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文化输出

A+A-

    第529章文化输出



    李杭育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并不是孤例。



    入验师绝对可以算作林朝阳在闯关东之后,又一部在文学界口碑爆棚的作品。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高度评价之外,这部在读者群体也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这一点,从销量便可以窥见。



    入师先在收获一期发表,当期的收获创下了66万份销量。



    对于销量曾一度位于百万级别的收获来,这个销量看起来似乎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但百万销量早已是当年的事了,这几年国内文学期刊界一直在走下坡路,收获也不例外。



    到去年年初的第二期,收获的销量仅剩下40万份出头,并且这个销量还不是稳定的,仍有下降的可能。



    发表入师,一下子将收获的销量从40万份出头拔高到66万份。



    林百万现象再现,收获杂志社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情况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但有短暂的提高总好过一路下跌。



    第三期之后,收获的销量又经历了从高峰走向低谷的过程,但好歹高峰够高,去年这一年过的还算滋润。



    这也是林百万现象被文学期刊界看重的原因,一期杂志销量爆发,往往可以带动起杂志近几期的销量。



    入师出是在发表一个月之后,上市初期销量很明显是受到了收获发表的影响,表现平平。



    上市一个月,销量仅有5万册。



    第二个月销量更少,只有2万册。



    出之前花城出社还在担心发表和出相距时间太短,影响销量,没想到担心真就成为了现实。



    这样的情况令花城出社上下懊悔的捶胸顿,深恨没有早收获的李琳一步将书稿抢到,造成这样哑巴吃黄连有苦不出的处境。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入师上市的第三个月,销量却走出了一条诡异的曲线。



    出第三个月,入师销量止跌,拉升到了万册。



    这个变化让花城出社意外之余,又充满了欣喜。



    大家总结销量变化的原因,总结来总结去,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杂志发表和大事的影响力消退了,二要归结到口碑的爆发上。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入师的销量一路稳中有升,连续几个月一直维持在25万册以上。



    到今年年初的月份,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45万册。



    在上市头三个月月均销量未超过20万册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数据可谓不的奇迹。



    入师的表现也印证了,真正的好从来不需要担心销量,有的是读者会愿意买单。



    从文协回来的第二天,林朝阳夫妻俩打算返回香江,正在收拾着东西,谢靳突然风尘仆仆的推开了他们家的院门。



    一晃一年多没有见面,林朝阳高兴的问:大过年的,你怎么跑燕京来了?



    谢靳明了来由,他这是刚从法国参加完电影节回来,芙蓉镇获得了第六届蒙彼利埃中国电影节的金熊猫奖。



    谢靳年前就去了法国,到今天才回来。



    芙蓉镇拍完了之后,他又拍了一部最后的贵族,本来是打算用林青霞来当女主角的。



    可惜湾岛新闻局方面从中作梗,最后拖延了几个月只能作罢,选择了潘虹当女主角。



    他前年为了最后的贵族的拍摄远赴美国,历经波折,可惜这部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让他受了不的打击。



    但他还是很快振作精神,投入了下一部电影的筹备。



    像谢靳这样的大导演,头往往不只有一个项目。



    他一直有心想把赤壁大战搬上大银幕,这个念头已经配酿了十几年,去年他又把这个想法搬了出来。



    但现实是残酷的,要拍赤壁大战历史巨片,非大投资不可。



    在谢靳的规划中,赤壁大战的规模要比当年李翰祥拍的垂帘听政大多了,必然需要海量的资金。



    这样巨大的投入对于如今的中国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为此谢靳没少奔走,尝试拉动海外资金进行投资。



    可惜天不遂人愿,有主管宣传的领导认为赤壁大战这样的故事必须要由中国投资,如此一来,谢靳的意愿只能成为奢谈,不了了之了。



    之后他又经过了半年多疲于奔命的剧本折腾,经历了足足五六部影片题材和本子的流产之后,



    总算是寻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本子。



    剧本的名称叫冤孽,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羊角大娘的人,用自己的血汗哺育了一位被遗弃的日本婴儿,并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



    后来,这位弃儿成年后进了清凉寺皈依佛门,成了一名高僧。



    解放后,这名高僧随同一个佛教代表团访问日本,没想到竟见到了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就在母亲苦苦哀求他留在日本的时候,他却毅然回到了给他以人生慰藉的清凉寺,在连绵不断的钟声中陪伴他的中国母亲一一羊角大娘。



    谢靳从法国回来,本来应该是回沪上的,但却临时改了目的地,来到了燕京。



    原因有二,第一是为了冤孽的剧本,他对冤孽的第一稿剧本并不太满意,这次就是为了跟编剧李准交流修改意见。



    第二,就是他在法国听了林朝阳夫妻俩为亚运会捐款3000万的事。



    这几年林朝阳夫妻俩人在香江,谢靳只知道陶玉书开了电影公司,发展的还挺好,具体情况也不太了解。



    冷不丁听到这个消息,他被骇了一跳。



    3000万元!



    捐款都能捐3000万元,这得多有钱?



    他要拍赤壁大战,最缺的就是钱,而且他做过预算,这部电影2000万应该就能下来。



    2000万元足够他用了!



    谢靳拉着林朝阳的,眼神中流露着渴求,脸上仿佛写满了父老乡亲对进京赶考举子的殷切希望。



    朝阳啊,赤壁大战这些年来我魂牵梦绕,做梦都想把它拍成电影,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啊!



    林朝阳听谢靳完情况之后,面露难色,



    老谢,我肯定理解你。但现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情况你也了解,搞这种大投资的电影,对于制片厂或者电影来是吃力不讨好。



    制作资金肯定要制片厂或者电影公司来掏,票房大头儿由电影院、发行公司和中影来分,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做?



    拍得好了,还能赚个名声。



    拍得不好,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然不想承认,但谢靳知道林朝阳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他恨恨的捶着大腿,开会的时候我已经跟他们提过多少次了,现在国内的电影产业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谢靳是个大导演,同时也是电影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对于行业发展有着远超一般人的深刻洞察。



    去年他在接受中国电影周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对中国电影市场现状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电影现在已经陷入了全面困境,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重要的是电影部门市场意识不强,拍出来的片子观众不爱看。



    他在采访时拿美国电影举例,现在美国电影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电影注重观众,注重商业经营。



    去年他还到美国作了一次短暂的访问,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电影市场的振兴和再发展必须要摆脱僵硬的体制思维,走开拓型、外向型道路。



    



    末代皇帝是在咱们中国拍的,投资金额巨大,但在全球收获了24亿美元的票房。现在在全世界卖录像带,收益同样可观中影公司去年总结的时候肠子都快悔青了,当时人家叫他们投资,分担一下风险。



    可他们目光短浅,没有魄力,不敢投资,只能看着人家赚钱眼红。



    像末代皇帝是在中国拍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明星。



    卖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题材独特,末代皇帝可能在全世界都有,但中国的这位末代皇帝,推翻以后,又把他改造,改造到他自己又十分得意,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



    这么好的题材,我们自己就没有掌握,让外国人给拍了。



    唉!



    谢靳越叹息越重,满腹愁肠,



    9年贝托鲁奇在国内拍摄了末代皇帝,上映后票房口碑双丰收,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大杀四方。



    林朝阳道:老谢,你不能这么想。末代皇帝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离不开名导和奖项的双重加持。”



    ‘好,那我换个例子。你那部寄生虫,戛纳得了奖,在各国上映之后成绩也都不错吧?光国内就卖了5000万票房。



    林朝阳轻轻点头,寄生虫去年拿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已经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排除了几个还未上映的票仓之外,不完全统计的累计票房达到了6600万美元,已经为林氏影业带来了近900万美元的收益。



    这些都是中国题材、中国故事,我们中国人也能拍。



    可现在大家忽略电影的商品属性,只把它当成宣传工具,我们怎么能指望老百姓喜欢、捧场?



    任谁都看得出来,谢靳对现在电影市场的发展充满了怨气,也充满了不甘。



    解了情绪,谢靳问林朝阳:朝阳,真就没有办法吗?”



    林朝阳沉吟着:倒不是没办法。投资大,多拉几个投资人分担风险就是了,问题是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必须只能使用内资。”



    谢靳摘下眼镜,笃定的道:如果是你们夫妻俩来投资的话,肯定没问题。



    让我们投,投多少?我们要不要内地的票房分账?这种电影顶多在东亚地区市场,发行也要依靠当地片商,收益怎么分?”



    林朝阳一连串的问题让谢靳陷入了苦恼。



    过了一会儿,林朝阳:你先别着急了,先好好睡一觉,明天有时间再聊。



    将谢靳安顿到了西院,林朝阳回来对陶玉书:怎么着?你对赤壁大战感兴趣?



    他刚才支开谢靳,就是看出了陶玉书似乎对这个项目有些意动。



    前几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日本人就特地找上门送投资,也被拒绝了,三国题材在我们东亚还是比较有市场的。



    如果我们能够争取到一些条件的话,投资赤壁之战倒也不是不可以,回本应该不成问题。



    你不担心老谢的赤壁之战重蹈谢铁骊的覆辙?



    96年,在央视的电视剧红楼梦正如火如荼拍摄之际,燕影厂突然曝出惊天大笔。



    他们要将红楼梦拍成电影,电影共分六部上映,总投资2200万元,引得中国电影界一片震动,声势可远比央视的电视剧红楼梦大多了。



    9年电影拍完陆续上映,反响有褒有贬,从口碑上来跟央视的电视剧不分伯仲,但票房却是实打实的惨败,没掀起什么大的水花。



    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篇幅太长、内容太过庞大,天然就不适合以电影作为载体传播。



    燕影厂和谢铁骊犯的错误也在这里,如果他们只拍一部红楼梦之元春省亲,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老谢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懂得适可而止,赤壁大战是三国的精华所在,拍成电影既控制了篇幅,又凝聚了精华,成功的概率要远大于燕影厂的红楼梦。



    陶玉书浸淫电影行业数年,逐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晴,连林朝阳都不得不承认她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后世0年后国内电影圈兴起一阵翻拍西游记电影的风潮,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大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女儿国———-许多电影走的就是这条路子。



    陶玉书又道:我的想法是想跟老谢去一趟中影。他们掌握着电影发行权,最好是能让他们参与一部分投资。



    海外发行这一块我们自己来,香江、湾岛、日本、韩国、东南亚-三国演义这些市场都很有影响力,赤壁之战的发行不成问题,



    我打算再拉上一票明星,,你阿发来演诸葛亮怎么样?



    陶玉书着着突然分了个神,林朝阳很想不怎么样,他觉得除了国强老师,别人的丞相都不堪入目。



    当然了,这只是他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已。



    你是想用明星影响力来打造一部‘大片’?



    陶玉书一拍,没错!你这个法对,就是‘大片’,大卡司、大投资,可不就是大片嘛!



    像这样规模的历史大片,咱们国内还是第一次搞吧?你我把两岸三地的明星都集结起来怎么样?



    见她越越兴奋,林朝阳忍不住想起了吴宇森后世搞的那部巨星云集的赤壁。



    



    相比于对三国文化了解浮于表面,只想夹带私货的吴宇森,谢靳要靠谱多了。



    后世谢靳也曾经拍过一部具有史诗气度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电影是好电影。



    可惜的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改编导致电影的整体基调太过严肃、悲壮,很难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事实也是如此,鸦片战争投资近亿,但票房仅有900万,可以是赔到姥姥家了。



    林朝阳想到这里,又提醒道:用那么多明星,光是片酬恐怕就要几千万。”



    陶玉书立刻理智了起来,也是,还是用几个有海外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就行了,剩下的找实力派吧。



    林朝阳调侃道:八字还没一撇呢,你想的倒是深远。



    陶玉书道:明天我去跟老谢谈。”



    翌日一早,陶玉书找到谢靳,将她的想法和盘托出。



    谢靳大喜过望,没想到陶玉书竟然如此有胆魄,关键是想的计划可比他周全多了。



    好好好,我这就跟你去中影。不行————”



    谢靳刚起身,才想起来这么大的事还得跟厂里商量商量呢。



    他拨通了沪影厂的电话,跟厂长于本正沟通了情况,获得了于本正的全力支持。



    拍三国题材电影可不仅是谢靳的个人意愿,沪影厂比他还激进,之前甚至鼓捣过数十集的三国演义系列电影的庞大计划来。



    可惜步子太大了,沪影厂连策划这一关都没过就打消了想法。



    没办法,难度太大了!



    获得了厂里的首肯,谢靳迫不及待的和陶玉书一起前往中影。



    两人找到了丁达明,明了来意。



    丁达明脸色震动,很显然是被两人大胆的想法给镇住了,他思想片刻,没有当场表态。



    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了算的,得讨论汇报一下。



    谢靳心里急切不已,但也知道这事急不来,只能答应了下来。



    陶玉书又:丁总,我觉得赤壁之战这个项目完全可以当作一个合拍片的标杆,现在国内电影业发展不景气,我们电影局、中影方面支持电影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好事。



    而且三国文化在东亚地区很有影响力,这也是在向外输出我们的文化。”



    陶玉书的话其实是帮丁达明想的辞,他对此心知肚明,认真的点了点头。



    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尽快给你们一个答复。



    虽然找钱这事没有完全落实,但好列是让陶玉书这个大财主动心了,谢靳这次来燕京的任务算是超额完成。



    跟陶玉书告别后,高高兴兴的往虎坊桥作家楼去找李准了。



    赤壁大战的事不是短期内就能有回信的,隔了一日,林朝阳夫妻俩带着孩子飞回香江,顺便还带上了林母张桂芹、陶母杜若慧和文武两兄弟。



    去年夫妻二人就要请两家老人去香江住上一段时间,陶父要培养学生、林父忙着做生意,两人死活不去。



    最后大家商量了一下,让两位母亲先去散散心。



    至于陶希文、陶希武兄弟俩,正好跟着去开拓一下眼界。



    一行九口人刚坐上飞,张桂芹就她头晕的厉害,她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有点不舒服也正常。



    陶希文、陶希武兄弟俩同样是第一次坐飞,精力就旺盛多了,挨着窗户的位置哇起来没完。



    三个多时的旅程很快过去,落地香江启德场后,一家人便上了车。



    在离开燕京之前,陶玉书已经通知了公司派两辆车来接人。



    启德场位于九龙最南端,维多利亚港口之滨,车子行驶在路上,维多利亚港口的风景尽收眼中。



    引得陶希文、陶希武兄弟俩目不转睛,连杜若慧和张桂芹也难免多看了两眼。



    香江真比燕京繁华了不少!杜若慧轻声感叹了一句。



    穿过红海底隧道,一路向南,车子最后停在了一处别墅群附近。



    陶希武蹦着下了车,周围的别墅错落有致,以曲折豌蜓的路连接,几乎家家都是高门大院,



    有种静谧却森严的神秘感。



    他看的满眼都是新奇,但他更好奇的是远处的海岸。



    大姑,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离大海这么近啊!



    这里叫深水湾,旁边还有个浅水湾,听名字就知道是海边了,以后你们兄弟俩可以到海边的香岛道骑自行车。



    不过不能去海边游泳,要游泳只能在家里。



    陶希武听着这话没察觉出有什么不对,游泳嘛,在哪儿不是游,他每年暑假都会去游泳馆。



    一旁的陶希文却很有感触,他今年岁了,明年夏天就要参加高考,对很多事都有了概念。



    他很清楚大姑口中的在家里游泳对于普通家庭来是多么奢侈的事。



    电动大门打开,一家人进了院,入眼的先是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花园。



    深水湾5号别墅占地面积超过了2000平方米,大部分面积都被花园和泳池占据了,低谷之中三层高的别墅主体耸立,背后是山景,面前是海景,景观无敌。



    燕京的六部口胡同占地面积比这里还要大得多,但因为格局的原因,入眼反倒没有这里显得的通透、大气。



    别墅上下三层,建筑面积达到了500平,楼上楼下一共2间卧房,家里多了几口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甚至看不出有多几个人生活的迹象。



    安顿好了之后,陶玉书对陶玉墨:这几天你带着妈他们好好逛一逛。



    我还得上班呢!



    陶玉书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眼神中的意味很明显,你那个班上不上有区别吗?



    我还得接送孩子呢!



    这个理由找的让陶玉书一时语塞,她想了想道:那孩子这几天让你姐夫管,你陪着。



    陶玉墨不满的嘟道:你怎么不陪?公司大了不起啊!



    她不是不想陪着家里人游玩,主要是觉得不公平。



    你是董事长,我也是总经理啊,大家都是老板,凭什么让我牺牲工作时间,虽然我工作时间也没干什么正事。



    不管心理活动如何激烈,陪家人游玩这项任务最后还是交给了陶玉墨。



    陶希武兴冲冲的找到陶玉墨,姑姑,我要去深水埗。”



    深水埗是香江电子业的集散地,以前陶玉墨给他们兄弟俩科普过,兄弟俩对那里神往已久。



    陶希武这次甚至从赵丽那里要来了他积赞已久的压岁钱,打算好好疯狂消费一把,



    我看你像深水埗!明天先带你们在周围转一转,深水湾、浅水湾附近景色不错。然后再去海洋公园、中环、维多利亚港、太平山顶这些地方逛一逛。



    陶希武有些失落,那什么时候去深水埗啊?



    等带奶奶和张奶奶玩好了之后,再带你们兄弟俩去一趟。”



    闻言,陶希武的精神振奋了起来,满怀期待。



    一家人上午从燕京起飞,在飞上吃的午餐,到了香江已经是下午了,安顿好天色也暗了下来。



    随便吃了顿晚饭,休整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陶玉书得去上班,过年回内地十多天,公司攒了一堆事情要需要她去处理。



    林朝阳给两个家伙收拾好,送他们上学。



    香江没有寒假,只有农历新年假期,一个月时间,这两天刚好开学了。



    陶玉墨则带着老少四人游玩,陶玉书特地给他们安排了一辆雪佛兰的子弹头,方便出行。



    晚上一家人重新聚到一起,文武两兄弟看起来很兴奋,两位老人也很开心,她们唯一不满的就是香江的物价。



    吃碗面条都要十块钱,要是人民币的话也得四块钱了,搁燕京下馆子吃顿饭都行了。张桂芹。



    妈,您还当现在是以前呢?在燕京也下不了馆子啊!



    香江这边物价贵,工资也高啊,本地人一个月赚四五千块钱。林朝阳道。



    我们今天遇上了一个广东的老姐妹,七几年过来的,一个月摆摊卖菜还能赚两千块钱。



    我当时听了还觉得挺多呢,照你这么,两千块钱算是低的?



    肯定低啊。不过要是没有负担的话,也没什么问题。”



    怎么没负担。她她儿子前年贷款买了一套600吹的房子,现在房子没住进去,贷款已经还了两年了,一个月要还快五千块钱呢,一家人一起还。



    前年买的啊,那还好。



    香江的房价从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后便一路走高,只有年年末受股灾影响,之后的大半年股市、楼市均十分低迷。



    年买房子房价不便宜,但肯定不算高点。



    她一个月光利息就得还三千多。张桂芹咋舌道。



    林朝阳,正常。



    香江人多数都是贷款供楼,这两年有的银行房贷利率已经升到了%,低一点的也至少是45%,利率高的吓人。



    他解释完之后,张桂芹听得心惊肉跳,这不赶上周扒皮了吗?一辈子就赚点钱全都耗在房子上了,全让盖房子的赚去了?



    妈,开发商赚的可不算多,真正赚钱的是银行和政府———”



    张桂芹闻言也认可的点了点头,资本主义心真黑啊!



    然后她又想起了什么,问林朝阳:你们这房子没贷款吧?咱可不能让银行赚这个钱。



    林朝阳笑道:放心吧,咱这房子全款买的,银行一分也赚不到。



    张桂芹听到这话安心了不少,然后又问:你们这房子花了多少钱?



    自从买了房子,林朝阳和陶玉书一直没提过这个问题,家里人听过关于房子的情况,也知道肯定不便宜,没有跟夫妻俩追问过这件事。



    今天张桂芹被逃港同胞的家庭情况刺激到了,忍不住问了起来。



    不得几百万啊!张桂芹努力发挥了一下想象力。



    3500万!林朝阳没有卖关子,出了真实的数字。



    张桂芹呆立当场,不仅是她,正在客厅的其他几人也无不膛目结舌。



    3500———万?张桂芹喃喃念了一句。



    陶母忍不住问道:港元还是人民币?



    港元。



    尽管早就预料到了这房子肯定不便宜,可这个价格还是让大家感到震惊。



    这附近的别墅都是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的,以前不值什么钱,后来李嘉诚买在这,成了香江首富。



    大家就觉得这地方是聚宝盆,争着抢着买,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林朝阳解释了一通,张桂芹忍不住心中的惊讶,香江人可真有钱!



    陶玉墨:姨,不是香江人有钱,是香江有钱人有钱。深水湾这里的别墅放在香江,也是最顶尖的豪宅了,李嘉诚、包玉刚、嘉道理家族这些香江最有钱的富豪全住在这边。



    听着这话,陶希文忍不住跑到阳台上往周围张望了一圈。



    这年头资讯没后世那么发达,但因为林朝阳一家人在香江,陶希文他们这些家人对香江的很多信息也了如指掌。



    对李嘉诚、包玉刚等巨富的名字也并不陌生。



    而且李嘉诚从6年成为香江首富后,财富与日俱增,年更是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9



    位巨富之第26名,连内地媒体都多有报道。



    姑,哪家亮灯的是李嘉诚家?



    陶玉墨过去给陶希文指了指,他看了半天,感觉也没什么特别的,



    但一想到大姑家周围住的都是几百亿的巨富,他还是忍不住感到不真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