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不解之缘
宿主:周秉昆
年龄:
技能:形意母拳lv;形意十二形lv;形意剑法lv;形意大枪lv;三体桩:lv5;
基础能力:力量(0)反应速度(0)悟性一级(零级)自愈能力一级(零级)
签到积分:50
抽奖次数:5
周秉昆强忍住抽奖的欲望,打开今天的福袋嘿!今天好,全是西式的。
美金一百元,黑巧克力十块(每块20克),标准套餐0份,雀巢咖啡一盒。
标准套餐包括牛肉三明治、火腿煎蛋、热牛奶,咖啡是速溶的稍有点儿差劲,但真的来一包咖啡豆,没有咖啡也是难受,总不能推着磨盘碾咖啡豆吧?
“去!看着点儿。”
自从上一次被孙曼玲发现他练拳之后,周秉昆就把大成带过来了不是防备被人发现练拳,而是吃独食的时候能提醒一声,为此大成可有意见了,平时它都是这个点儿出去觅食来着,现在得调整作息时间了。
“你们看,我就在这儿吧。”
远处传来孙曼玲的声音,周秉昆擦了擦嘴,起身循着声音看过去,果然看到孙曼玲带着郑娟、周萍过来了怎么还有郑敏?
周秉昆觉得有些古怪,什么时候郑敏跟这三个姑娘关系这么好了?
周萍四处望了一下,好奇地问道:“周秉昆,你每天都在这里晨练吗?”
“是啊,这宽敞又不显眼碍事。不过,等我那院子套好了,我就在院子里练了。”周秉昆问道。
“怎么?你晨练还保密啊?”郑敏忽然来了一句。
这位什么样的脑回路?
周秉昆心里怼了一句,但这种明显是脑子经过搭桥的人,真没的搭理的必要,闻言笑了笑道:“没什么可保密的,但我也不愿意大家都知道,跑过来像看杂耍一样。”
虽然他脸上笑意盎然,但语气中的冷淡却是显而易见的,孙曼玲有些责怪地看了郑敏一眼,但后者却似根本没有发觉,还在那频频点头,似乎在赞同周秉昆的法似的。
()(e) “周秉昆,你去不去县里?”孙曼玲连忙转移话题。
“去,当然去。”
周秉昆看了一下表:“赶紧去吃饭吧,要不就赶不上车了。”
一句话惊得几个女知青连跑带颠的往回赶,而大成看到他没有投喂的意思,不满地冲他叫了一声,甩甩尾巴自己找食去了。
还是尽快有自己的房子比较方便啊!
周秉昆感慨了一番之后,也加快脚步回到房间他昨天晚上写了一封信,今天去县里正好奇出去,免得家里两个女人嘀咕。
等他赶到连队门口的时候,几辆马车上都已经坐满了人多数是新来的知青,还有一些是老战士的家属,一个個拐筐背篓的相当热闹。
“副班长,这边!”
坐在第二辆马车上的孙敬文向他招喊道。
周秉昆觉得有些别扭——马车上除了孙敬文是个男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女知青。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赶车的老知青大声喊道:“快点!一个大男人磨叽什么?让所有人等你吗?”
得,上吧。
周秉昆无奈地上了车刚才他逡巡一圈,差不多就这辆车还有空位,其它马车都基本坐满了。
这时候大概所有去县城的人都到齐了,几辆马车都徐徐走了起来。
周秉昆靠近孙敬文耳边道:“你子怎么回事?别的车坐不下你了是吧?”
孙敬文苦着脸道:“我一出来就被我姐摁在这辆车上了,这不我怕你找不到位置,还特地给你占了个位置。”
周秉昆翻了个白眼:“我谢谢你哟!”
“两个大男人话怎么也像女人似的,细声细气的,难道是在我们的坏话?”孙曼玲在后面道。
“绝对没有!”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否认,非常之默契前边赶车的汉子嘴角微微上挑,却没有话,显然刚才周秉昆和孙敬文的私语声被他听到了。
坐在马车上逍逍遥遥地看风景,和急行军中看路是两回事。
()(e) 从五零年代,边疆兵团便开进了北大荒,用老战士们的话,那时才是真的苦,沼泽、野兽、暴风雪甚至连蚊虫都能够致人于死命。所谓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锅里头’不过是自嗨而已,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北大荒才有了如今的模样,有连绵的农田,有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土路,但要离开这些路面,危险依然是存在的,只是被刻意的隐瞒起来了而已。
周秉昆他们来的时候太赶了,这些日子又忙活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今天还是第一次以旁观者的眼光欣赏北大荒的壮丽。
但再美丽的景致看多了,还会审美疲劳,周秉昆便合赶车的老耿聊了起来,据他是第一代来这里垦荒的战士,原本是山东的,进北大荒的时候原本也是正规部队的战士,后来都转成了建设兵团的战士,本来退役之后他是有会回老家的,但他和大多数战士都舍不得这块黑土地,不仅留在了这里,甚至也把家安在了这里,不仅如此,现在兵团里的人除了老兵,也有很多从各地而来的知青,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带着文化知识来开发、建设北大荒的。
“现在的年轻人都吃不得苦,想呆个一、二年就要走,呵呵,要是所有人都像你们想的,蜻蜓点水似的一来就走,那北大荒还能建设起来吗?”
完这句话后,老耿似乎感觉到自己有些失言了,连忙又补救道:“等你们在这里呆上个两、三年,就会对这里产生感情,到时候撵伱们都撵不走。”
女知青们当然不会被他找补的几句话给糊弄了,窃窃私语起来。
周秉昆却知道,知青当中普通流传着一种法,那就是他们是下乡接受锻炼的,过个三年两载的就会回去,届时会有另外一批青年来接替他们在这里进行锻炼。
而他更知道,在未来八、九年中,将会有数以千万计的初、高中生奔赴祖国的边疆,他们将在这里待很长时间,而其中更是有一部分人永远留在了这里或者,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