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郭荣南下
赵匡胤听闻周军出城袭击淮河渡口,立马便点齐下的八百骑兵从城南直扑渡口。
自己父亲赵弘殷虽没有被立即处斩,但被押赴汴梁也是九死一生。
相当于从死刑变成了死缓,最终能否保命取决于自己能否再立新功。
此时的唐军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们的骑兵横冲直撞肆意砍杀周军的步兵。
除了少量周军趁乱渡过了淮河,大部分都被歼灭了。
此时只要他们焚毁渡口,断了周军的归路,就算大功告成了。
赵匡胤等人的突然出现杀了唐军一个措不及。
只见赵匡胤犹如天神下凡,中的盘龙棍更是舞得虎虎生风,与其对阵的唐军几乎没有没有招架之力,很快便被其击落马下。
他这八百骑更是犹如一支离弦之箭,直接撕破了唐军的阵型。
不过唐军毕竟人多,很快就从四面八方将这支周军包围了起来。
赵匡胤暗道不好,唐军足有四五千骑,一旦他们这支骑兵被唐军困在中间,失去了冲击力,那么必然要被全歼。
此时他看到了身穿一身金甲的刘仁瞻,他高喊道:“兄弟们,擒贼先擒王,随我擒下唐军的主帅。”
完一群人便向着刘仁瞻所在的方向杀来。
赵匡胤的盘龙棍舞动得如风似电,时而横扫千军,时而点破长空,威力惊人,很快就扫清了前方的障碍。
此时,刘仁瞻也提起马槊迎战,两人便缠斗在了一起。
赵匡胤的盘龙棍带着雷霆万钧之势,每一次击打都让空气为之震颤。
而沉重的马槊在刘仁瞻中也变得轻盈无比,无论赵匡胤如何攻击,他都能巧妙地化解,并反击回去。
双方一时间杀得难解难分。
俗话“拳怕少壮”,此时的刘仁瞻已经年过五十,体力上自然比不上25岁的赵匡胤。
而且马槊这种重型兵器虽然威力巨大,但本身极其消耗体力,远远不如赵匡胤中的盘龙棍轻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明显刘仁瞻已经落入了下风。
双方也从开始的势均力敌,变成刘仁瞻苦苦支撑。
终于赵匡胤抓住会一个发力,用上部的短棍击打在刘仁瞻的后心。
刘仁瞻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中的马槊也随之落地。
幸亏周边的几名亲军及时上前,他才得以趁逃脱。
主帅负伤,使得唐军的军心开始动摇。
加之此时他们已经成功的焚烧了渡口,也算是完成了既定目标。
()(e) 于是刘仁瞻下令撤退。
为了防止被周兵追杀,副将宋喜主动率数百骑留下断后。
赵匡胤本就兵少,能够杀退唐军已是侥幸,自然是无法分兵追击。
虽然他最终斩杀了断后的雄武军都虞候宋喜,不过刘仁瞻还是成功率领唐军主力退回了寿州城。
一刻钟后,李重进才率领周军的骑兵赶到。
此时整个渡口已经被点燃,火势巨大已经无法扑救了。
这一仗周军又是大败,韩通在城北折损了两千多骑兵。
渡口这边三千守军也折损了成,幸亏赵匡胤及时赶到斩杀了唐将宋喜并歼灭了近千唐军骑兵。
总算是挽回了一点颜面。
李重进对着赵匡胤道:“我会将你的战功上表陛下,请求封赏;想来陛下定然会念在你斩将立功的份上,从轻发落令尊的。”
此时赵匡胤跪地道:“谢过大帅!”
逃过淮河的周兵很快就将周军战败的消息带回了汴梁。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此前赵弘殷损兵折将就已经引起了诸多不满,要求严惩赵弘殷的呼声不断。
若非是郭威压着,他早就人头落地了。
周太祖郭威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
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
在五代握重兵的将领,推翻前朝自己做皇帝的故事一直都在不断上演。
所以这些将领的家眷都会留在京中作为人质。
就郭威而言,他本身并没有反意,但已经属于“功高震主”了。
汉隐帝刘承祐也是昏了头,居然杀了郭威的全家。
郭威发动兵变,攻破汴梁,推翻后汉隐帝。
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
广顺元年(95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
其实黄袍加身的始作俑者是郭威,只不过后来的“陈桥兵变”更加有名而已。
虽然郭威当上了皇帝,但是没有了亲生儿子可以继承皇位。
就目前来看有望继承后周帝位的有三个人选。
一个是郭威的亲外甥李重进,另外两人则是郭威的养子郭荣(后世称柴荣),以及他的女婿张永德。
就亲疏而言,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有着血缘关系。
郭荣虽然是养子,但也是皇子,同样是享有继承权的。
()(e) 郭荣本姓柴,生性谨厚,经常帮助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其姑母柴氏无子,便收其为子,改名郭荣。
郭荣很早便是郭威的养子,早年郭威家境并不富裕,郭荣经常外出经商补贴家用。
如今郭威的亲子皆被杀,郭荣是他名义上唯一的儿子。
张永德则是郭威的女婿,相对来关系最远。
郭威称帝后,重新改组了禁军,以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殿前都虞候。
郭荣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很显然在郭威心中,张永德的份量最轻。
不过在养子郭荣同外甥李重进之间可能还有所摇摆。
这次派李重进率军南下其实也算是对他的一次考验,显然李重进的表现令其很不满意。
不久后李重进的奏报也到了。
此战周军折损了4500人,仅歼灭唐军千余人。
不过赵匡胤表现出色,斩杀唐军大将雄武军都虞候宋喜,李重进请求念在其功劳从轻发落其父赵弘殷。
于是郭威决定将赵弘殷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这时宰相冯道道:“我朝新立,本不应大动干戈。”
“本次南下只是为了配合南楚同吴越扼制日益强大的唐国。”
“根据如今传来的消息,唐国在常州布置了重兵,已经击退了吴越国的进犯。而南楚方面,边镐也得到了李景遂的支援,我们将唐军主力吸引到淮南的目标并未达成。”
“我大周在寿州同唐国激战一月有余,损兵七千,实在是不宜再战了!”
“臣请陛下下令撤军!”
冯道的话,很快便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附议。
这时回京的郭荣道:“冯相所言有理,此时再同唐国在寿州周旋的确没有意义!”
“但若是我军就这样撤退,岂不是助涨了唐国的气焰?”
“儿臣以为,此时我们应该继续在徐州一带增兵,做出进攻楚州的姿态。然后再向唐国施压迫使其赔偿我们一些钱财物资,而后我们再撤兵。”
郭威道:“皇儿所言甚合朕心,我大周必须要以战促和。令淮阳王符彦卿领兵三万进驻徐州,做出进攻楚州的姿态;镇宁军节度使郭荣去寿州前线主持同唐国的战和事宜!”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收藏、评论、打赏、追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