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县尊,你有点虚伪啊
典史宅。
陈忠笔墨流转之间,勾勒出山景夜色。
月低山高。
孤松生于悬崖一侧,树冠繁茂,傲世群峰。
狱头周洪匆匆走来,擦着头上的汗,着急地:“陈典史,县尊他”
陈忠收笔,看向周洪,平静地:“孙婆娘这一份礼物,够他吓破胆了吧。这是一次警告,希望他能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
周洪一跺脚,哀叹不已:“孙婆娘没吓着县尊,她,她掐错人了!”
陈忠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搁下毛笔:“怎么回事?”
周洪将事情了一遍。
陈忠鼻子拱动了下,恶狠狠地看着周洪:“蠢货,这点事都办不好!回去问清楚顾知县与孙婆娘了什么,告诉她若是胡,没人能保她活!”
周洪连连点头:“她不会,毕竟案情明朗,她又无钱财赎刑,一百杖下去,能将她打死。为了活下去,她也会好好配合,日后行刑之人都是咱们的人。”
陈忠平复了下情绪,摆了摆:“让刑房把卷宗给县尊送过去吧,他是知县,想要卷宗我们不能捂着不给。”
确实,无论吏员再猖獗,也只能在暗处使绊子,不可能在明面上公然对抗知县。
知县毕竟是一县之主,握处置吏员的权限。
归根到底,吏员并非朝廷官制之内的人物,开就能开了。
当然,没有几个知县愿意得罪所有吏员,每一个吏员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对地方上十分熟悉,有话语权。
没吏员这群人帮衬着,知县想要治理一个县,就两条腿,想都别想。
周洪答应,转身去安排。
顾正臣坐在二堂,抽出女监卷宗。
共两份:
一份卷宗是孙娘的,一份卷宗是郭梁的。
展开孙娘卷宗,仔细看去。
案发时间:
七月十六日。
案情:
亡夫孙八托梦孙娘,孙娘三更掘坟,挖到了郭梁爷爷的坟上。赶夜路的行商发现,吓坏之后报给里长,当场逮捕。
卷宗中的供词倒也是清晰,毕竟现场抓到的人,想狡辩都没有办法。
另一份郭梁的卷宗,主要是证词,哭诉自家爷爷的坟被人挖了,当孙子的大不孝,家门口的坟都没守好,对不起老人家。
翻来覆去看着卷宗,审视着孙娘的供词,其中一句“只要给我丈夫换个坟,我儿子就能回来”的话引起了顾正臣的注意。
周洪也提到过这句话,孙娘的儿子失踪了。
但奇怪的是,没有人在乎这一点,也没有人询问一句,问了刑房中人,县衙也没有为此立案留有文书,更没有派人找寻。
一个大活人失踪了,县衙不闻不问,全然装聋作哑,只盯着掘坟一事不放,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案中案,必须两个都查清楚,否则这些卷宗送到应天府,送到刑部,也会被打回来重新审理。
代审此案的是县丞刘伯钦,他在句容两年半了,不会不清楚这点关节。
顾正臣拿出一枚铜钱,在中之间翻动着,陷入沉思。
()(e) 这件案子大不大,只是掘坟。
可关系到案中案,人口失踪之事,还需要仔细盘问与调查。
还有一个问题。
顾正臣看向卷宗。
孙娘的丈夫死了两年多了,孙娘会在每年的清明、中元节、重阳上坟,此外,还有其死去的日期,也会去上坟。
明代上坟不像后世,很多人以工作忙碌,路程远,不去就不去了。
在明代,墓祭之俗深入民,一次都不可能缺席。
哪怕是游子在外,也得找块木头写出牌位,该祭奠的祭奠下。
也就是,孙娘一年至少去四次,就这样还摸错了坟。虽有天色昏暗的缘故,可也不能这么粗心大意吧?
最诡异的是,孙娘是移风乡智水人氏,在句容东北三十里外。而郭梁是孝义乡贺庄人氏,在句容正北三十里外。
两地有河为界。
这就明了一个问题,孙娘的丈夫坟或郭梁的爷爷坟,确实有一个埋到了另一个乡里。
郭梁供词是“家门口的坟都没守好”,意味着郭梁爷爷的坟就在孝义乡贺庄。这也就是,孙娘的丈夫死了,并没有不安葬在移风乡智水,而是安葬在了孝义乡贺庄!
蹊跷的地点。
这背后,似乎也有问题。
顾正臣收回目光,这些事还需要询问才能做出决断,或许真是孙娘鬼迷心窍,跑错了十多里,挖错了坟。
“县尊。”
吏房周茂急匆匆走来,打断了顾正臣的思绪。
顾正臣合起卷宗,将指间的铜钱搁在桌案上,问:“何事?”
周茂拿出一份文书,递上前:“朝廷发来文书。”
顾正臣接过文书,看了看烤漆,见没有拆封痕迹,便拿起桌案上的刀,挑开文书封袋,取出里面的文书,扫眼看去,不由地瞪大眼,喊了声:“还真是会来事啊”
周茂不知何事,也不便于打听,只好干等着。
顾正臣放下文书,揉了揉眉头:“去把县丞、主簿、典史,还有工房的李鹤,一并传来。”
周茂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顾正臣看着文书,郁闷得要吐血。
朝廷竟然打算在句容安置鞑靼俘虏,还一次安置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这到底是谁的主意?
老朱?
朱大郎?
这种事估计也就只有老朱能干得出来了,你怎么想的,俘虏你好歹安排远一点,弄句容来这不是开玩笑,一百来里路,当天就能杀到金陵城外搞非法集资建房了
自己在句容还没立足,你就给我出难题,这是想把我弄死在句容吗?
没多久,刘伯钦、赵斗北、陈忠、李鹤都到了。
顾正臣拿出朝廷文书,让几人传阅,然后:“朝廷只给了我们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一个月后,俘虏就会送来。如何安置,安置在何处,分田在何处,在哪里营造居所,时间紧迫,现在就商定下来。”
刘伯钦面露难色:“朝廷给一个月太短了,一千二百余人,即便是三人一房,尚需四百房。”
顾正臣敲了敲桌子:“莫要难处,朝廷交代了,咱们就必须接下李鹤,往日里朝廷类似之事,如何应对?”
()(e) 李鹤挺了挺胸膛:“征百姓服力役,营造居所。”
顾正臣微微点了点头:“据量征役,先行准备,争取二十日内完工。”
“二十日?县尊,这工期太紧张了吧”
李鹤有些惊讶。
顾正臣摆了摆:“就二十日,再晚,秋收就要耽误了,下去先准备吧,拟好文书送来。”
李鹤无奈,只好领命离开。
顾正臣看向主簿赵斗北:“户籍一事你需与户房负责,这一千多俘虏,莫要安置太远,就在句容城郊四周吧,分散出去,一方位大致四百余人,选择适合垦荒之地,让其垦荒,享受垦荒之地三年免税之策,你看如何?”
赵斗北没想到顾正臣如此雷厉风行,行使职权干净利索,安排妥当,只好应下:“县尊英明。”
顾正臣拿起铜钱,握在掌心之中:“英明就免了,依据朝廷政策,需给耕牛、农具。现在朝廷只安置之策,却没给耕牛,你拟一份文书,找应天府府尹讨要。”
“啊?”
赵斗北惊讶不已。
找府尹要?
县尊,你这怕是开玩笑吧。
应天府府尹要给的话,早就给了,不就是不给,这点默契应该有吧。
顾正臣凝眸看向赵斗北:“连文书都不会写了?”
赵斗北脸色有些难看,奉劝道:“县尊,这是白费力气啊。朝廷往凤阳移民多少,为了凑齐给百姓的耕牛,连牛犊子都算了进去。咱们想找应天府讨要耕牛,恐怕难啊”
顾正臣坚持:“莫要多,文书你写,落我之名。”
赵斗北不再多,既然县尊愿意去惹应天府府尹不高兴,那自己还能啥。
顾正臣不介意,这种文书送上去,应天府要给就给,不给就拒绝,谈不上得罪。
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给,自己才好动用库藏里的银钱,为安置“移民”落户句容垦荒,依朝廷策送给耕牛,光明正大的理由。
顾正臣看向县丞刘伯钦:“俘虏初至,荒地未垦,生计全无,还需县衙发放粮食接济。待俘虏抵至句容时,由你负责统算所需粮食,与户房对接,从储粮之中调拨。”
刘伯钦面色凛然。
这是顾正臣第一次办理真正的公务,面对的还是安置俘虏这种少见的大事,他竟处理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这个年轻人展露出来的政务能力,有些恐怖!
需要重新衡量此人能力。
顾正臣将目光投向典史陈忠:“他们是鞑靼俘虏,如今归顺了朝廷,也算是大明子民。话虽如此,但该有的防备不可没有,待俘虏抵达句容之后,你需带人加强巡视,以保治安。巡视时,需要有鞑靼人加入。”
陈忠皱眉:“为何要有鞑靼人?”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总不能,巡视与防备的就是他们吧?如此不信任自己人,他们如何归心?当然,巡视更多的是安抚句容民心,避免百姓慌乱。”
陈忠咧嘴。
县尊,你有点虚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