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泡泡玛特

A+A-

    陶玉书倒不是真的不想把玉郎构的管理权交出来,只是她设定的过渡期还没到而已。



    现在距离94年的元旦还有半个月左右,过了元旦,陶玉墨就会成为玉郎构的话事人,而陶玉书则会退居二线,只保留一个董事局主席的身份。



    姐妹俩了好一会儿,陶玉墨又谈起了正事,她上楼来主要是跟陶玉书聊玉郎构的新投资。



    这几个月玉郎构推出的卡片盲盒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极大欢迎,保守估计今年不到9个月的时间,卡片盲盒业务将为玉郎构创造000万港元的销售额。



    卡片盲盒业务的惊人表现让陶玉墨看到了这项业务的巨大前景,她打算在玉郎构之下成立一家子公司。



    业务范围是围绕全球艺术家挖掘、卡通形象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潮玩文化推广,构建一个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



    一个个高大上的名词从陶玉墨嘴里蹦出来,饶是以陶玉书的见多识广都快被她绕迷糊了。



    人话!



    干盲盒超市!



    五个字言简意,抵得上她刚才废话半天,陶玉书眼神中露出思索之色。



    为什么要单独成立个子公司?现在以玉郎构的漫画形象来做不是挺好的吗?省钱又省力。



    陶玉墨摇了摇头,姐,不是我贬低玉郎构的漫画作品,它们不具备大众流行的显著特点,太过香江特色了。



    这家子公司以后要面对的是整个华人世界2~26岁的青少年用户,它所创造的卡通形象必须是符合这个年龄段用户的主流审美情趣。



    陶玉墨的越是高大上,陶玉书心里越是没底。



    照你这么,玉郎构的老班底你是一个不想用,要另搭一套班底?



    陶玉墨点了点头,没错!这家子公司的定位是潮流文化,我们需要的是有天赋的、有想象力的艺术家,玉郎构那帮画工肯定不行。



    陶玉书咳嗽了一声,对陶玉墨如此贬低公司员工感到不满。



    别这些大话了,你给我这2个亿的资金需求是怎么来的?



    这可不是我狮子大开口,而是实实在在要花的钱—



    陶玉墨侃侃而谈,口灿莲花,把她这个商业策划包装的无比精美,可陶玉书越听越觉得不着调。



    她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品味了。



    这件事——我再考虑考虑吧。陶玉书犹豫着道。



    姐,你相信我,这个方向绝对大有可为,比漫画有前途多了。如果以后发展得好的话,我们甚至可以逆向发展。



    打造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利用人们对卡通形象的喜爱,开发动漫作品。



    陶玉书听明白了妹妹的意思,但她还是没有松口。



    2个亿,这可是玉郎构一整年的利润了,以陶玉墨的计划,真要是铺开了,



    可能还要更多。



    去年收购砂糖游戏、皮克斯动画,玉郎构的现金储备已经被掏空了。



    元旦之后你就要掌舵玉郎构了,你确定要进行这么激进的投资?



    2个亿港元,等于近乎一年的利润都投到这个新公司里。



    投资人们不可能认可的,你也不希望自己一上任,公司股价就出现波动吧?



    陶玉书的劝是老成之言,陶玉墨听了却满不在乎。



    投资人只要负责投资就好了,你见过哪家公司是听了投资人的意见做大做强的?



    再了,你在位的时候都不在乎投资人,怎么到我这了,就得考虑这考虑那的?



    陶玉墨的固执己见让陶玉书有点头疼,她挥了挥,:你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见她如此,陶玉墨也知道这回恐怕要白跑一趟,她眼眸灵动,道:要不,你问问我姐夫的意见?



    陶玉书抬眼看向她,这里面还有你姐夫的事?



    陶玉墨立马摆,没。只是那天聊天,受了我姐夫的启发,我觉得他肯定能支持我的想法。



    听她这么,陶玉书犹豫了。



    晚上我问问他吧。



    好。



    陶玉墨起身打算离开,走到门口停住了脚步,回头:现在大厦里办公的人太多了,玉郎构自己的人都快装不下了。



    完,她不等陶玉书的反应就跑出了办公室。



    陶玉书苦笑。



    还没当家做主呢,就想她走了,不过她倒没有生气。



    一是因为现在玉郎大厦装了林氏影业、玉郎构300多名员工,确实越来越拥挤。



    二是陶玉墨以后要管理玉郎构了,如果跟她在同一座大厦里办公,难免会给人天有二日的错觉,影响陶玉墨在公司里的权威。



    心中早有想法的她,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在让人物色合适的写字楼了。



    9年受燕京的波云诡影响,香江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但很快就恢复了活力,并且更加活跃。



    这两年,港府发布了一连串颇有气魄的建设计划,新场工程、西九龙填海工程、九龙城寨拆迁即将交出香江主权和制权,英国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崽卖爷田不心疼和邀买人心。



    多重利好的刺激,让香江房地产的租售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攀升,商业楼宇自然也不能例外。



    现在好一点的甲级写字楼,每吹售价已经超过了4500港元,等于一平方米近5



    万港元,中环的顶级写字楼更是飙升到了6万多/平方米。



    房价高企,陶玉书之前心中一直在犹豫是租是买。



    林氏影业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名头越来越响亮,如果能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写字楼自然是最好的,多余的地方用来收租也是个不错的投资。



    可一栋成规模的写字楼,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



    如果可能的话,陶玉书还是希望把公司的钱都投到本业上,而不是炒地产。



    公司大了,需要她做的决策也越来越多,有些跟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而有些却是俗务杂事,她也不得不考虑。



    陶玉书又想到了陶玉墨的事,忍不住用葱白般的指揉了揉额头。



    咚咚咚!



    进!



    林太,南华早报的老板梅铎先生打来电话,想请您和林生吃顿饭。



    



    新助理赖万琴走进来,对陶玉书道。



    陶玉书闻言眉头微。



    梅铎是香江叫法,内地称呼叫默多克。



    鲁伯特默多克,这位后世名满世界的传媒大亨自五十年代继承家族的几份亏损报之后,迅速扭亏为盈。



    六十年代他控制了澳洲60%的报业后进军英国,七十年代又移居纽约,步入美国媒体行业。



    90年,他正式成立新闻集团,开启了全球化之路。



    现在的新闻集团已经是国际知名传媒集团,拥有泰士报世界新闻宝太阳报等多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纸除了在纸媒上的图扩张,默多克在近年还将目光放到了电视媒体上。先是在英国成立天空电视台,又收购了福克斯电视台50%的股份。



    不过跟在纸媒业务上的成功比起来,默多克在电视媒体业务上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99年,新闻集团的卫星电视业务巨亏,致使新闻集团负债高达0亿美元,几乎处于破产边缘。



    为了挽救公司,默多克不得不甩卖杂志和印刷业务,并且走遍欧美各国,不断游各家大银行,指望他们能够伸出援。



    一直到99年底,默多克终于获得了来自欧美46家银行的支持,新闻集团剩余的6亿美元短期贷款和各个不同期债务将在3年内得以更新安排。



    脑海中迅速闪过新闻集团和默多克的各种讯息,陶玉书问:了要谈什么事吗?



    没有。



    看来是要面谈了,陶玉书心中思量。



    虽新闻集团债务率高得吓人,但人家毕竟是国际性的传媒巨头,默多克主动邀请她吃饭,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陶玉书旗下公司与新闻集团有业务交集的,只有明报企业和星空卫视。



    为了解决债务问题,默多克这两年并没有停下甩卖纸媒、印刷的脚步,同时也没有停下在卫星电视领域的扩张。



    只是不知道这次约见,默多克是为了哪个业务。



    时间呢?



    这周五晚上,在文华东方酒店的文华厅。



    知道了,告诉他们我会准时赴约。



    赖万琴又提醒道:6点钟您要去奔达中心见梁先生。



    陶玉书看了一眼腕上的表,好,我们五分钟之后出发。



    五分钟之后,黑色的平治由玉郎大厦出发,向中环而去。



    作为港岛开埠后最早开发的地区,中环是香江毋庸置疑的心脏地带,也是香江最发达的商业中心。



    历史上由于土地不敷应用,中环进行了多次填海工程,香江会所、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等建筑都是在填海工程的基础上建成的。



    七十年代中环进入了全盛时期,不断兴建各种各样的摩天大厦耸立于这里,



    让这里逐渐成了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许多香江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



    陶玉书所乘坐的黑色平治驶入位于金钟道9号的奔达中心地下车库,百富勤的梁伯韬已经等在了这里。



    林太!梁伯韬和陶玉书握。



    多年来,陶玉书一直是梁伯韬的忠实客户,最近百富勤又负责了亚欧的上市业务,双方称得上是合作无间。



    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eie方面的岸田彻矢先生,受eie和高日发展的委托,全权负责奔达中心的租售。



    



    在梁伯韬的介绍下,陶玉书和岸田彻矢打过招呼,然后又在众人的簇拥下乘电梯参观大楼。



    奔达中心原来是光大、嘉里等财团共同出资建设的金钟财经广场大厦。



    9年澳大利亚商人亚伦奔达创办的奔达国际在香江上市,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超额认购倍。



    奔达国际上市后以大笔投资而驰名香江,仅仅一年时间,先后购入金钟财经广场大厦、半山置地物业、香江电视23%股权。



    年奔达国际便以控有公司市值0亿港元而名列香江十大财阀第十位,而后开始迅速抛售资产,淡出香江市场。



    改名为奔达中心的金钟财经广场大厦在当时被作价3亿港元出售给了日本的eie集团和高日发展。



    奔达中心落成于年,由一组双子式八角形建筑组成,一座为36层建筑、一座为40层建筑,两座建筑之间由平台相连。



    总建筑面积高达050322,即955平方米。



    因其外形独特,而被中环上班人士戏称为树袋熊,是如今高楼林立的中环地区的重要建筑之一。



    如此规模的建筑,又赶上现在香江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热,eie集团和高日发展看准了时,打算套现离场,售价自然不便宜。



    636亿港元!



    这笔交易如果能达成,将会立即刷新993年度香江商业楼宇交易的新纪录。



    梁伯韬主持百富勤,在香江商业界如鱼得水,消息灵通。



    一周之前eie集团和高日发展想要脱奔达中心,他立刻就上了心。



    636亿港元的售价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是比照当年eie集团和高日发展购入时的价格,更是上涨了0%。



    但时移世易,现在连上环的写字楼都逼近5000块一吹了,奔达中心位于中环c



    位。



    几乎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合到6200一,绝对不算贵。



    最关键的是随着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中环的写字楼正变得越来越抢。



    根据港府差物业估价署的统计,自年以来,中环写字楼空置率连续4年低于5%,年租金涨幅更是屡创新高。



    仅90年到92年这三年里,中环的写字楼租金已经涨了40%,每月租金高达45



    港元。



    每年53亿港元的租金收益,租售比高达3%,远超香江住宅的4%,更是超越世界上的很多国际大都市。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香江如今热得发烫的经济。



    像奔达中心这样的天价建筑,注定只能是少数富豪和大型公司能够染指的,



    哪怕百富勤这些年赚了不少,想要独自吃下这口蛋糕也是不现实的。



    梁伯韬精通财技,最擅长的就是以博大,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最近正在为林氏影业寻找新办公地的陶玉书。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这场参观。



    奔达中心规模宏大,陶玉书自然不可能在逐一参观,她只挑了中心一座的一楼大堂、标准层和平台看了一圈。



    最后上到顶楼,站在落地窗前。



    她的视野里,汇丰总行大楼和中银大厦就在不远处巍然耸立。



    这一刻,陶玉书心中不由得滋生出一股脾天下的骄傲。



    随即,她又立刻清醒了过来,微微摇了摇头,警醒自己不能自满。



    站在这里,林太感觉怎么样?梁伯韬问。



    他落后了陶玉书一个身位,站在左后方位。



    陶玉书转过头来,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梁生觉得怎么样?



    有种俯瞰众生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起杜甫的那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闻言,陶玉书露出轻笑,‘凌绝顶是对的,不过‘众山’嘛———”



    她的眼神又望向窗外,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构成了香江最壮观的城市天际线,但眼界无论如何是开阔不起来的。



    梁伯韬会意,哈哈笑了两声。



    一旁的岸田彻矢这时操着整脚的粤语道:奔达中心是香江房地产市场一等一的优质资产,



    如果不是因为日本国内有资金需求,ei正和高日发展是绝对不会轻易出的。



    林太和梁生慧眼如炬——



    陶玉书自动过滤了鬼子的恭维,只是点了点头,算是对岸田彻矢一番话的回应。



    梁伯韬观察着她的神色,向岸田彻矢提出了告辞。



    梁伯韬下楼后坐上了陶玉书的车,待黑色平治驶出了奔达中心的地下车库,



    他才问陶玉书:



    林太觉得怎么样?



    636亿,价格还是太高了!



    没有了岸田彻矢,两人之间话没了顾忌。



    贵是一定的,香江现在的房价飙升得太快了。但这毕竟是中环的写字楼,



    物以稀为贵。



    我们两家合力,再贷出一部分资金,尽可能以少量资金撬动这桩优质资产,



    稳赚不赔。



    另外我们还可以——



    梁伯韬的办法谈不上多高明,合作、贷款、成立置地公司和物业公司、上市融资、抛售股票套现、寻找接盘侠属于这个年代香江商界最常见的套路。



    只要运作得当,最后成功上市,两家公司只需要付出一二十亿的资金,便可以轻易撬动百亿级的资产。



    陶玉书听着梁伯韬的谋算,忍不住分神感叹资本游戏的神奇。



    她从来没打算涉足房地产行业,但这次为了给林氏影业找个窝,她也不介意跨界一下。



    心中有了主意,陶玉书与梁伯韬商量了一下具体策略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道:那这件事就由梁生和百富勤来主导吧。



    有林太的信任,这次的合作必定无往不利!



    梁生辛苦了。



    按照双方约定,收购奔达中心的资金,林氏影业和百富勤的出资比例为6:4。



    不过636亿的交易资金,前期只需要掏9亿左右,剩下的都去找银行贷款。



    谈笑之间,一桩价值几十亿港元的生意已经有了决定。



    回到深水湾道5号,保姆已经把晚饭准备号,陶玉书吃饭时不免又感叹富人利用地产圈钱的效率,简直比抢钱还要夸张。



    林朝阳心想,那是你没见过真正抢钱的,香江这百八十亿的打闹的算什么,再乘以个二百倍还差不多。



    地产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支柱性产业之一,有惊人的造富效率也是正常的。香江现在经济太热,港府又一力助推,包藏祸心。他。



    陶玉书微微颌首,尽管港府现在在公共领域投入巨大,但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的用心,无非是为日后埋雷,偏偏这又是无解的阳谋。



    姐,其实你要是让公司投资我那个项目,潜力不定不比房地产差。陶玉墨主动提起了她的宏图大计。



    林朝阳问:什么项目?



    陶玉书:就你前阵子给她出的那个主意。



    林朝阳一头雾水,然后就感觉到桌子底下有只脚丫子在端他那条好腿。



    哦,哦,瞎,你那个啊!



    林朝阳作恍然状,我也就是给玉墨提了个建议。



    你真觉得那是个好的投资方向?陶玉书正色问。



    林朝阳哪里知道好不好啊,他最近压根没跟陶玉墨聊过生意上的事。



    眼见陶玉墨又是偷偷挤眉弄眼,又是合十作揖,他只好把瞎话继续圆下去。



    是不错。玉墨-这个年轻人嘛,总想做点不一样的事。以后玉郎构都是她做主了,新人新气象嘛。



    林朝阳真觉得自己有点当领导的潜力,不光是瞎话不脸红,关键是了跟没一样,没有几十年的领导功力,哪能有这么圆融的表现?



    见连他这么,陶玉书心里的天平彻底被打破。



    好,那你这段时间好好规划一下,等元旦之后上董事会。



    在玉郎构,上董事会就是走个过场,陶玉墨顿时喜笑颜开。



    等吃完饭,趁着陶玉书去书房,林朝阳拉着陶玉墨问:你又要投资什么啊?也不知道提前打个招呼,弄得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陶玉墨笑嘻嘻的:准备什么?就你这表现,奥斯卡影帝都不如你。



    她着冲林朝阳竖了个大拇指。



    别打岔,到底什么投资?



    陶玉墨只好把她的想法讲了一遍,林朝阳听完之后脸色惊异,眼神在她身上打量来、打量去。



    看到林朝阳如此态度,陶玉书以为他是被自己的天才想法给深深的折服了,



    得意问:怎么样?我这个想法够前卫、够流行吧?



    林朝阳没有回答,又问:子公司想好起什么名字了吗?



    话题一下子跳的太快,陶玉墨有点没接上,她迟疑着:没有呢。



    那我给你起一个。



    什么?



    泡泡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