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哪来的百万大军,百万大军!
听了魏中贤的上奏,胡亥直接现场表演了一个“笑容消失术”!
兄弟们,绷不住了,真的绷不住了啊。
胡亥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烽火戏诸侯”,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不是,谁告诉你们这是军事演习的啊?
不是啊,真不是。
你们千万别误会。
朕真的只是在单纯的戏弄你们!
没有任何别的深意!
靠!
你们能不能别胡乱理解啊!
还有。
朕就随随便便点了一把火,想着戏弄一下军队,让将士们心怀怨恨。
你现在居然告诉朕,咸阳来了一百多万军队?
全都是来救驾的?
难道就没有来浑水摸鱼的吗?
难道就没有来趁作乱的吗?
合着些军队全都是忠于大秦的是吧?
不能吧,不能吧!
不是好的暴秦统治不得人心的吗?
不是好的大秦军队离心离德的吗?
不是好的大秦穷兵黩武、后劲不足的吗?
哪来的百万大军,百万大军(颤声)!
胡亥感觉自己都要哭出来了。
这么下去,朕的大秦可怎么亡啊!
。。。。。。
看着胡亥“痛苦”的表情,魏中贤不禁赞叹。
还得是陛下,居然能够想出“烽火阅兵”这么高超的练兵段。
高,实在是高。
堪称大秦军神。
哪怕是吴孙子、齐孙子再生,也不过如此了吧。
大秦的军队,除去长城、岭南两个军团近期进行过开疆拓土的对外战争,其他的军队已经太久没有打过仗了。
承平日久,昔日的虎狼之师都已经快成了喵喵大队了。
军队中暮气日重,锐气丧失,日益腐朽,丧失了往日的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却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今,陛下一场奇妙的大练兵,直接盘活了大秦军队,振奋了军队的士气。
在这此阅兵当中,魏中贤似乎又看到了昔日那支横扫六国的大秦锐士的影子。
陛下的行为,看似是年少无知的荒唐任性之举,实则暗含深意、大有文章。
()(e) 陛下继位之后,一直蛰伏宫中不出,看来是在憋大招啊。
如今陛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真是了不起,了不起啊。
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精明的帝王呢?
不愧是先帝的皇子!
诶,陛下为什么突然开始抽自己大嘴巴子?
这是什么新型的爱好?
嗯,一定是在用自虐的方式,鞭策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不愧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圣明君主!
哪怕已经如此成功,也绝不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这才是人主该有的样子啊!
先帝,您看到了吗?
我大秦后继有人了!
。。。。。。
胡亥骊山“大阅兵”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天下。
中丞相府邸。
赵高正与弟弟内史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一同大声密谋。
只听赵高道:“我是真没想到,这个皇帝竟然有如此的段。”
“他先是大肆贬谪重臣,利用我将蒙氏踢出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将权力牢牢的把握在了自己中。”
“随后又设立内外丞相,一桃杀二士,让李斯这个老臣制衡我这個中丞相,让我们这两个昔日一同推他上位的盟友反目内斗。”
“接着又设立十常侍,分我这个中丞相的权,确保了我不能牢牢掌控中宫,分裂了宦官的力量。”
“其后,又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组织,他自己直接管辖,监察百官和天下臣民,连我也不能插。我得到消息,锦衣卫都已经查到你们头上了,你们两个给我收敛着点。”
“最后,再来一招烽火都试,将军权牢牢抓在中。”
“哪怕是先帝十八岁时,也没有如此腕吧。看来,我当初真的是看走了眼,居然觉得胡亥是个懦弱无能好控制的皇帝。”
“这个皇帝不好惹,我们的计划必须要延后了。”
“哎,难道他这些年一直都在藏拙吗?”
。。。。。。
外丞相府。
李由、李甲二人站立在父亲李斯面前。
李由叹息了一声,吐槽道:“父亲,陛下速来行事放荡不羁。但这一场烽火,无论如何,都属实有些过了。”
()(e) 李斯恨铁不成高的看了长子李由一眼,训斥道:
“你懂什么!”
“你已然是当了郎中令的人了,怎么见识还如此的短浅。”
“哎,也罢,毕竟你还年轻,道行还浅着呢。”
“为父告诉你,这件事可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陛下是在下一盘大旗,这次不过是一次的试探罢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如今你们两个都是位居高位的人了,要学会从高处着眼,做通盘考量。”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不久之后,许多将领都会被调整岗位,许多军队都会变化驻地,大秦的军事格局将会彻底重塑。”
“陛下所谋甚大啊,恐怕是比先帝荡平六国更加宏大的伟业。”
“倒是便是伱等立功之,到底,父亲老了,我李氏的未来,要靠你们哥俩。”
闻言,李由恍然大悟,一脸激动。
而李甲神色默然,他想不明白,能躺平为什么要奋斗啊。
。。。。。。
与此同时。
会稽吴县,项氏宅邸。
自从返回江东之后,项梁与项伯便开始召集项氏族人,秘密集会楚国旧贵族。
积蓄力量,等待时。
当听到胡亥轻易便召集了百万大军时候,项梁摇了摇头,道:“大秦气数未尽,我等只好暂时蛰伏了。”
项羽则一脸恨意,目中喷火,一杆长枪都快要耍出火星了。
淮阴城外,淮水之畔。
一个身着布衣、形同乞丐,但腰间佩剑的落拓青年,正与一位洗衣漂母相对分食。
他激动地讲述着百万秦军聚骊山的故事,眼中满是艳羡之色。
下邳城外,沂水桥上。
一个道人打扮的瘦弱青年,正握一卷兵书,正在细心研读,并不是的咳嗽两声。
看的出来,此人的身体不太好。
当听到身旁的闲人们聊起骊山秦军的威势之时,少年眼望着颍川的方向,默默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