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章尾小记

A+A-

    蹀躞(déè)二字皆从足字旁,本义和腿脚行走有关。西汉才女卓文君一首白头吟中有诗句写到“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其中这一词的词义应可理解为是步行走或碎步疾走的意思。

    至隋唐时期,蹀躞则另指代一种用于佩戴的腰带,也就是文中所的蹀躞带。这是一种集合使用功能、审美品位、身份标志为一体的配饰,在当时不难推测出其应该是大受欢迎的,还曾一度作为高级的赏赐礼物。

    在实用性上,就本人所查到的资料来看,“蹀躞带”的原型应是受到胡人的影响较多。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常需要随身携带各式工具和生活必备品,所以有记载其源于牲口股后革带。由图可见,带间有环扣,可以用作佩挂如刀剑、弓矢、砺石等各种随身物件,方便日常取用,甚至于所带物件也有“蹀躞七事”的法。

    ()(e)  而蹀躞带的配件用材,精致工艺,更直接和身份挂钩。新唐书车服志就有记载“腰带者,搢垂头以下,名曰?尾,取顺下之义。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除此之外,还会在带銙数量上有所限制,通过带玉、镶金、佩银等金石价值、数目多少的不同,用于象征身份贵贱区别。

    在唐代,蹀躞带曾一度成为官用配饰。至于后来时移世易,随着政令规定变化,才逐步向着民间广泛流行开来,同时使用功能的弱化使得其装饰美观的作用发挥成为主要目的,尤其受到女性喜爱。但个人认为,以唐代开元后的生活状貌来,如此一条精美的腰带,应该也没有到普通百姓都能随意拥有穿戴的情况,更多还是权、贵、富三方使用平凡,因此在个人创作的作品世界中也只有相应人物才会佩戴。

    ()(e)  ——以上明全为个人所查用于创作的资料整理,并非科普,请大家正确理解,若有问题或建议,欢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