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靳准刘粲害太弟 晋王百谏拒称帝
公元三百一十年,汉皇帝刘渊去世,临终前,把大位传给了长子刘和,不料刘和却被三子刘聪弑杀,刘聪继位,刘渊一共有六个儿子,刘曜乃是义子,又对刘聪忠心耿耿,所以刘聪便把治兵大权交给了刘曜,此外五子刘隆早亡,因此,刘渊还剩下了两个儿子,四子刘裕和六子刘乂。
四子齐王刘裕为人谦和,好文史,不喜功名,对于权力没有**,刘聪当年弑兄登基之时,为了堵住下悠悠之口,便发檄文言自己的反叛乃是因为刘和想要诛杀刘聪,于是刘聪迫不得已,才起来反抗,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刘聪没有把自己的儿子作为嗣子,而是封刘渊的嫡少子六子刘乂为皇太弟,在刘聪去世之后,刘乂便可以荣登大宝,汉朝之乱,由此而来。
刘乂时年十八岁,身材雄伟,颇有威望,被刘聪封为北部单于,掌管着汉朝北部十八路匈奴,氐族,羌族部落的酋长,里也算是有兵马,刘聪登基之后,见刘乂的生母单皇后风韵犹存,便强行把单皇后强纳入自己后宫,此事让刘乂大为光火,怒斥自己的母亲,导致单皇后羞愧自杀,此事让刘聪深为不满。
单皇后去世之后,刘粲的生母,呼延皇后给刘聪吹枕边风,道,
“父死子继,古今常道,如今陛下继承高祖的伟业,又要设置什么皇太弟,北海王性格暴戾,竟然逼死自己的母亲,而且里还有兵马,待陛下百年之后,刘粲必然会被刘乂诛杀!”
刘聪遂对刘乂起了疑心。
四月,春暖花来,东宫延明殿内堂。
刘乂正在内堂来回踱步,堂下跪着的,乃是当朝太弟太傅崔玮和太弟太保许遐,二人都是大晋旧臣,因为洛阳城破,被俘虏到了汉朝,辅佐至今,刘乂来回踱步,脸上的表情十分紧张,仿佛是要发生了什么大事一般!
崔玮跪拜道,
“殿下!刘粲刚刚被进封为晋王,相国,大单于,总令百官,这明什么,殿下难道还不知道吗!”
许遐接着崔玮的话,继续道,
“当初,陛下让您来担任太弟,不过是想安定众心,堵住下饶悠悠之口,其实陛下想让自己的儿子刘粲作为皇储,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刘乂突然顿住脚步,扭头看着许遐和崔玮,怒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少顷,又开始来回踱步,显然,内心是挣扎不堪,崔玮跪爬道刘乂脚下,哭诉道,
“刘粲为人嚣张且霸道,做事情不想后果,他外出的仪仗十分隆重,超过了东宫,军大事,没有他点头,什么都办不成,刘粲封为晋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同脉弟弟渤海王刘敷提任皇宫中护军,掌管皇宫一万禁兵,他夺位的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有刘粲在,陛下早晚会遭到不测!”
许遐也跪爬道刘乂脚下,哭诉道,
“殿下!万请三思啊!”
刘乂终于开口话了,看着崔玮和许遐,道,
“那你们让孤做些什么!”
许遐抱着刘乂的大腿,道,
“殿下当当立断,召集十八路酋长名义上来京议事,实际上各自率领五百精兵前来援助殿下,东宫也自有两千忠臣的守军,敢为殿下献出生命,刘粲为人轻佻,刘敷醉酒,剩下的诸侯王,年纪尚幼,都容易对付,只要殿下有意,一声令下,攻入皇宫,杀入云龙门,皇宫里的士兵,谁不会倒戈来欢迎殿下!”
刘乂紧紧咬着牙齿,挣脱开许遐和崔玮,又是来回踱步,徘徊了两圈,刘乂突然停下了脚步,看着跪拜在地上的许遐和崔玮,道,
“不要忘了,长安城,还坐着中山王刘曜!”
许遐道,
“殿下,不必担心刘曜,长安距离平阳十万八千里远,即便刘曜要来,也需十半个月的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付!”
刘乂还是轻轻摇了摇头,道,
“此事,关系重大,当从长计议,从长计议!你们先退下吧!”
“殿下,万急时刻,请殿下三思!”
“退下!”
许遐和崔玮二人你看我,我看你,只能是退出了延明殿,许遐,崔玮,刘乂人不知道的是,一名黄门偷听了三人所有的谈话,急忙向大黄门荀裕禀告此事,荀裕乃是靳准的心腹,靳准早就开始布局,东宫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被靳准安排了细作,莫是谈话,就连飞进去一只蚊子,一盏茶的功夫,靳准都能知道。
靳准得知此消息,两只贼眼睛一转,计上心头,带上荀裕和黄门,来到了晋王府,觐见刘粲,二人礼毕,屏退左右,靳准开门见山,道,
“大王可知皇太弟要谋反?”
刘粲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盯着靳准,许久才反应过来,道,
“不知,怎能有此事?”
靳准微微一笑,道,
“大王在外征战已久,兵马谋略乃是常人之不及,但是朝中的那些勾心斗角,大王却只是不知。”
靳准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便是我在朝中已久,所有的事情,我都知道,刘粲也明白靳准的意思,慌忙下了堂,对靳准拱作揖,道,
“还请司空大人明示!”
靳准一拍,荀裕把黄门带了上来,黄门低着头,战战兢兢地跪在靳准和刘粲的脚下,荀裕道,
“不要怕,把昨晚你在东宫听见什么,如实来,司空大人和晋王殿下必有重赏!”
黄门颤抖着道,
“的的听见太弟太傅和太弟太保在”
黄门犹犹豫豫不敢,刘粲大喝一声,
“!”
黄门猛然吓了一大跳,犹犹豫豫地道,
“的的的听见两位大人和太弟殿下在烟明殿商议要集合十八路酋长入京造造造反”
“什么!”
刘粲大怒,拍案而起,几步窜道黄门面前,黄门吓得赶紧摆,,慌忙道,
“不过太弟殿下没有答应没有答应”
“好了,你先下去吧!重赏!”
靳准把黄门送出去,两只眼睛又盯着刘粲看,刘粲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靳准道,
“大王,您可都听见了,太弟殿下要夺权了,想来也是,大王乃是陛下的嫡长子,陛下也一直想让大王继承大统,但是无奈这刘乂却是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弟,大王还没有事先规划好这件事,殿下已经想到大王前面了!”
刘粲怒皱着眉头,扭头看着靳准,道,
“不过这刘乂却没同意”
靳准轻轻一笑,道,
“那是现在没同意,将来同不同意,谁能知道?”
刘粲几步走到内堂,坐在交椅上,若有所思,道,
“这事儿即便是让父皇知道了,刘乂没同意,也治不了他的罪,顶多死吧崔玮和许遐给抓起来。”
靳准又是轻笑道,
“没同意,我靳准就能让他变成同意,最差的结果,是不表态!”
刘粲突然起身,走到靳准面前,道,
“司空的大人可有良策?”
靳准起身,对刘粲拱作揖,道,
“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一蹴而就,要慢慢地让陛下相信,首先,便是引蛇出洞,荀裕会向陛下告发皇太弟谋反,陛下心疑,定然会派人搜查许遐和崔玮的家里,皆是我们只需事先准备好谋反的书信,被兵士搜到,然后上交给陛下,陛下定然会处死许遐和崔玮!”
刘粲追问道,
“那刘乂呢!”
靳准对刘粲低声附耳道,
“然后便是如此如此即可!必能置刘乂于死地!”
靳准和荀裕二人除了晋王府,荀裕却是忧心忡忡,靳准扭头看着荀裕,道,
“内侍大人看起来有心事啊?不妨出来。”
荀裕言道,
“司空大人,的不知道您为何要帮助晋王,晋王这个人,生性暴戾,反复无常,残忍好杀,您帮助晋王,我怕”
靳准微微一笑,两只眼睛撇着荀裕,道,
“内侍大人不用怕,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好控制,如果是贤德之君,我靳准避之犹未不及,何来相助?”
荀裕不知靳准所言为何,也不多想,办事去了。
事情果然如靳准预料的一般,荀裕向刘聪告发刘乂联合许遐和崔玮谋反,刘聪大怒,命寇威将军卜抽率领禁兵前去查抄许遐和崔玮的府邸,卜抽乃是刘粲的心腹,把事先准备好谋反的书信,只称是查抄而来,上交给了刘聪,刘聪怒极,当即灭许遐和崔玮三族,受此时牵连至死者,上百人之多!但是刘聪却并没有杀刘乂,而是由护旗将军王平和寇威将军卜抽率领一千禁兵,把刘乂软禁在东宫。
刘乂自知事败,以为是崔玮和许遐走漏了风声,丝毫没有怀疑靳准,刘乂十分害怕,上表刘聪请求皇帝把自己的爵位全部免去,变为庶人,褒奖和赞美刘粲,请求立刘粲为嗣子,但是很可惜,此封书信最后落到了卜抽的里,卜抽上报给了刘粲,刘粲将此表稍加涂改,最后成了刘乂大骂靳准,刘粲弄权,并且怀念前皇帝刘和的奏章,刘聪收到奏章,又是大怒。
刘乂被软禁的同一,靳准假传刘乂的旨意,传与十八路酋长,命他们来皇宫议事,十八路酋长不知道皇宫此时已经内乱,刚一入城,就被刘粲拘押。
不几日,半夜,东宫突然鼓声大作,火焰四起,到处都是反声,刘乂惊醒,慌忙下榻走到东宫门口,军旗将军王平率领兵马赶来,刘乂道,
“王将军!发生了什么事!”
王平跪拜在地,道,
“太弟殿下,宫里有人造反,末将上报皇上,皇上关念太弟殿下的安危,命末将带来一百件甲衣,送给殿下及其卫士,保护殿下安全,以防不测!”
刘乂由于,道,
“可有旨意?”
王平道,
“情况紧急!来不及起旨!末将奉的是陛下口谕!”
刘乂犹犹豫豫,周围杀声震,突然,不知从哪里突然窜出来十几支利箭,射在刘乂脚下,刘乂顿时心慌,慌忙收下了甲衣,分发与众东宫卫兵!
话这皇宫之中,刘聪听见宫内有人造反,大怒,急召靳准,王沈,前来议事,王沈也是靳准的心腹,王沈跪拜道,
“陛下,反声来自东宫,有人俱言东宫皇太弟造反了!”
刘聪看着王沈,道,
“东宫才多少卫士,怎么可能造反?”
王沈道,
“陛下,有传言太弟殿下已经为东宫卫士穿上了甲衣,此刻正往皇宫杀来!”
话在古代,禁甲不禁兵,甲衣乃是重中之重,步兵有了甲衣护身,兵士足可以以一当百,莫是私披甲衣,即便是私藏一件甲衣都是死罪,刘聪顿时勃然大怒,命靳准,王沈前去镇压。
少顷,皇宫内杀声渐止,靳准带着几名东宫俘虏上了内堂,刘聪扒开衣服,果然内挂甲衣,刘聪怒道,
“此甲衣从何而来!”
兵士道,
“均是太弟殿下所赐发!”
刘聪勃然大怒,不过出乎靳准意料的是,刘聪依旧没有杀刘乂,而是只是罢黜刘乂皇太弟身份,逐出东宫,改封北海王!但是刘聪不杀刘乂,靳准和刘粲是不会放过刘乂的!
十八路酋长,被刘粲拘押,在狱中刘粲对其严刑拷打,逼迫他们诬陷刘乂聚众谋反,又是上表刘聪,刘聪依旧是不杀刘乂,最终,靳准实在是没有办法,用一瓶毒酒,毒杀了刘乂,伪造成畏罪自尽的样子,上报了刘聪。
刘聪不想杀刘乂吗?其实不是,他想让刘乂死的想法,比刘粲更为炽烈,对于刘聪来讲,自己的皇位本来就是弑兄而来,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刘聪还是刘渊的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所以刘乂一定不能死在自己里,但是现在刘乂死了,谁杀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死了,刘聪遂封锁消息,下旨永不调查此案。
刘乂和十八位酋长的死,激起了平阳周围十八部落的愤怒,接连聚众攻打平阳,前后兵数多达两万人,由于没有人指挥作战,这些胡人均是被刘粲和靳准镇压,两万人全部被坑杀,周围的十八部落,无论贫贱富贵,男女老幼,一律灭族,因为此事而死的胡人,多达五万之多!直杀的平阳周围方圆数十里鸟无人烟!更重要的是,汉朝的大肆杀伐,让其他部族心灰意冷,纷纷脱离汉朝,另寻出路,汉朝的国势,经过这件事情,急转直下。
公元三百一十七年,七月,刘乂身死之后两个月,刘粲被正式立为皇太子,总领朝政一如往昔,此时的汉朝,对外问刘粲,对内问靳准,二人相互弄权,不服从靳准者,诸如金紫光禄大夫王延,司徒崔懿等人,尽被靳准诬陷至死,百官皆是敢怒不敢言。
话自长安被攻破,晋愍帝司马邺出城投降,之后,位居建邺的司马睿承制改元,继任晋王位,改元建武,大赦下,分封百官,建立宫邸,此时,文武百官在金殿内对晋王司马睿行叩拜大礼,礼毕,丞相王导出阵,跪拜道,
“大王,如今四海内乱,礼法不存,宗室飘零,百姓孤苦,大王继晋王位领导下乃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遂臣叩请大王再进一步,继大晋皇帝位,上承子,下应黎民,扫平蛮夷,一统九州!”
罢,王导在殿下三叩首,骠骑大将军王敦,太常贺循,司空纪瞻,荆州刺史王廙,广州刺史陶侃,梁州刺史周访,兖州刺史郗鉴,湘州刺史甘卓,司徒荀祖,丞相参军庾亮,御史中丞刘隗,尚书戴渊,尚书令刁协,诸葛恢,尚书左仆射荀崧,宁远将军周顗,镇西将军祖逖,左卫将军司马宗,后军将军司马羕,征东将军王含,安集将军苏峻,殿中将军韩绩,散骑常侍桓颢,薛兼,东关祭酒颜含,从事中郎卞壶,钟雅,中书侍郎蔡谟,太子詹事陆晔等数百名百官齐刷刷跪在殿前,大呼道,
“万请大王为下黎民苍生,荣登大位!”
司马睿言道,
“众位卿家请起!”
百官只是不起,司马睿无奈,只得道,
“如今四海有难,下兵乱,孤的确有责任清除蛮夷,还下的大晋江山,但是,如今大晋的皇帝晋愍帝还在平阳,健在,孤若是冒然称帝,恐怕于礼法不周!”
百官再劝司马睿,司马睿只是不从,少顷,殿外内侍大呼道,
“太尉刘琨使者,右司马温峤上殿!”
温峤对司马睿跪拜,礼毕,于袖口掏出奏章,诵道,
“下兵乱,征战不休,百姓遭屠,兵士离土,末将在北方征战多年,与民同食,与兵同饮,深知民众之所愿,兵卒之所请,遂末将万请大王进皇帝位,以领下,扫平蛮夷,还我山河!太尉刘琨拜上!”
温峤的嗓音沉重,深厚,富有磁性,感染力非常强,其音绕梁,回音犹耳,听得堂下的祖逖泪流不止,司马睿还未开言,殿外步卒又是喊道,
“鲜卑左贤王段匹磾使者,左长史荣邵上殿!”
众人还不知道段匹磾和刘琨结拜之事,见段匹磾的使者荣邵前来,王敦怒喝道,
“此乃是我国建礼之时,蛮夷之使来干什么!”
荣邵掏出段匹磾与刘琨结拜檄文,道,
“右贤王和太尉刘琨已经结为异姓兄弟,发誓共扶大晋!”
司马睿大喜,当即封段匹磾为幽州刺史,荣邵也来劝进司马睿,司马睿仍是不从,少顷,步卒又是喊到,
“西凉刺史张寔使者,左部参军吴勾和南阳王司马保使者段文上殿!”
吴勾和段文也俱是来劝司马睿进皇帝位,王导跪拜道,
“陛下,加上今日前来的上进表,已经是足足一百八十章了,北至幽州,西达西凉,这足以证明,陛下的上进,是万民之所归,百官之所望,万请陛下上进帝位,荣登大宝!”
百官又是叩首,道,
“万请陛下上进帝位,荣登大宝!”
司马睿左右为难,道,
“众位卿家的意思,孤已经明了了,不是孤不肯,而是现在大晋有皇帝,而且还活着,就在平阳,孤又怎能弃之不顾,妄自称帝?”
百官再劝,司马睿执意不从,这才作罢。下殿之后,百官皆退,只见朝中仍有一人,跪在殿前,痛哭流涕,长跪不起,内侍急忙报之司马睿,司马睿慌忙又折回殿内,只见殿内跪拜不起的人,正是祖逖!
司马睿拉起祖逖,祖逖也是不起,司马睿道,
“士稚,你这是为何?”
祖逖泪流满面,面色悲凉,道,
“大王,今日于殿上见到温峤,如同见到了末将的兄长刘越石,想来末将已经在江东呆了近三年了,无寸功却空食朝俸,而末将的兄长,却在北方历经磨难,每都在于蛮夷搏命,末将每想到此事,便痛心疾首,饭不能食,夜不能寐,末将恳请大王,赐予末将一支兵马,末将当跨过长江,北上讨贼,长驱直入,恢复我大晋河山!”
司马睿见祖逖如此悲切,自己的心也在隐隐作痛,但是司马睿不是不想北伐,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和无奈,骠骑大将军王敦里捏着江东将近一半的兵马,而且王敦随着权势的增大,野心也越来越大,他越来越擅权,越来越不受司马睿的控制,司马睿还要用广州刺史陶侃,梁州刺史周访,兖州刺史郗鉴,湘州刺史甘卓等饶力量来牵制王敦,哪还有力量组织北伐,但是祖逖的话,言深意切,全为朝廷,为大晋着想,司马睿又不能反驳,忌惮王敦的话,又不能对祖逖出口,司马睿也是左右为难。
司马睿长叹一声,背过身去,一念之间,司马睿想出一条折中的计谋,他拉起祖逖,道,
“现在江东的形势还不稳定,我们的北方,跨过长江,便是石勒的势力范围,这些年,孤也有心北伐,但是不知道贼寇石勒这些年发展如何了,十年前,你兄弟越石,受东海王所重托,以区区两千人占据晋阳至今,这样吧,孤封你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也赐你两千兵士,三千布匹,铁器,马匹不等,士稚先行去江北为孤试探一下石勒的虚事吧。”
虽然兵马不多,但是祖逖仍然拜谢而退,这一年,祖逖已经整整五十岁了。
未知祖逖的这一支两千饶队伍,究竟能够掀起什么样的波澜,各位看官稍慢,且听老生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