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
A+A-
第5章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
参加完罗伯特戈特利布家的聚会,第二天上午,林朝阳和陶玉书便登上了返回香江的飞。
在场书店,陶玉书特地买了几本舌尖上的中国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些书到时候带回去给婆婆张桂芹,方便她收藏。
陶玉书还顺便买了两张报纸,新一期的纽约时报更新了上周的畅销书排行榜数据。
上市两个多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销量丝毫不见颓势,反而在上市第9周依旧强势上涨,上周销量达到了惊人的55万册。
这个数字对比上市首周,增长了50%,完全打破了一般虚构类作品的正常销售曲线,单纯以周销量来算的话比很多上市即火爆的畅销书还要夸张。
更可怕的是这是这本书上市两个月之后的数据,这个数据足以证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美国社会的破圈程度。
甚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火爆也开始带动舌尖上的中国的销量。
自3月末被挤下畅销榜冠军位置之后,舌尖上的中国一直在第二名的位置上稳稳的坐着。
等到了5月第二个星期开始,书的销量开始止跌回稳,上周销量更是较前一周增加了03万册,真正实现了止跌回升。
若销量的回升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没关系,美国出界恐怕没人相信6月的第一周,新一期奥普拉脱口秀节目预告放出,本周的嘉宾正是最近因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而备受瞩目的中国作家林朝阳,立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
周五节自如期播出,次周周一收视率统计出炉,当期收视人数达到了290方人。
奥普拉脱口秀这两年正是辉煌时期,每期收视人数均在千万以上。如果当期有热门话题或者大明星出现,收视人数可以达到200方以上。
奥普拉脱口秀的收视主体是家庭主妇,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很明显,醉心于家庭生活、作风保守、知识面相对狭窄。
这一期节目的话题谈到的同性恋、艾滋病等话题在这个群体当中,
属于王炸级别的话题,因而收视率高企也是正常的。
290万这个收视人数对于奥普拉脱口秀来不算是巅峰,但足以证明林朝阳现在在美国的受关注程度,丝毫不逊于那些好莱坞的大明星。
当然了,他的这种受关注更多的还是作品的话题性所带来的。
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电视界的王牌节目,这个王牌不仅体现在收视,更体现在影响力上。
这期节目播出以后,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销量在之后半个月里呈陡峭的上扬曲线。
996年奥普拉推出奥普拉读书会节目,高峰时期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会员高达00万人。
任何书只要被图书俱乐部选中,销量至少增加60万册。
福克纳的书经她推荐后年销售量由4万册增加到90万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由年销售量2万册增加到96万册,约翰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由年销售量45万册增加到60万册。
2000年前后的奥普拉在美国社会几乎拥有点石成金的影响力,而在九十年代初的现在,她的影响力并不逊色多少。
奥普拉脱口秀播出之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销量连续数周大幅增长,周销量一度突破20万册。
除了销量的增长,节目也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越来越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
992年,在美国人数上亿的教众当中,不分人种、民族和教旨,笃信艾滋病是上帝对人类惩罚的人群高达50%。
科技的发展并没有相应的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这种疾病十年以来一直都是为美国民众谈之色变的恐怖存在。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以艾滋病为探讨主题,精准的抓住了社会痛点和民众眼球。
再加上同性恋群体和抗艾组织不断为这部站脚助威,媒体大肆宣扬,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已经有逐渐成为文化现象的趋势。
奥普拉脱口秀播出之后,除了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销量增长,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可乐鸡翅风靡美国主妇圈。
做法简单,口味又完美击中了美国人的味蕾,可乐鸡翅的风靡并不令人意外。
况且这道菜的主要调味料还是采用了美国人喜闻乐见的可口可乐,许多美国人喝了一辈子可乐,怎么也没想到可乐竟然会变成调味品。
这样的独特而有新意的创造,让烹饪和品尝的过程都变得有趣了起来。
而可乐鸡翅的风靡,又带出了另一个奇特的现象。
做菜需要可乐,林朝阳在节目中使用的是百事可乐,这自然带动了百事可乐的销量增长。
然后有人不信邪,觉得既然百事可乐能做鸡翅,那可口可乐理论上应该也可以。
就尝试着使用可口可乐做菜,结果发现味道确实不一样,可口可乐做出来的鸡翅有点发酸、发涩。
这下子百事可乐成了香饶饶,不少人去超市就为了买百事可乐,直接让百事可乐的销量增长超越了老对可口可乐。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的市占率一直以两倍领先于对百事可乐。
可在992年的6月份,百事可乐以诡异的姿态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当月市占率突破了0%,与之对应的是可口可乐的市占率由原本的9%下降至%。
最开始,如此突然的变化让两家饮料公司完全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调查之后,了解到产品销量的变化竟然是因为一道节目推荐的菜品引发的,两家公司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但不同的是,哭的是可口可乐,笑的是百事可乐。
可乐鸡翅的风靡影响了自家产品的销量,可口可乐自然要想办法。
可口可乐找来公司的研发人员,复刻两款可乐做出的菜肴,发现只要加上一勺糖,两道菜几乎没什么大差别。
于是乎可口可乐方面立刻在美国各大超市的可乐售卖区打出了一条温馨提示如您购买可乐烹饪菜肴,请记住:多加一勺糖,可口更美味。
发现了老对的骚操作,百事可乐立刻跟上了宣传,同样打出了一条温馨提示一一烹饪可乐鸡翅,请认准百事可乐,无需加糖。
两家公司的操作充分证明了一句话: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的是最朴实无华的方式。
一道可乐鸡翅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包括节自组在内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这种连锁反应在短时间内可能不如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话题性那么强烈,但它对美国人的影响却更加深入生活。
生活中多了一道简单易学的美味佳肴,让许多美国人都对林朝阳这位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美国人的视角看来,信拈来发明如此美味的菜品,林朝阳对饮食和厨艺的理解可谓妙到毫巅,于是又有许多人将目光对准了林朝阳前段时间出的作品舌尖上的中国。
尽管这本书本质写的是饮食文化,但并不妨碍一些对林朝阳推崇备至的美国人将它视作中国饮食圣经,认真加以研读揣摩。
已经出了近半年的舌尖上的中国,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重压之下,销量就这样肆无忌惮的逆势上扬。
硬生生在6月卖了325万册,6月最后一周,它的销量甚至达到了万册。
随着新一周的纽约时报畅销榜数据的出炉,美国出界一片膛目结舌。
自二十年代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设立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情况。
第一名,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销量226万册;
第二名,舌尖上的中国,销量万册。
并且,这两部作品还是同一个作者;并且,这位作者还是个中国人。
两部作品合计单周砍下403万册的销量,这不是一年、不是一个月,而是一周。
虽然知道这样恐怖的数字,大概率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但哪怕是只持续一个月,那也是近200万册的销量啊!
林朝阳这一下子可谓天降狼人,猛龙过江,让美国出界和图书市场彻底陷入了失语。
月开始的第一天,纽约时报以林朝阳现象’席卷美国文化界为标题发表文章,文章将林朝阳及其作品在美国所受到的欢迎称之为林朝阳现象。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舌尖上的中国两部作品如同文化炸弹,
迅速在美国文化界乃至大众读者当中引发了巨大的阅读和讨论热潮。
林朝阳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他的故事和文字充满了情感和智慧,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一一一位来自纽约的读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耶鲁大学知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林朝阳的作品具有融合东西方文化特征的显著优点,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美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连续两部作品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响,林朝阳现象正在席卷美国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林朝阳和他的作品在美国社会所引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纽约时报是第一个对这种影响力加以总结并命名的重要媒体。
因此该文章发表后,立刻便在美国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热议。
林朝阳现象一词很快便被其他美国媒体所引用,并迅速扩散开来,成为992年美国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林,你没有多在美国待一段时间实在太遗憾了,这段时间美国媒体对你的报道简直是铺天盖地,光是联系我们出社的媒体就有十几家。
哦,对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影视化的消息上周刚放出来,就霸占了综艺好莱坞报道这些知名娱乐报刊的头条,连福克斯电视台都跟着凑了波热闹。
我的天啊!
真难以形象,有一天作家也能红到这个地步!
一转眼,林朝阳已经从美国回来快一个月了。
电话里,芦安瓦尔特亢奋的滔滔不绝,惊叹连连的为林朝阳讲述着这段时间里美国社会的舆论发酵。
行了行了,芦安,点重点吧。
被林朝阳打断了发言,芦安瓦尔特意犹未尽,他接着道:好吧,好吧。今天打电话来主要是几件事,第一个是销量数据—
舌尖上的中国出至今刚好半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05万册,半年销量破200万册,这个速度在美国出界足以排进前20名。
更可怕的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出三个月多月时间,销量节节攀升,
迄今为止销量已经成功突破29万册。
如果算上其他几部作品的销量,仅仅半年时间,林朝阳就凭借着为自己创造了近千万美元收入。
这个税收入放眼美国作家圈,只有极个别写出过超级畅销书的通俗文学作家达成过。
而众所周知,林朝阳属于纯文学作家。
别大惊怪了,芦安。你也知道,这种销量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可能长久的,过两个月就会回归正常的。
你可真贪心,竟然还想再持续两个月?不过,两个月问题倒是不大,这可是992年到现在为止最火热的文化现象了!
芦安瓦尔特开玩笑的着,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开怀。
作品大卖,林朝阳这个作家名利双收,他们兰登书屋同样如此,赚的还要比林朝阳多不少。
而且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畅销,也带动了林朝阳其它作品的热卖,这些书的出权可都在兰登书屋呢。
这一波,兰登书屋可以是秦始皇嚼花椒一一赢麻了!
当然了,如果当初他们能拿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出权就更完美了。
芦安瓦尔特不无贪心的想到。
下一件事呢?林朝阳问。
下一件事?哦,差点忘了。你新作品动笔了没有?
还没。
怎么还没动笔?林,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已经完稿快一年了,你这也太解怠了!芦安瓦尔特从未这么认真的催过稿,然后他文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问:是不是纽约客骚扰你了?
不止纽约客,朱迪斯也在跟我聊。
舌尖上的中国的诞生源于纽约客的专栏约稿,当时只连载了3个月,
就为纽约客带来了单期30万份的销量增长。
结集出后,销量依然奇佳。
按理双方应该继续合作才对,可好巧不巧,前段时间林朝阳刚离开美国,
纽约客杂志就突生变故,罗伯特戈特利布被老板纽豪斯裁了。
这一变故不仅让林朝阳这些朋友感到突然,连罗伯特戈特利布本人都有些措不及。
当时他还在日本出差,是从电视上看到了自己被解职的新闻,接任他的是
名利场的原主编蒂娜布朗。
起来罗伯特戈特利布和老板纽豪斯的矛盾由来已久,纽豪斯是商人,他迫切希望罗伯特戈特利布为纽约客带来崭新的、卓有成效的改变。
但事实是戈特利布入主纽约客后继承了前任主编威廉肖恩的风格,虽然延续了纽约客的精英风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年轻读者。
纽豪斯想要全新的纽约客,蒂娜布朗出身时尚杂志,恰好满足他的需求。
蒂娜布朗接任主编之职后,对林朝阳也并不热情。
原因有二,一是舌尖上的中国本来就是前任主编戈特利布的功劳,她接过来就算再有成绩,别人也不会记到她头上。
二是她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与她即将在纽约客实行的路线并不相符。
林朝阳当初为纽约客写专栏,本来就是受了罗伯特戈特利布的邀请。
现在换了主编,人家又不待见,他自然不会热脸去贴冷屁股。
可不知道为什么,一周多之前蒂娜布朗又突然联系上了林朝阳,一反常态的热情,希望他能够接着为纽约客撰写专栏。
呵呵,她八成是一开始并没有了解到你这份专栏的重要性。芦安瓦尔特听林朝阳完情况后,冷笑着了一声。
舌尖上的中国在纽约客发表后为杂志带来了销量上的增长,这是明面上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专栏对杂志广告收入的加成。
芦安瓦尔特的不错,蒂娜布朗刚入主杂志社,在未了解情况下冒失行事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林朝阳不在乎这个,给纽约客写专栏可不赚钱,既然戈特利布都不千了,他实在没有写下去的必要。
他不写专栏了,蒂娜布朗很难受,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在美国的影响力,纽约客的损失恐怕要以千万美元计算。
除了蒂娜布朗,林朝阳不写专栏,难受的还有朱迪斯琼斯,她还盼着林朝阳写个舌尖上的中国2为她创造点业绩呢。
所以这些天来朱迪斯琼斯一个劲儿的打电话劝林朝阳,这个2什么也得写啊,不写专栏了没关系,可以直接出嘛,美国的读者们可都盼看你的书呢。
为了让林朝阳回心转意,她还特地给林朝阳寄了些杂志,都是这几个月来各路媒体和文化界人士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
英国作家皮特梅尔在大西洋月刊上发文:舌尖上的中国与其是一部饮食作品,不如是林朝阳给食物写的情书一一动人,睿智,令人无法抗拒。
上个月的出商周刊有一期发表了这样的评述:
与美国现代烹饪业的斗转星移不同,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继承了文化与历史的底蕴。
在舌尖上的中国一书中,林朝阳如同虔诚的信徒,将饮食之道融于历史、自然和人文,用优雅、别致的文字表达对饮食与烹饪最初始的信奉。
写不写专栏对你而言并不重要,写多了那种文章,人们很容易把你跟美食作家混为一谈,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林,你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家,写出能够名留文学史的伟大作家,对你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
芦安瓦尔特还怕林朝阳分心呢,巴不得他不写专栏,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新的创作当中。
两句彩虹屁之后,他又道:你现在距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了,今年你会被提名的。
如果你我能得奖,我可能会更高兴点。林朝阳玩笑倒。
芦安瓦尔特苦笑,你这个要求太高了,林,做人别那么贪心!
以兰登书屋的实力,找个为林朝阳背书、提名的推荐人轻而易举,但诺贝尔文学奖每年的推荐候选人多达一两千人,提名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步。
开个玩笑而已。得奖这种事,影响因素太多,还是别奢望了。
不能这么。以你的实力,得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关键你年轻啊!
林朝阳:—
芦安瓦尔特的话让他脑子里一下子想到了前段时间见过的村上春树,当然了,年年陪跑的候选作家可不止村上春树。
多少人实力强横的作家熬白了头发,也没等来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如果是那样,他宁愿不被提名。
溜傻子呢!
行了,还有别的事没有?没有就挂了吧。
当然有。
有事你就不能一气儿完?林朝阳抱怨道。
不能怪我,事情太多,总得一件一件。
行了,你赶紧吧,我灶上还炖着肉呢。’
好吧,我这件事出来,你一定会高兴的。
你倒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