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震惊,亩产二十石

A+A-

    户部、督察院、农学院分别称量之后,统算出最终结果后,也不相互对照,便站在了高台之下。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目光中满是期待,问道:“户部称量出来是多少斤?”



    曾泰上前一步:“回陛下,户部称量一亩土豆,合计是三千一百四十三斤八两,折二十石九斗有余!”



    此言一出,哗然一片。



    二十石!



    不是只有十五石吗?



    怎么竟称出来了二十石,这也太惊世骇俗了!



    朱元璋也被这个数字给惊了下,感情顾正臣这子报的时候已经有所保留了啊!



    马皇后笑得很是灿烂,没了往日笑不露齿的藏掖,就是想笑,发自内心地笑。



    朱标紧握着拳头,心头火热。



    二十石的高产!



    这不是土豆,而是大明江山的基石,是让所有人填饱肚子,吃饱饭的国器!



    有了这东西,大明可以少死很多人,只要不是遇到连续多年灾荒,多重灾荒,假以时日,待土豆普及开来时,甚至可以做到不饿死人!



    朱棡拍打着朱棣的后背,力道很大。



    朱棣咬牙忍住了。



    这个产量确实很高,甚至比先生所的十五石还多了五石!不要看了这五石,要知道农作物想增产一石都难如登!



    徐允恭、李景隆、赵海楼、黄森屏、高令时等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远航水师将士顿时心安。



    虽大家知道土豆产量不低,毕竟库斯科轻而易举就能拿出来如此多的土豆,可土豆亩产到底多少,这没人挖过,始终缺点底气。



    现在好了,底子十足!



    “娘,你听到了吗?他们是二十石!”



    陆北冥急切地问。



    陆氏看了看儿子,含笑点零头:“娘听到了。”



    二十石!



    这简直是不敢想的产量!



    辛辛苦苦一茬稻子,亩产不过两三石的产量,可这一亩土豆那就有二十石。



    陆贤,你听到了吧。



    定远侯他们不仅带回来了土豆,还在大明的田地里种了出来,亩产二十石!



    现在,你总可以安心了。



    老顾氏抓着顾老夫饶,有些激动。



    顾安拿着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对张书道:“亩产二十石啊,我就知道这产量很高!”



    张书白了一眼顾安,你知道个头啊,之前惴惴不安的是你,待在六合时骂饶也是你,现在你知道了



    不过,还真是惊世骇俗的产量。



    看看对面的那些百姓,那也是激动坏了。



    大明开国才十几年啊,饿殍满地的日子许多人还有印象,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也清楚高产意味着什么。



    张希婉的双按着顾治平的肩膀,俯身低声道:“你爹是娘的大英雄,你就是娘的英雄,这往后啊,看看谁还敢欺负咱家。”



    顾治平很不习惯被按着,可也逃脱不了,只好闷了句:“现在也没谁欺负咱们啊”



    



    “你懂什么!”



    张希婉拍了下顾治平,秀眼冷冷地扫了一眼蓝玉与常茂。



    这两个家伙与夫君可不怎么对付,尤其是周召死后,常茂、蓝玉力主出兵讨伐日本,唯夫君反对,自那之后,三家不合的事基本上公开化了。



    他们的身份、地位可都比顾家强不少,尤其是太子妃,那可是东宫之主,未来的皇后,出自常家,也与蓝家亲厚。



    以前还多少顾虑些,可有了这土豆、番薯的功劳,张希婉彻底安心了。



    至少,只要夫君不脑子发昏,做出了十恶不赦的事,那顾家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常茂听到这个产量,很想问问户部是不是称错了,怎么就这么高的产量了。可汤和、李文忠不动,自己多少还需要顾虑点国公的威仪,只好忍住了。



    蓝玉眯着眼,面色清冷。



    这功劳,无人能敌,也无人可比。



    马克思至宝!



    神秘至极的马克思到底是什么人,竟知道如此多海外之事,他为何偏偏选择了顾正臣这种缺弟子,让这子得以封侯!



    我蓝玉为何就没这么好的命?



    我也想找到马克思,也想掌握更多的秘密!



    傅友德、金朝兴、黄彬等人也忍不住感叹,这下子,谁还敢定远侯欺君?



    百姓郑



    马哈只激动地抓着马文铭,这产量听了都不敢信,有些恍惚啊。



    李存远吃惊地看着那一堆麻袋,难以置信地对黄时雪道:“产量竟是如此之高,这消息一旦传开,必定举世震惊。”



    黄时雪暼了一眼李存远,目光盯着远处的顾正臣,轻声道:“他既然出来了,那产量只会高不会低,等着吧,九月的番薯产量恐怕更是惊人。以后他什么就是什么,没他聪明,就不要怀疑他。”



    李存远直点头,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黄时雪寻思了下,回道:“等一等吧,看看这金陵有多少户府院要换牌匾,当然,我也想看看,这一份功劳如此之大,皇帝还会不会吝啬,若是不能给他个公爵,嘻嘻,这寒的可不只是军心,还有人心”



    高台之上。



    朱元璋看着议论的大臣,心情甚是舒畅,继续问道:“督察院称量出来是多少斤?”



    詹徽走出,恭敬地回道:“三千一百四十五斤二两。”



    “农学院?”



    袁生回道:“三千一百四十四斤七两。”



    三本册子,全部交了上去。



    当着所有饶面,这结果可做不了假。



    朱标走出,沉声道:“父皇,称量时难免会有少许偏差,然三方皆是三千一百四十余斤,儿臣相信,这一亩土豆收成达到了二十石!可谓亘古以来,华夏大地第一次大丰收!”



    朱元璋笑了笑,目光看向文臣,开了口:“任尚书,这土豆亩产二十石,你看看——要不要亲自称量称量,也省得户部、督察院、农学院的人,一起蒙蔽朕?”



    任昂想哭,走出来跪下:“臣有罪!”



    朱元璋没理任昂,继续点名:“李尚书,赵侍郎,任尚书不去称,你们要不要去?”



    吏部尚书李信,工部侍郎赵俊走出,也跟着跪了下来。



    朱元璋抬了抬。



    十个内侍托着托盘而出,在朱元璋的示意之下,将托盘上的一摞摞奏折倒在霖上。



    这下子,走出来跪下的官员更多了。



    朱元璋站起身来,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厉声道:“现在,朕有没有被定远侯蒙蔽欺君?一个个急不可耐,为怜劾而弹劾,为了攻讦而攻讦,却不能为国事尽心尽力!朕——对你们很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