,转入高能粒子研究,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对量子遂穿的模型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成果在大低谷后期被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这也是人类为什么让他成为第一个接触水滴的人。

    丁仪眼中一亮,有点惊疑的看着林森,脸上洋溢莫名的神采道:

    ()(e)  “真没想到你对核聚变的研究也是如此的精深。你的量子遂穿模型构想虽然也曾经有提出过,但这其中的计算太过复杂,需消耗的计算量也是难以满足的,但的确是个很好的方向。

    但我认为你第二种假设在现在的条件下更具备可行性,其实我近期在考虑的正是脉冲式聚变裂变混合堆方式。

    目前只是一个构想,如你的方案一样,我构想的聚变途径,其中关键的还是要能承受住这种脉冲式核爆压力的材料,也就是能符合‘镇流器’使用的材料,这种材料所需的特性比传统聚变所使用的炉壁材料还要强很多。

    不过昨晚与汪淼有了一次交流,他准备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提出一种纳米铪钨合金材料,通过分子搭积木形成一种新型晶胞合金结构,虽然制造困难,但这种材料应该是满足脉冲式核爆压力的。

    我会在这方面继续研究的,若是成功一代可控核聚变也就成功了,甚至我感觉,这种方式有实现二代可控核聚变可能。

    不得不,林森先生,不知为什么在您身边,我总是可以感觉到一股莫名的信心。

    我对我设想中的方案,也没有多少把握,本来是准备在pdc所有验证都失败时再提出来,但你让我感觉或许我的方案才是正确的。”

    林森:“继续朝你认为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你的道路是最适合当下的,也是最能接近成功的。

    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什么退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任何顾虑。

    不管我们与三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当下的我们更要肆意人生,有什么比我们能按自己的想法,研究自己想要的成果还来的肆意呢?

    潇洒不羁的你应该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探求物理的终极奥秘,才是你应该追求的。

    这个时代你们可能认为是物理学的坟墓,但我觉得不是,这是物理学家的天堂。不能有哪个时代的会允许我们肆意的投资如此巨大,让我们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我们应该荣幸在这个时代。

    相信我,我会带你看到那天的,让你看到物理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