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李善长:不动

A+A-

    薄暮浸透花枝,残阳将褪未褪的胭脂色漫过重檐,晚风踩着斜枝,跳到了庭院深处。



    抢先盛开的白色杏花,窥见了人间的风。



    含苞的杏花,羞涩出红润。



    一道影子扑到了杏花枝上,又跌落到地面上,苍老的触碰了下杏花枝,枝头颤动得厉害。



    “老爷,驸马府的管家李庆春来了。”



    老仆李双齐开口。



    李善长拄着拐杖,缓缓地转过身:“让他来这里吧。”



    李双齐应声。



    没多久,风尘仆仆的李庆春便至了后院,恭恭敬敬地行礼之后,言道:“老爷,驸马爷那里遇到了些麻烦。”



    “什么麻烦?”



    李善长略显诧异。



    李庆春将江浦的事了一遍。



    李善长老脸满是寒霜,迈步走着,拐杖落地的声音有些沉重。



    顾正臣开始调查江浦悬案了,还直接找上了李祺,并知晓了陆岚与李祺的关系,这家伙就不能消停几年吗?



    现在想想,当年与顾正臣别过的对话,自己当时还是没听懂啊。



    他要将马克思至宝公之于世,还让自己亲自耕耘一番,以为他将参悟错成了耕耘,结果他的不是参悟,而是餐物!



    你妹的顾正臣,玩什么谐音梗啊。



    土豆、番薯这些马克思至宝,确实是了不得的东西,称得上是至宝。一旦这产量被证实,那顾正臣的地位将稳如泰山,只要他不做出造反的事,这家伙就是胡来几次,皇室也能宽宥他。



    当年不起眼的一个举人,竟然成为了一个连自己都搬不动的存在!



    还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只是——



    顾正臣啊顾正臣,你不能总盯着我与我儿子不放啊。



    我是老了,不是死了!



    总这样下去,显得我李善长这辈子岂不是白活了!



    你虽有你的才能,你的本事,可莫要忘记了,大明开国,我的功劳仅次于皇帝,我李善长,是真正的开国第一功臣!



    若是将我逼到了绝境之下——



    就此打住,你等你的荣耀,我过我的日子,谁也不要打扰谁。



    人生不过几十年,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再了,我现在没什么索求,就想安安稳稳地活到自然死亡而已,不想临死了还上刑场。



    李善长发现自己的思绪很乱,或者,只要顾正臣出现,就容易不能控制地多想。



    坐在亭子里,李善长终于整理好了思绪。



    江浦的案子与李祺没什么关系,至于陆岚那里,点破了也无妨,不是什么大事,将陆岚摆在江浦为的就是照顾李祺,皇帝知道了也不会因此大动干戈。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陆岚暴露在外,会不会引起更多猜想,那就是自己底下,还有多少个陆岚!



    而这,才是杀人的刀!



    李善长面色凝重地看着李庆春:“锦衣卫到过江浦,你们就没想过,锦衣卫也会跟着你来到这定远吗?他最大的失策,就在这里啊。”



    李庆春赶忙保证:“老爷放心,来的途中我变化了几次方向,留意观察过,确定没有人跟踪之后才到的定远。”



    



    李善长撑着拐杖站起身:“锦衣卫的段哪是你可以识破的。不过也好,锦衣卫来了看看,至少上位那里能安心一些。还有其他消息吗?”



    李庆春记下,言道:“定远侯广召商人,似是想要让商人捐献银钱。”



    李善长疑惑:“让商人捐钱?”



    李庆春压低声音:“这应该算是公然受贿吧,若是借此发力,定远侯——”



    “你白痴啊!”



    李善长怒斥了声。



    顾正臣那种人需要公然受贿?



    他若是需要钱,都不需要发什么请帖,赶着送钱的一大把,还用得着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再了,这些年下南洋带来的商业之风,可是顾正臣刮出来的,他若真缺钱,也会用隐蔽到连锦衣卫都不知道的途径弄来,至于喊这么多商人跑一趟金陵?



    这背后,一定有自己所不知道的事。



    若借此弹劾顾正臣,顾正臣倒不了,还会暴露掉李家在朝廷里仅剩的寥寥几个人。



    再折损下去,这把火可就彻底熄了。



    下次出时,一定是一击致命。



    否则,不动!



    顾正臣这个家伙不能以常理推度,还是不要轻易触碰为上。



    “还有其他消息吗?”



    “宁国公主返回了格物学院,再次承担起了蒸汽研制任务,具体原因不详。”



    “蒸汽不是定型了,还需要宁国?”



    李善长不太明白。



    前些年顾正臣可以调动大量资源去全力推动蒸汽研制,皇帝为了支持,破天荒给了顾正臣三侍郎,并允许其调用三个市舶司的税银。



    以前看不懂,不明白朱元璋的目的。



    现在懂了。



    朱元璋很早就知道土豆、番薯的存在,也清楚只有蒸汽船才能跨过重洋,将这些东西拿回来!



    所以,舍得下本钱。



    可现在土豆、番薯都拿回来了,蒸汽船的最大使命已经完成了,水师主力回归,朝廷一时半会也不需要大量蒸汽。



    再者,现在型号的蒸汽能力已经得到了验证,这个型号足够用了,没必要在耗费大量资源去研制蒸汽,更没必要让宁国这种已是人母的妇人参与其中了吧?



    朱元璋到底怎么想的?



    李善长想不明白,总感觉这事还是与顾正臣有关,毕竟蒸汽是他提出来的,现在要进一步研究蒸汽,估计与他还是脱不了干系。



    见李庆春没了其他事,李善长叮嘱道:“回去告诉李祺,无论顾正臣如何调查,如何在金陵掀出动静,他都不要有任何举动,老老实实待在驸马府里,没有旨意,最好连门都少出。”



    李庆春记下,了几句之后便匆匆离开。



    老仆李双齐走至近前,喊了声:“老爷。”



    李善长看着夜色笼罩下来,轻声道:“将正门灯龛里的蜡烛移走吧,这个时候,什么人也不要登门,咱们什么事都不做,是最好的。顾正臣要闹腾,那就由他,长江的浪,可拍不到定远来。”



    金陵。



    土豆出的苗越来越多,在三日之后,农学院、户部的人一条垄一条垄地查看,见到还不出苗的,便会心翼翼地打开土查看,若能看到幼苗便覆土,一旁做个标记,若是没出苗,便安排补苗,以确保所有田亩全苗。



    等补苗完成之后,从印加带来的所有土豆,也就只剩下了四百来斤,也没浪费了,农学院又耕种了一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