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不参加是为了他们好

A+A-

    第5章不参加是为了他们好



    林朝阳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在两岸三地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自八十年代西方媒体话语权开始入侵,时代周刊的逼格就已经被国内各种跟风凑热闹的媒体给竖立起来了。



    在许多老百姓的眼中,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那得是世界级的名人了,



    一般的国家领导都不行。



    林朝阳能登上去明什么?



    明他现在是国际公认的大作家了!



    尽管这几年林朝阳得了一些国际文学奖项,据作品在海外也很畅销,但这种受欢迎在老百姓的眼中显然没有登上国际权威杂志来的更有服力!



    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于媒体,尤其是西方权威媒体的迷信是盲目的。



    随着两岸三地诸多媒体对这件事的热烈报道,林朝阳在华语文坛的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提高了半个台阶。



    不过华语地区对林朝阳的这种追捧,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媒体的渲染,毕竟在两岸三地时代周刊真正的读者还是很少的。



    相比于国内由媒体渲染所造成的声势,林朝阳登上时代周刊这件事在美国所造成的影响反而要更加深入人心,更具影响力。



    最近两三个月,民众们刚刚经历过林朝阳现象的洗礼,有关于林朝阳及其作品的热度在美国文化界刚刚降下去了一些,时代周刊又为林朝阳的热度续了一把柴。



    林朝阳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所的一种取向、一种疾病、世界很大,容得下所有不同更是频频被媒体引用,一时之间竟有成为名人名言的趋势。



    不少同性恋组织、艾滋病组织在举行活动时,也将这两句话写在牌子上大肆宣扬。



    9年0月日,美国发生了有50万人参与的为了同性恋权利,向华盛顿大游行活动。



    活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次年为了庆祝大游行一周年,参与游行的人们决定将0月日作为国家出柜日。



    在林朝阳的名人名言被媒体广泛报道时,一些同性恋组织开始号召将世界很大,容得下所有不同作为今年国家出柜日的宣传口号,并迅速得到了支持,在美国广泛传播。



    姑父,你真的支持同性恋?



    放下中的报纸,陶希文问林朝阳,他刚才看的是南华早报。



    最近两个月里,针对林朝阳作品在美国引起的巨大反响,香江媒体不知道报道了多少次,每次总能找到新的角度和素材。



    今天南华早报对林朝阳的报道,就集中在了美国同性恋组织将他前段时间接受采访的话被当作宣传口号上,这个角度选的不可谓不清奇。



    当着孩子的面,林朝阳当然不能自己这么做就是包藏祸心,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但他一想到大侄子马上就要去美国留学,也不敢太标榜自己。



    怕大侄子拿他的话当金科玉律,去了美国再跟那帮人掺和到一起,他可百死难赎其咎啊!



    两相权衡之下,林朝阳道:断袖、龙阳之癖古已有之,见者不怪,其怪自破。现代社会,大家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要懂得互不干涉。



    但我看美国人似乎不这么想,他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些同性恋也是如此。



    他们的取向与常人不同,终究是在主流之外,却偏偏要走向大众,未免太过霸道。



    见大侄子三观如此正,林朝阳放了点心,道:老美行事就是这样,霸道得很,等你去了美国以后就知道了。



    不过我看他们对您可推崇得紧。陶希文又道。



    在任何国家,实力都是赢得尊重最好的方式!



    听着林朝阳的话,陶希文若有所思,以为林朝阳是在指点他,他点了点头,谢谢姑父,我记住了!



    陶希文前年考上了水木,学习称得上刻苦,打算提前毕业去留学。



    按照水木的规定,提前毕业需提前一年提交书面申请和学习计划,并完成全部课程,被纳入到毕业年级统一管理。



    刚刚过去的七月份,陶希文顺利的修完了本科期间的全部课程,正式从水木毕业。



    更早的两个月前,他已经成功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这段时间他跑到香江来,到砂糖游戏打工,给自己赞留学费用,就等九月份斯坦福大学开学了。



    两人正着话,陶希武甩着湿漉漉的头发从外面回来,他刚才泳池游完泳。



    太爽了!姑父,你们家这泳池游着比游泳馆畅快多了!



    林朝阳瞧了瞧他黑的皮肤,又看了看白净的陶希文,同样是一个妈生的,



    这差别确实大了点。



    又看报纸呢?有什么好看的啊!



    没得到林朝阳的回应,陶希武也不尴尬,朝大哥上的报纸看了一眼,又道:英文的啊?没意思!



    不是英文报纸没意思,是他实在看不懂,陶希文看破不破。



    我那天看的报纸才带劲,上面大姑和姑是‘双姝破界、商界姐妹花,太厉害了!



    虽然不知道陶希武看的是什么报纸,但以他的习惯,大概率看的是八卦报砂糖游戏被玉郎构收购后,陶玉墨在香江商业界也算是一战成名。



    又因为有姐姐陶玉书的成名在先,许多媒体在报道时总喜欢将姐妹俩进行捆绑,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香江媒体和市民向来喜欢这种家族化叙事,李泽楷甩卖卫星电视一战成名,



    被称为超人;鹰君地产的罗氏家族被媒体唤作一门五杰。



    到陶玉书姐妹俩这里,有媒体喊出了陶氏双姝的名号,陶玉墨为此得意非凡。



    她的得意不光是因为自身在商界一战成名,还有点别的原因。



    在以前的媒体叙事中,陶玉书的称呼都是林陶玉书或者林太,现在和陶玉墨绑到了一块,陶玉书在媒体叙事中终于有了自己的姓氏。



    陶玉墨认为,这都是她的功劳。



    这话你最好是当着你姑的面,她一高兴,甩你个仁瓜俩枣,你不立马就发财了?林朝阳打趣道。



    陶希武嬉笑着:姑父你这个主意好,等会我姑回来我就试试。



    陶希文见弟弟这副玩世不恭的姿态,便忍不住摇了摇头。



    了一会儿话,陶希武问陶希文看不看电影,陶希文不看,他便自己跑去影音室。



    林朝阳家有自己的影音室,利用率并不高,设施却是一等一的,尤其是其中上百部电影的拷贝,看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在影音室看了部电影,保姆来叫陶希武吃饭,他来到餐厅,兴奋的问林朝阳:姑父,像中华英雄这样的动画片拍起来难不难?



    中华英雄前两天才下档,在本埠创造了3024万港元的票房佳绩,目前陆续在内地、湾岛、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上映。



    票房不算大爆,但以动画片来,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个我可不了解,你要是想了解,让你姑带你去公司转一转,请教请教专业人士。



    陶希武看向陶玉墨,姑!



    领你去转一转行,别给我捣乱!



    砂糖游戏卖了之后,陶玉墨已经升任玉郎构副总裁,公司二把,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姑,你也太偏心了,我哥去你公司就是工作,我怎么就成捣乱了?



    你哥学的东西是真能在公司帮上忙,你会什么?



    遭受到亲人的歧视,陶希武愤愤不平,你们这是学历歧视,他不就上个好大学吗?



    陶玉墨冷笑一声,我不是学历歧视,我是智商歧视!



    陶希武:



    内心挣扎了片刻,他觉得胳膊拧不过大腿,嬉皮笑脸的拍起了陶玉墨的马屁,最后终于赢得了去玉郎构参观学习的会。



    又过了几天,巴塞罗那奥运会火热开幕,中国队派出了2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最后获得了6金22银6铜的好成绩,位列奖牌榜第4名。



    看闭幕式的时候,陶希武憧憬着:也不知道咱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办上奥运会!



    自燕京亚运会结束后,燕京市政府便将燕京申办奥运会当成了头等大事,但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状态。



    会举办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林朝阳笑着道。



    奥运会结束已近九月,陶希文、陶希武兄弟俩一个要回燕京办研究生申请的续,一个要开学了,一起回了燕京。



    月末,章艺谋带着秋菊打官司的拷贝来到香江。



    再有几天,他就将带着这部由林朝阳早期短篇改编的电影参加今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界。



    早在一周前,秋菊打官司已经在燕影厂举办过一场内部首映礼,当时参加的都是国内知名的导演、电影评论家。



    大家对秋菊打官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章艺谋的内心轻松了不少。



    去年他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电影界拿了个银狮奖,可这部电影在国内外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口碑。



    老外们认为这部电影拍的很美,很有中国意境。



    可国内许多人却认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有自曝其短,以封建陋习取悦洋人的嫌疑。



    这样矛盾的口碑评价让章艺谋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后的一些天里,他没有忙着庆功。



    而是拉着剧组的主创人员讨论电影存在的失误,最后总结出了三十多条失误这次拍秋菊打官司,故事内容反应的是中国乡村面貌,是他一贯擅长的,但不同的是,他吸取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教训。



    没有把重点放在猎奇和矛盾的刻板中国的见闻上,而是尽最大可能的还原原著的辛辣与讽刺。



    一场内部放映结束后,放映室内的灯光亮起,章艺谋有些紧张,不知道秋菊打官司会不会获得林朝阳这个原著的认可、会不会获得陶玉书这个老板的认可。



    



    凯戈怎么看?陶玉书第一时间没有开口评价,而是问起了一旁的陈凯戈。



    挺有意思。陈凯戈一开口,就一股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味道,霸王别姬成功之后他找回了对章艺谋的自信。



    这种纪实风格的拍摄法是个新鲜的尝试,代表着一种现代电影的美学观,艺谋对人物、故事、生活和社会都有了重新认识。



    电影里的镜头有种野生的、蓬勃的生命力,有点类似于返璞归真。



    这也正契合林叔原著的精髓,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就应该有这种野劲儿!



    飘归飘,但陈凯戈的都在点子上,章艺谋点了点头,凯戈的真不错,



    谢谢,谢谢!



    陈凯戈故作大度的笑了笑,林叔的原著,在配合上电影的成片质量,艺谋你这回肯定要捧个金狮奖回来了!



    他这话明着是捧章艺谋,实际却是拍林朝阳的马屁。



    得奖实力只是一部分,有时候也看运气!林朝阳了一句,又对章艺谋:片子拍的不错。



    闻言,章艺谋的腰板忍不住直了起来,在他看来,外界的一百句赞美也不如林朝阳的一句夸奖。



    有了林朝阳的这句话,他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不仅仅因为林朝阳是秋菊打官司的原著作者,更在于他一直以来对林朝阳根深蒂固的崇拜。



    电影放映结束,其他人也都对电影发表了看法,评价很乐观,大家一致认为这部电影的水准是足够的。



    余玉溪现在是林氏影业发行部门的二把,专门负责各个电影的海内外参展。



    多年来她一直深耕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次一级的电影节也没少打交道。



    这段时间她已经了解了不少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信息,这一届算上秋菊打官司一共有23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但竞争并不算激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大导演的作品入围,所以她对章艺谋的参展之路表示很乐观。



    电影节一向不乏爆冷,否则艺谋他们这些年轻的导演是怎么出头的?还是不能大意!陶玉书。



    参加电影节,电影质量、运气很重要,但公关同样很重要。



    余玉溪听着陶玉书的话,脸色郑重起来,我明白。



    陶玉书微微颌首,脸色柔和下来,张罗着晚上请大家吃饭。



    一周多之后,喜讯从意大利传来。



    秋菊打官司以无可争议的评委票数获得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同时,巩俐也凭借在片中出色的表现,拿下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一个摘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的中国女演员。



    秋菊打官司也开创了威尼斯电影节的记录,成为第一部拿下两个大奖的电影。



    多年以来,林氏影业制作、出品的影片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颇丰,



    而且公司实力与当年也不可同日而语,喜讯传来,公司里洋溢看喜气,却并无孟浪。



    对于电影公司而言,一座金狮奖不仅是难得的荣誉,也是实打实的利益,更何况这还是章艺谋的第二座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的奖杯。



    在林氏影业内大家都知道,内地电影导演不多,章艺谋和陈凯戈二人是林太最为看重的。



    两人也没有辜负林太的信任,这些年来为林氏影业征战国际电影节,仅仅是斩获的金棕榈、金狮和金熊奖杯就有三座之多,其他次一点的荣誉就更多了。



    这回章艺谋拿下金狮奖,所有人都明白,他已经迈上了大师之路,在林氏影业乃至亚洲影坛隐隐有了超然的地位。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同样在九月举办的亚太影展,因为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秋菊打官司剧组一个人都没去,结果评委会硬是将最佳影片颁给了秋菊打官司。



    亚太影展又称亚太电影节,最早是由亚洲太平洋电影制片人联盟创办于954



    年,每年在成员国和成员地区轮流举行。



    但由于早年间的意识形态原因,中国一直没有受到邀请,反倒是香江和湾岛成为了其成员。



    前几年陶玉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年年给林氏影业的影片报名参展,尤其是章艺谋和陈凯戈的电影,一次也没落下过。



    她看不上亚太影展这种三流电影节,但不妨碍她给敌对势力添堵的心。



    你不是不让中国影片参展吗?我就参加了,你能奈我何?



    章艺谋和陈凯戈这俩人的电影是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斯杀,参与角逐最高荣誉的质量,来参加亚太影展自然是降维打击。



    主办方若是不给奖项,损失的是自己的公信力,给了奖项,同样是在打自己的脸。



    陶玉书这一阳谋玩的很漂亮,前两年林氏影业的电影只是拿了几个边角料奖项,今年主办方终于承受不住压力。



    不仅秋菊打官司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张国荣也凭借着霸王别姬拿下了最佳男主角。



    除了一个最佳女主角,林氏影业的电影几乎包圆儿了这一届亚太影展的重要奖项。



    带队去参加影展的施南生从汉城打电话给陶玉书报告这个好消息,却得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指示。



    以后林氏影业的电影不再参加亚太影展。



    施南生十分错愣,忍不住问:林太,为什么?



    也没什么。我只是想告诉他们,以前他们能拿到奖,是因为我们林氏没来。我们来了,奖项就是我们的。



    现在不参加,也是为了他们好,省得他们以后连个奖项都摸不到!



    感受着陶玉书话里的霸气,施南生满心敬佩。



    她觉得尽管自己在香江电影界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可能永远也不可能拥有林太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是,我明白了。



    两天之后,施南生带人从汉城回到香江,让陶玉书意外的是,她此行还给陶玉书带回来了个人。



    林太,这位是来自湾岛的李安导演。



    经过施南生的介绍,陶玉书才知道,原来这次李安是带着他的导演处女作推去参加亚太影展。



    这部电影去年曾在湾岛金马奖上大放异彩,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推



    应该在亚太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奖。



    但可惜幼年期李安遇到了青春期章艺谋,导致此次参展颗粒无收。



    施南生和李安在影展遇上,一聊发现都有认识的朋友。



    李安是悲情城市编剧吴念真的朋友,恰好吴念真又认识许鞍华。



    施南生善于交际,见李安满脸愁容,问他有什么烦心事,李安便将心事和盘托出。



    他的处女作推投资350万台币,约合360万港元。



    资金由湾岛中影提供,尽管在金马奖上大放异彩,但电影上映后票房表现平平,仅得00万台币,负责投资的中影也因此亏了一笔。



    内地有中影,湾岛也有中影,不过这个中影的全称是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近李安要拍新片喜宴,湾岛中影提出了00万台币的投资预算,并且还要和李安对半投资,也就是他们仅愿意出资400万台币。



    剩下的钱,湾岛中影让李安自己去想办法。



    可实际上,按照李安的估算,喜宴的成本至少需要2000万台币,资金缺口巨大。



    李安跟章艺谋一样,天生长了一张苦大仇深的脸。



    陶玉书听着他的诉苦,忍不住笑了起来,湾岛这些人啊,真是骨子里的家子气!



    李安神色错,陶玉书面露歉意,解释道:我不是你,只是看不惯湾岛新闻局的那帮人。



    刚成立那会儿,湾岛新闻局和港九自由总会没少给林氏影业找麻烦。



    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陶玉书也不介意给他们添个堵。



    她紧接着道:现在资金缺口有多少?



    600万。



    刚才不是2000万吗?



    中影那边—



    陶玉书大一挥,给你2500万,湾岛那边的资金不需要了。自己培养的人才都舍不得砸钱,像他们这样怎么留住人才?



    2500万台币,也就600多万港元,放在林氏影业,这种投资的电影陶玉书平时甚至不怎么过问。



    李安第一次见到这么大气的金主,一时竟不知道该点什么好,憋了一会儿才道:谢谢林太!



    陶玉书问:还有什么需要我解决的吗?



    李安犹豫道:中影那边——



    你跟他们签合同了?



    没有。李安摇摇头。



    那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他们又不出钱!



    陶玉书语气轻快,丝毫未将湾岛中影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