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父皇,我就问问朱祁镇的事,你咋就变成这样了??
<\/b>奉天殿内,随着朱元璋一句话出,一下子就将满朝文武,都给听懵了。在此之前,他们很多人都是各种的猜想,太祖高皇帝把他们召集起来,还有事情要颁布,到底颁布的是什么大事。可不论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所要颁布的大事,竟然是要把他的祖训给废除!话,这祖训不是太祖高皇帝,非常得意的东西吗?为了编写祖训,他可谓是绞尽脑汁,洪武二年开始动笔,一直到洪武六年才最终定稿。历经四年。后面更是两次修改,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算彻底定下。这怎么现在废就废了?!他真能舍得?这不是在做梦吧?朱元璋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对此并不意外。他停顿了一下开口道:“准确的来,也并非是把咱的祖训给废掉了。而是将祖训里的不少东西给废了。比如不征之国。”朱元璋当初,从韩成这里听了后世之人,把他的祖训给钻成了筛子。他留下的祖训,不仅仅没有束缚住那些官员,乡绅,相反还变相的,成为了那些官员们中的工具。被各种想方设法的钻空子,歪曲理解自己的祖训。把自己的祖训,当成对付大明后世皇帝的工具来用。朱元璋是真气。并不止一次的升起过,要把他的祖训给彻底的废掉的念头。但是经过一番仔细的思索后,朱元璋最终还是把这个念头给按了下来。觉得不能如此做。虽然从长久来看,祖训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却也能将一些东西给弄成定制,用来稳定大明。做大明长久安稳的基石。就比如,在大明原有的历史之上,他的祖训有很多地方,都被钻成了筛子。可是有些方面,却没人能动摇。最多不过是在他定下的祖训上,进行一些发挥。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这事情,他觉得他的祖训,确实在后面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大明,以及不少的君王,都带来了很大的束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同样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让大明变得安稳。既然这样,那他就把那些对于大明,大大不利的地方给修改掉。再补充上一些,对大明以及大明后世有利的祖训进去,形成新的祖训也就是了。不能因为祖训有一部分的问题,就将其全盘给否定掉。在冷静下来,并进行了一番思索后的朱元璋看来,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周边国,多为我华夏之藩属。有一些藩属国挺老实,但有一些藩属国,却一直暗地里搞动作,认不清他们的地位。妄想挑战天威!越是不打,他们就越是不将我泱泱大明放在眼中!只有仁德,不宣诸于武力,根本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大明之强盛。不能让他们跪服!所以,该打就要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只有仁德,没有武力,不去征讨他们,他们就越发蹬鼻子上脸。比如这倭奴就是如此。今后,该打就要打!”听到朱元璋这话,朝中众人这才心头一动,变得恍然大悟起来。就嘛!太祖高皇帝怎么可能,会将他所制定出来的祖训给废除?原来是只废除其中的一部分。对于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出废除不征之国的事情,并出这样的一番杀气腾腾的话来。有的人感到很感到很意外,很担忧,也有的人觉得在情理之中。尤其是那些武将们,更是一个个兴奋不已,暗中摩拳擦掌。觉得今后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了。就该如此做!周围的那些蛮夷之国,不懂礼数,需要大明的兵将教他们该怎么做人才好。但也有一些人心中忧虑,怕大明从此开启了好战之先河。国虽大,好战必亡!当初太祖高皇帝,列出那些不征之国来,也是觉得那些地方过于偏远,而且过于鸡肋。打他们会花费诸多的银钱,动用很多兵马,很容易把大明拖入到战争的泥潭里。打输了丢脸,打赢了又没有什么太好的收益。担心会因此而拖垮大明。这在不少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抉择。可哪能想到,重新回来的太祖高皇帝,竟仿佛突然性情大变。做出了这样的安排来。实在是糊涂啊!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些人心中不满,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却也不敢出声反对。生怕太祖高皇帝会在此时动,将他们给砍了。朱元璋见到自己将这事出来后没有人反对,略显遗憾。他还想着有人跳出来激烈反对一番,然后他将之给砍了,好用来祭旗呢!结果这些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和自己争辩。也没有人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停顿了一会儿,确认确实没有人反对后,朱元璋便又一次开口道:“除此之外,咱还要废除海禁!从今日起就要开海!将重新设立市舶司,鼓励人出海进行贸易。当然,是要在官方允许的情况下。要杜绝走私,严厉打击走私,打击走私之人和海外海寇勾结,残害我大明百姓!不仅这样,咱还要将这一条给写进祖训之中!让今后子孙,都不许再固步自封,闭关锁国!要让后世之子孙牢记世界之大,让他们目光变得长远开阔。不能只把目光放于大明之内,也要投注于大明之外。要从海外那众多的地方获得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许狂妄自大,自视甚高!觉得大明为天朝上国,觉得大明的物产就足够丰富,不需从外面那些地方来获取!遇见好东西,就要给吸收过来,变成我大明的。要组建海军,要征服世界!”“第三,则是从今之后,大明的藩王,封于海外远离大明之处。不许给任何藩王,分封我大明已控制住的疆域!若是有些藩王,不愿到海外去分封建国,那么便只能当一闲散王爷,没有封地,要交还三护卫。藩王应带着其三护卫,还有一些朝廷所支持的兵马粮草,到海外去开拓,去传播华夏之文明。去亲建立属于他们真正的封国!当然,这些封国,依旧属于我大明,其开拓出来的土地,也属于我大明。但是藩王在其所建立的封国内,却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力”藩王外封之事,按照朱元璋原本的设想,那自然是把所有的藩王,都给一股脑的都封到外面去。国内一个不留。但经过他的一番思索之后,却最终没这么做。觉得这样,太过于一刀切了。并不是所有的藩王,都适合丢到海外去分封建国。有的藩王天生有冲劲儿,一身才能,留在国内当一个太平王爷,肯定是太屈才了。比如洪武朝的自己那几个很能打的儿子。比如这个时候的朱高煦。天生就适合把他们丢到外面,让他们去拼搏。可有的人并不适合,比如一直醉心医学,并且已经在医学上面,做出了不少成就的自己家老五。这样的人,将他丢到外面去,让其去分封建国,对他而言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对于大明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经过仔细的衡量之后,朱元璋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选择到海外去分封建国的人,可以拥有王府三护卫,还有大明其余一些物资上的支持。那些不愿意到外面去的藩王,则只有藩王名头,没有封地,也没有王府三护卫。等于是没有军权,没有封地,只能做一个闲散王爷。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敢于迈出去,带人打生打死去开疆拓土,传播华夏文明的藩王而言才公平。不然,只留在大明之内,便可享受到封地,三护卫等待遇,那势必会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去。朱元璋这接连三条出,起到的效果,宛若石破天惊一样!原本朱元璋来到建文朝后,就立刻动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举措。就让很多人都知道,要变天了!可是现在,听到了朱元璋所的这样的一番话后,他们才发现,他们之前所想的还远远不够。太祖高皇帝所想要做的,要远超他们的想象!他所进行的变革是真大!朱元璋完之后,便又竖起了一根指头。没有再给这些人多想的时间,也没有给他们留讨论的时间。今天,他把建文朝的文武朝臣召集在这里,只是向他们宣布这些事,并不是在这些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第四,不许再将各种巧,各种技术,给成奇淫巧技!不许再打压工匠们,不许打压各种技术发明!大明从今之后,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发展,同样也要重视技术之发展!之改革!尤其是火器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火器才是未来!当火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足可以解决北北方鞑子!可以让那些鞑子,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今后大明当设立火器部,寻找并培养能工巧匠,专门制作火器。各种待遇都要提升上去!谁再敢这些东西是奇技淫巧,再敢这些无用。再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敢明里暗里阻挠这些事施行,就让他上战场上去,用嘴给那些敌人打仗!看看别的是不是下品!文化很重要,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技术以及技术产品,也都一样重要。这就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不行!”朱元璋完这话后,便满是威严的站在了这里,等着下面众人的反应。他知道,他所的这些事,别看一个个都是石破天惊的。但要论起抵触最大,反对意见最多的,就是现在自己的这个!他太清楚,那些读书人到底有多冥顽不灵。到底有多么的在意这事儿!那绝对是像刨了他们祖坟一样!读书人群体这么大,里面不乏一些明事理之人,但整体而言,却大多都是思想守旧之辈。或者有一部分是守旧,但更多的却是利益使然。有些人也明白,各种技术有多重要。可就是要享受着技术便利的同时,还要疯狂的去打压各种技术的发展。去污蔑它们,贬低它们,将之成奇技淫巧,用来维护他们读书人的地位。从而好获得利益。这件事,绝对会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果然如同朱元璋所想的,在他出了这话后,有很多人都是不由得面色大变。很显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朱元璋见此,脸上神色不变,心里却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接下来,这事谁敢反对,他就杀谁!就如同他的那样,杀上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将他们拉到前线去。让他们去作战。他此番前来,就是要替老四尽可能的扫平障碍,给老四铺路的。反正他是在这边干一票就走,很快就会把皇位传给老四。这些事儿,他这个开国皇帝来做,要显得顺畅的多。同时他也愿意,替大明,替他的儿子做这个恶人。把最棘,最得罪人的事情给做了。剩下的再让老四去做,老四今后就更加容易打开局面。也更加容易收拢住人心。可以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是真的在不遗余力。也真的如同他之前所的那样,要把朱棣扶上马,再送上一程。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朱元璋有些意外和失望。因为等了一阵之后,虽然有很多人面色巨变,似乎想要些什么。可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敢话,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和朱元璋所想的,跳出来几个人,让他再杀鸡儆猴来上一番,让这些人在这件事上,变得更加印象深刻。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多大的决心的想法落了空。不过朱元璋并不是那种,等着会往头上掉的人。既然没有人跳出来当这个露头椽子,那他就自己制造出来一个。当下他便坐在龙椅之上,双目在奉天殿的群臣身上来回扫视。如此看了一会儿之后,目光落在了一个人身上。这人身子又瘦又高,脖子也显得有些长。在这众多官员当中,显得很是突。朱元璋望着他开了口道:“杨士奇是吧?来,你来,这个事儿怎么样?”在感知到太祖高皇帝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之时,杨士奇就尽可能的缩了缩脖子,把身子弄得更低一些。不让自己那么显眼。可是哪能想到,竟还是被太祖高皇帝给点了名。这个事儿怎么样?那按照杨士奇的看法,那自然是不怎么样。他一直所接受的教育,接受的观念,以及现在所看到的各种情况,都是这些匠人是低贱的。读书人就是高。那些人,是真的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也不能如同太祖高皇帝那样,将他们的读书人,和那些匠人们比作一个人的两条腿。真的是太拉低他们读书的人的身份,也太提高匠人们的身份了!杨士奇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认真的行礼。而后面色严肃的道:“回禀陛下,这事儿,在微臣看来是应该的!您的非常对!这些东西,真的是奇迹淫巧吗?在微臣看来并非如此!比如咱们现在所乘坐的马车,睡的床,坐的椅子,穿的衣服,将士们所用的弓弩,盔甲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技术的。也正是因为一代代匠人们不懈的努力,把技艺传承下来。并不断的进行发展,才能够变得更好,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需要借助各种工具,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最终做出来。这些真的是奇技淫巧吗?在微臣看来,绝对不是!谁若这些都是奇技淫巧,那他今后就别吃饭了,也别穿衣了,直接自己光着身子去过活吧!”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杨士奇一脸正气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听到杨士奇的回答,朱元璋稍微有些意外。杨士奇他自然听过,毕竟这是三杨之一。在韩成和他讲述的时候,还专门提及了他们。知道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乃是自己洪武朝的太学生。后面一路来到了内阁里,地位很高。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少。而文官的地位,在洪熙,以及宣德年间,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和他们也有着不的关系。原以为他这样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肯定会有不的意见。哪能想到,询问之后,竟给出了这样的法。不过稍微意外后,朱元璋又忍不住暗自笑笑。果然,这能够进入内阁之中,做出这么大事情的人,历经好几朝,都能保证自己身居高位。那还是有两把刷子在的。不别的,单单这底线就很灵活。“的很好”朱元璋冲着杨士奇点点头道:“咱希望你是如此的,心里面也是如此想的。今后更要如此做!”杨士奇闻言,连忙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绝对不会忘记太祖高皇帝的教诲。也不会忘记他今日所的话。接下来,朱元璋又连续点了好几个文臣的名,问出相同的问题。有了杨士奇做出来的表率,剩下的这些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哪怕是很多人,都不认同朱元璋所的那些话,觉得那些低贱的工匠,又怎么能和他们这些读书相提并论?可却没有一个人敢个不字。都朱元璋的对,不能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不对的。在理想还有死亡之间,到底该选哪个,这些人也都用脚投了票。问了一番后,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那这事今后就这么做。事情已经好了,今后谁敢在这事情上打折扣,搞动作,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咱的段你们是知道的,咱在这件事情的决心有多大,伱们也是知道的。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咱可不想到时候,看着你们尸首分离,全家团团圆圆的一起去阴曹地府。”朱元璋的这一番话,的挺幽默。可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能笑得出来。因为他们都知道,太祖高皇帝给他们这些话,可并非是而已。送人全家到阴曹地府去团圆这事,他真能干得出来。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事儿他没少干。接下来,朱元璋又和这些人又了不少,关于他祖训的事情。这些人连最为难以接受的,提高工匠地位的事情,都能够接受。那么其余的接受起来,就更加的没有困难了。朱元璋所宣布的诸多事情,全部全票通过。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而这些,朱元璋也都已经是写在了修改的祖训之中。且已经正在让人,加班加点的去雕印刷了。再有几天,就能印刷制作出来很多。他会将这些给发下去,让众多朝臣,还有下面的那些人,都好好的记住。“有一点,咱先与你们清楚。咱知道你们很多人,脑子都活泛的很。惯会投取巧,钻空子。咱所设立的祖训是死的,人是活的。长时间下去后,肯定会有人能从上面钻出空子来。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恶意歪曲咱的祖训。今天咱就把话明了,这些祖训咱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意思。若是有人胆敢去恶意解读,去歪曲咱的意思,那就是谋逆!杀无赦!”朱元璋这冷的如同冰碴子一样的话,出来之后。顿时就令得一些原本心里面还在想着,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今后时间长着呢,总有一天会找到会,能在这祖训上面,钻出窟窿来的人,心里面为之一紧。异常的心虚。有种心里面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全被冷酷无情的太祖高皇帝,给看透的感觉。有人后背都湿了,出了一背的冷汗。众人纷纷应答,他们绝对不敢歪曲太祖高皇帝的意思。朱元璋看着这些人,眼中依旧显得冰冷。他才不相信这些人的话,就算是这些人不干,后面也一样有人会干。所以在新修改的祖训上,他就将他刚才的那些话,写到了最前面。杀气腾腾的,用来警告后人。朱元璋相信,就算是如此,到了今后也难免会有人,胆大包天的接着去钻窟窿。但能震慑住多少算多少,总是好的。而且,有自己写在最前面的这些话,今后遇到一些腕比较强硬的子孙了,这便是一把天然的屠刀。可以让他们,凭此去杀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整肃朝纲!朱元璋停顿了一会儿,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后,这才又一次的开了口。“除了祖训的事情外,咱今天把你们众人都给召集过来,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咱要立燕王为太子,今后把皇位传给燕王。大明的皇帝,让燕王来当!”朱元璋这一句话出,顿时令的奉天殿内,响起了一些议论之声。虽然从太祖高皇帝回到建文朝后的一连串铁血的操作中,以及将燕王朱棣,一路从北地那边给召了回来。太祖高皇帝不仅没有责怪燕王的意思,燕王反而看起来,还比以往更受恩宠。就已经有不少人在猜测,太祖高皇帝,是不是要将皇位给了这燕王。可这个时候,真的得到了这确切消息,很多人心里还是很震动的。这事情影响着许许多多人的命运,尤其是他们这些做朝臣的。谁当皇帝,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徐辉祖等人自然是高兴。但是不少文臣心里,却难受的如丧考妣。他们太清楚这位燕王殿下,是一个什么性子,什么人了!很多地方,那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朱元璋!段也强硬的很。如今又有太祖高皇帝回来亲的铺路,亲自教导。那今后,他们这些文臣,绝对还要继续被压制。想要过上好日子,只怕没可能了。原本还有不少人心存幻想,觉得按照太祖高皇帝对懿文太子朱标的疼爱。有很大可能,还是会从朱标的那些儿子里,选一个出来继承皇位。而只要是那些人当皇帝,别管是哪一个,他们都不慌。一方面这些人,都是打就是他们这些儒家之人教导出来的。对他们儒家文臣,天然就具有好感。另外一方面,乃是因为这些年纪不大,涉世不深。没有治国理政的腕。影响和操控起来,更为方便容易。可哪能想到,一向喜欢朱标的朱元璋,这次竟然在这个事情上一反常态。直接把朱老四给弄成了太子,今后要让他当皇帝!那这对于他们来,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可在这种事上,没有那个人敢站出来反对。毕竟从太祖高皇帝,此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来看。他只是把这事拿出来宣布一下,并不是征询他们的意见。“都没意见是吧?”朱元璋等了一会儿开口询问。“好,既然都没意见,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听到朱元璋这话,不少人都是嘴角抽搐,心里面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总觉得朱重八这个要饭的,厚颜无耻!就你这样一副杀气腾腾,站在那里,谁敢吭声就要杀人全家的模样,谁敢有意见?接下来,朱元璋就让人宣读了立朱棣为太子的诏书。并举行了相应的仪式。事情完成之后,百官场祝贺。而这事情传出之后,也令许多人的心神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不少藩王,更是如此。但这事儿是他们爹做出来的决定,他们也没有办法。其实相对来,比起他们四哥被父皇给弄成太子的事儿,更为让他们在意,让许多人为之难受的,还是藩王外封这个决定。这个决定传出之后,顿时就令的不少藩王,是一片的鬼哭狼嚎。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原本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藩王。里面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还有封地。又有父皇所给定下的各种俸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结果现在,父皇留给他们的选择,一下子就剩了两个。而且还一个比一个苛刻。要么带着三护卫,还有一些人,来到蛮夷之地,和那些蛮夷之地的人做斗争。要么就交还三护卫,交还封地,做一个闲散王爷。这一刀割的是真痛!当然,这也仅仅是对那些胸无大志,想要混死等混吃等死的人而言。对于一些,想要外出闯荡一番,不甘心只当一个处处被猜忌,处处被压制的藩王的人来。这消息令他们兴奋的睡不着觉。只觉得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大好事儿!十日之后,应天府城。皇宫之内,显得极其庄严肃穆。众多朝臣齐聚奉天殿。原本分散在各处的藩王,也都全部汇集于奉天殿内。奉天殿里,正有一场极其隆重的仪式,正在举行。朱元璋亲自宣读了退位,把皇位给朱棣,让朱棣做皇帝的诏书。随后又亲自给朱棣穿上龙袍,带上皇冠。这些做完之后,也宣告着宣告朱棣成为了大明的皇帝。而且还是位置特别稳的那种。历史之上,因为是藩王造反做上的皇帝。这事儿没少被人三道四。朱棣后期为了弥补此事,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心里面的压力也很大。现在,有着朱元璋的到来,再没人敢拿他得位不正来事。也给朱棣清扫了诸多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应该要比原本的历史上,做的更为优秀!朱元璋看着朱棣,身着龙袍接受百官朝拜,脸上露出了笑容。把这大明的江山,交到老四里,他是真放心。而朱棣在登基之后,没有含糊,直接就将这段时间里,紧急来到应天这边的,原燕王世子朱高炽,给立为了太子。不在这事情上,有半分的迟疑。免得朝中诸多人,为此争来争去。同时也断了朱高煦以及朱高燧等人的念想。一日之后,武英殿内有这三人。分别是朱元璋,韩成以及成为皇帝的朱棣。“父皇,您这就要离去了?这这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呢!孩儿也是才当上皇帝,很多事情都还不熟练。没有父皇您的边上,孩儿实在是有些不放心,心里不踏实。”朱棣望着朱元璋道,显得有些不舍。朱元璋闻言笑道:“有什么不踏实的?你有那个能力,你做事咱放心。咱在这边,把该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靠你自己发挥了。咱站在边上看着,反而会让你束束脚。再,我们来到这边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虽然在洪武朝的时间,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可对于我们而言,却是真实的过了这么久。你二妹夫,也要和你二妹成亲了。不能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太长。”听到朱元璋这话,朱棣显得有些惊奇。闹了半天,二妹夫竟然还没有和二妹成亲。那父皇还让自己以二妹夫来称呼韩成?这二妹夫在父皇的心中地位,是真高啊!不过想想倒也能明白,就二妹夫那神奇的来历,以及这一身本事。不是父皇,就算是自己遇着了,自己可能做到要比父皇更加的亲切。“那即是这样,孩儿就不多留父皇,还是二妹夫了。只是还请父皇还有二妹夫,没事了能多来这边看看。再在一些事情上指点指点。好让咱大明走得更远。”朱元璋闻言道:“那是自然,你子可要好好的干。指不定咱啥时候,就和你二妹夫又来了。要是看到你做的不好,咱可真抽你!”一边,还一边抖了一下中拿着的那根大号的鞭子。朱棣连忙表示,自己肯定会好好干。最后又道:“父皇,瞻基之后又是谁当的皇帝?做的如何?”之前通过和朱元璋的谈话,已经知道了他之后,是他儿子朱高炽,随后是他孙子朱瞻基继位。但对于朱瞻基之后是谁做的皇帝,却是一无所知。所以就在这个时候问了出来。朱棣之所以会在此时问出这事。一方面是想要提前知道一些后面的事。另外一方面,则是虽然父皇和二妹夫了,他们今后还能再一次来到这边,与自己相见。可是他终究还是有些担心。怕二妹夫和父皇他们来不了。那样的话,他再想知道这些事儿,可就千难万难了。原本朱元璋心情还挺好的,可这时候,一听朱棣问出这话来,顿时心里就蒙上了一层阴霾。“父皇,咋了?”朱棣连忙询问<\/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