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顾青天,欢迎归家

A+A-

    平阳府,临汾。



    吴一川带着斗笠,与两个老汉站在路边寒暄,问问收成与生活,正聊得兴起,班头杨威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喊道:“府尊,急,急——”



    “府尊,你是知府老爷?”



    老汉听闻,赶忙要行礼。



    吴一川拦住两个老人,目光严厉地看了一眼杨威:“何事?”



    杨威弯着腰,双按在膝盖上:“镇,镇国公来了!”



    “谁?”



    吴一川伸拉过杨威。



    杨威指后方:“收到消息,镇国公携家眷认祖归宗,现已抵近临汾不到十里。”



    吴一川愣住了:“你的镇国公,是哪个镇国公?”



    杨威傻眼。



    咱们大明还有第二个镇国公不成?



    吴一川脑子有些懵。



    顾正臣认祖归宗?



    身为前任的应天府同知,吴一川确实听了老顾氏登门认亲,知道顾正臣的根在山西,可具体在山西哪个府哪个县,没人清楚,这事顾家也不会满世界显摆,到处去。



    认祖归宗这是迟早的事,可吴一川有些不明白,顾正臣这个时候应该待在金陵才是,毕竟番薯还没挖出来呢,再认祖归宗,那也得紧张番薯先,这可是荣耀,是镇国公这一脉累世荣耀的根啊。



    舍了如此大的荣耀事跑山西来,在这个时候,不合适啊。不过,顾正臣这种人确实有许多时候并不按常理做事,他很可能还真跑出金陵了。



    吴一川对两个老汉拱了拱:“镇国公要来了,我需要去迎接下,改日再来问好,记住了,有委屈,有苦楚就去府衙!我吴一川当一天知府,就不会视百姓疾苦、冤情于无睹!”



    “走!”



    吴一川催促杨威。



    府衙的官吏衙役等早已准备妥当,甚至还找来了不少耆老,随吴一川出了南城门,迎接镇国公。



    这时候的镇国公车队不再沉寂低调,而是高调至极,前面有人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还有人鸣锣开道,后面跟着高头大马,八骑开道,后面是若干仆人打扮的人跟着,紧接着便是三顶轿子,八个人抬着行进。



    六骑护卫左右,后面跟着多达三十六辆马车,连出去好远,整个队伍人数超过了三百。



    这主要还是先期送出金陵的货物集聚到了襄陵,在车队抵达襄陵之后便加入了进来,出襄陵之后没多久,排场就开始亮了出来。



    这个阵势,轰动了临汾,同时也开始轰动平阳府,乃至整个山西!



    吴一川率官员、耆老亲迎。



    队伍停了下来。



    徐允恭站在轿子旁,言语了几句,便驱马上前,对吴一川抱了下拳:“吴知府,镇国公让你独自上前。”



    吴一川不明所以,但还是领命跟着徐允恭至了马车旁。



    帘子微微挑开。



    朱梓看了看吴一川,差点被这张脸吓了一跳,缓住心神才开口:“先生先一步去了洪洞,我们只是路过临汾,不在此处停留,不必接应了。”



    吴一川虽然不知道朱梓是哪个,可看清楚了红色圆领袍胸部与两肩的蟠龙。



    



    这衣裳,整个天下能穿的,也就只有皇子了。



    吴一川很是郁闷,顾正臣认祖归宗,又不是你老朱家认祖归宗,派皇子来干嘛,看样子,还来了两位,看这年纪,估计是潭王、鲁王吧



    “下官遵命。”



    吴一川总不能拦着。



    徐允恭见朱梓吩咐完,对吴一川道:“吴知府,先生前往洪洞之前留下过几句话,让我代为转达。”



    吴一川肃然拱:“还请徐少爷转知。”



    徐允恭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中马鞭垂了下去:“先生,平阳府乃是大府,能不能治理好平阳府,知府是关键。知府当强势有所作为,若地方知县不能做事,不敢做事,该上文书弹劾的弹劾,该奏知布政使司的奏上去。”



    “总之,今年只办一件事,那就是整顿吏治,需要有一批敢办事,能扛得住压力,为大局不惧骂名的官员上来,让那些平庸的、无能的、做不成的官员,下去!”



    吴一川心头一颤,知道顾正臣来到山西,这山西必少不了腥风血雨,凝重地点头应下,谢过徐允恭之后,吴一川走出队伍,对迎接的官员、耆老等人道:“镇国公乃是我平阳府洪洞人氏,这是平阳府人的荣耀!”



    官员、耆老听闻,确实激动不已。



    与镇国公出自一府,这出去都有面子啊。



    比如去外地,介绍自己出自平阳府时对方不知道,那就能拍着胸膛:“知不知道镇国公,我与镇国公乃是同府之人”



    何况平阳府出了如此一个大人物,日后修府治,那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还有啊,国公都是自家人了,那以后遇到点麻烦,遇到点事,他总应该照料照料吧



    吴一川抬压住众人的议论声,喊道:“只不过镇国公离乡二十余年,急切回家,故此经临汾不停,大家让开道路,送镇国公府家眷及车队离开!”



    众人虽有些不舍,都想看看镇国公,但知府发了话,加上大家谁不知道近乡情更怯?



    道路让开。



    车队缓缓而行。



    在轿子经过时,一个耆老拄着拐杖喊道:“顾青天,欢迎归家!”



    “欢迎顾青天归家。”



    人声如雷。



    朱梓听着这一声高过一声的呐喊,看向朱檀:“这就是先生在百姓中的人心,你,有朝一日,会有百姓喊我们的名字吗?”



    朱檀擦了擦鼻子:“还是不要了吧,百姓敢喊你我的名字,明咱们的名声已经臭了。你认为那时候先生会不会打残咱们?”



    朱梓哆嗦了下,点头道:“这倒也是。”



    吴鲲、陆北冥很享受眼前的一幕,沿街的百姓都在那喊着顾青天,明父亲追随的是个英雄,百姓认可的真英雄。



    现在,我们也在他的身边做事,父亲一定会很欣慰。



    车队离开临汾三里,后面还跟着恋恋不舍的百姓,甚至有些人追了十余里还没离开,也不知道是不是要送到洪洞去,要知道临汾到洪洞,也就那么三四十里路



    洪洞,县衙。



    知县肖九成、县丞王舟、主簿胡西楼正在二堂议事,衙役走了进来,禀告道:“县尊,有人持水师腰牌,要面见县尊。”



    “水师的人?”



    肖九成茫然不已。



    山西没海,和水师不搭噶,怎么突然被水师的人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