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沧浪县狱中救孤女 慕州城两番解君危(上)

A+A-

    是日酉时不到,清漪悄悄来至柳府,隐身于柳默所居馨兰苑厨房之梁上。

    柳权平日多在万金苑,其他各苑各自备有厨房,除非逢年或节下,平时并不一处用膳。

    厨房内只有秋棠并几个丫鬟婆子,各自忙活,并无甚异样。

    待到准备妥当,端至房中,柳默屏退众人,关了房门,清漪转出,细细查看,并未有可疑之处。

    第二日亦无甚不妥。

    第三日时,清漪提早一个时辰便隐身于梁上,厨房内并无一人。约莫半个时辰后,只见一个珠环翠绕的妇人推门进来,蹑蹑脚地走至橱柜前。

    清漪初寻得柳默时,常悄悄来柳府探望,对柳府之人也略知一二。

    看此人,正是柳权的第三个妾室陈氏,柳占生母。

    那陈氏轻轻打开柜门,取出一罐盐来。又自袖中拿出一个黄色纸包,打开来,里面是些白色粉末,将之尽撒于盐罐之中,再拿勺搅匀。

    一切妥当后,将盐罐再放回原位,掩了门悄悄离开。

    清漪自梁上飞身下来,拿出盐罐细细查看,果然是巫宁散不错。

    想不到此人竟将它撒在盐罐之中,其色其状皆极相似,断难察觉。

    这盐罐甚满,想是新换上的,怪道前两日并无异状。

    清漪将些许盐用纸包了,藏于袖中,再至柳默房中,他今日官中值日,尚未回转。

    馨兰苑虽也有一个厅,但厅中人多眼杂,多有不便,是以这几日,柳默皆吩咐将饭菜摆放在卧房中。

    这卧房还兼着书房,甚是宽敞。

    房中只有些必要的家具桌椅,一应摆设皆无。

    墙上四面皆干净无物,只挂着一副旧画,画的是深山中,大松树下,两个老者着棋。

    书桌上摆着一方端溪古砚,青铜笔架上挂着两支宣笔、三只湖笔,并其他几支毛笔。

    桌上一张生宣上,一幅墨色梅花,方才画得一半,疏枝伸展、几朵梅花点缀其间,已深得其韵。

    等候之间,清漪闲来无事,提起笔来,在那枝条上,添了两朵的梅花。

    停笔后,又后悔不该多事,但已着了墨,只得任由他了。

    稍时听得门外有人走动之声,清漪忙隐身至屏风后。

    柳默与一人行至门前,只道:“今日疲乏,可来日再议。”

    那人也便告辞而去。

    柳默独自推门进来,并未见清漪人影。

    转至书桌前,却瞥见笔墨似有人动过,再细看纸上,多了两朵的梅花,因此笑道:“还不出来吗?”

    清漪自屏风后转出,面色微红,施礼道:“毁了柳公子丹青,还望见谅。”

    柳默见她面泛红润,心下微动,然只轻声道:“哪里,正点到好处。”

    提起笔来,将剩下半幅一并画完。

    既完成,提着笔向清漪问道:“可取个什么名好呢?”

    “公子佳作,不敢妄言。”清漪摇头道。

    柳默望着她片刻,放下笔,道:“罢了,容后慢慢想来。”

    敲门声起,秋棠在外道:“二公子,可用膳吗?”

    “摆到房里吧。”柳默道。

    清漪仍然隐身至屏风后。

    这边秋棠带着几个丫鬟摆放整齐。

    待人走尽,清漪再出来。

    方才竟忘了要事,清漪自袖中取出那包盐,与柳默同看。

    在细细查看各式菜肴并汤水,皆有此毒,只是药量都甚少。

    ()(e)  “此人心颇深。不知是何人所为。”柳默道。

    清漪将那时所见,一一告知。

    柳默听后,不知陈氏为何有此一举。

    想来那陈氏与自己并无仇怨,为何下这般毒。

    清漪也无头绪。

    当下也不便声张,清漪道:“晚间我与你将盐再换过,短期内可以放心饮食。”

    柳默点头称是。随即拿过一个罐,随意捡了些菜肴,交予清漪,嘱她带出府外扔掉。

    “明白。”清漪便接过在。

    收了罐,便起身告辞。

    柳默只吃了些甜羹,其他皆未动。

    晚间清漪仍回柳府,将盐换过,并告知柳默,方回转城外。

    清漪走后,柳默反复思忖此事,不知陈氏为何加害自己,只是毫无头绪。

    再看那书桌上疏枝墨梅,略一思忖,提笔写下四个字:“清梅点漪”。

    自关鹂走后,转眼已是十日有余,毫无半点消息。

    清漪暗觉不妥,欲往沧浪县走一遭,看个究竟。

    想起那日月下作别之际,柳默之言,便来至柳府外。

    虽近来与他颇有往来,只是自己一个孤身,又是女子,不便拜访。

    她知柳默这个时辰多往官中,是以只在府门外远处等候,候得柳默出来,从街角拐出,与他道别。

    柳默听她言道要前往沧浪县看望关鹂,便要同去。

    清漪却道:“只是去探访一下,并无甚大事,我一人便可。”

    柳默也不坚持,随即两人道别,各自走开。

    清漪出得城来,立即加快脚步赶往沧浪县。

    此时已是暮春天气,山间偶然有半开半落的梨花点缀其间,雪白晶莹,隐于两面青翠的山木之间,更显芳姿。

    然而清漪心下记挂着关鹂,不知她可安好,也无心欣赏此景,只顾向前飞奔。

    行至半途,忽闻得身后马蹄甚急,回头看时,柳默骑了玄夜赶将过来,左还牵着后面一匹白马的缰绳。

    及到近前,柳默勒下两匹马,道:“百里姑娘走得好快。”

    “柳公子为何到此?”清漪诧异道。

    “早间有些公事未了,如今皆已妥当,所以赶来。”柳默道。

    事已至此,清漪也不再推辞。

    柳默将白马牵过来,清漪翻身上马,两人同往沧浪县而去。

    沧浪县距离慕州并不甚远。

    两日后,二人便已到得沧浪县城。

    二人先至府衙询问,近日可曾有个十八九岁的蓝衣姑娘来过,众人皆道并不曾见过。

    清漪便欲去拜访县令汤远。

    先写了拜帖递进去,署名却是宜州横河绸缎商方城。

    柳默进去拜访,清漪只在县衙外等候。

    柳默在厅前等候多时,那汤远方自后堂踱出。

    双方寒暄已毕,汤远道:“汤某与方公子素未谋面,不知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柳默也不与他拐弯抹角,道:“我有一个妹妹,前段时间离开横河,至沧浪县寻亲,今日偶然到此,特来探望。”

    “你的妹妹与我汤某有何相干。”汤远微微变色道。

    也不容多,起身便要送客。

    柳默见他脸色变化,知道事有不妥,又道:“我这妹妹名唤关鹂,大人可有印象?”

    汤远顿了一会儿,道:“有故人之女亦唤此名。”

    “妹妹早年与汤家结下姻亲,大人可还记得。”柳默道。

    ()(e)  “确有此事,只是多年未有来往,不知老友现今可安好吗?”汤远笑道。

    “关家二老之事,汤大人未曾听吗?”柳默道。

    “未曾听,有何事?”汤远只道。

    柳默知再多无益,只道:“关家二老已然病故,如今只剩关鹂妹妹一人。既然她未至汤大人处,那在下不便打扰,就此告辞。”

    “慢走,不送。”汤远道。

    柳默出得汤府,将方才情形与清漪,道:“你看如何?”

    “他一味只不知,也无法可想。”清漪皱眉道。

    “难道关姑娘确实未至?”柳默道。

    “且随我来。”清漪道。

    清漪带着柳默来至后街无人之处,将包袱递与柳默,自己坐于桃树之下,驱动百里香阵。

    柳默便在旁静候。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清漪起身,道:“已有了。”

    “怎知?”柳默道。

    “当日与关姑娘别时,我曾与她一个香袋,那香袋之中,装有我自制香粉,我若驱动香阵,百里之内,必能循香知位。”清漪道。

    “当日你怎知有今日之事?”柳默奇道。

    清漪一时默然,片刻方道:“世间之人,皆知贪慕富贵,厌弃贫贱。那关家初结亲时,汤远不过是个秀才,如今已是县令。这关家二老突然病故,关姑娘无依无靠,那汤家若是个良善人家,也就罢了,若是那等一味攀高附贵之人,只怕此事难谐。”

    柳默听了,也默然不语。

    “若只是退亲,还是事。”清漪又道,“这等所谓的读书人,最好虚名,只怕为了遮掩此事,行些恶事,那关姑娘可就”

    “世人之心,实是难测。”柳默亦叹道。

    “如今香味传出之处就在不远,可先去一探究竟。”清漪道。

    柳默点点头。

    清漪在前,柳默在后,不一时寻至一处,却是县衙牢狱所在。

    “关姑娘在这里?”柳默道。

    “香味确是从这里飘出。”清漪点头道。

    “白日不便,还是待夜间再探吧。”柳默道。

    清漪点头称是。

    “若关姑娘果真在此,”柳默略一沉吟,道:“你我只怕不便住店”

    “我不妨事,便随意哪里都可歇脚。”清漪笑道。

    柳默点点头。

    当下二人先至店用了晚膳,喂了马匹,便来至城外水畔坐等时辰。

    暮春时节,夜来风中尚有一丝凉意,柳默自马上取下一件薄薄的蓝色斗篷,与清漪披于肩上。

    清漪住惯山间,又有些修为在身,其实并不觉寒冷,只是,这斗篷上隐约透着他温暖的气息,一时醉于其中,也不舍得推辞。

    两人并排坐于水侧,柳默道:“不想这汤远竟这等无情。”

    “世上少颜回之属,多汤远之辈,这本也是常情。”清漪叹道。

    柳默闻此言,一时亦无可辩驳。

    两人默然同坐,只静静听那水流潺潺而过。

    柳默原不喜言语,若与人一处同坐,难免要花些心思寻些话来讲。

    而今与清漪同坐水边,月色如银,花影摇动,只觉风静水轻,似乎并不需要什么。

    清漪只觉这样坐在他近旁的日子已隔得太久太久,此时,只想静静地享受这久违的相聚,亦并不言语。

    两人不发一言,只同看这月色花影、听这虫鸣水动,而心意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