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一场洪水滔滔
一场飓风伴雨,惹得周遭洪水滔滔。
陈霸先等在雨住的那一刻,带着人马立即奔赴战场。
然而由于多处都是洪水,行进十分不方便。
这时候,就要得益于之前的准备了。
冼英与陈霸先当初商议,就怕飓风当真来临,一面将人马往山洞撤退,一面加紧制作木筏。同时,从周边亦紧急征调无数船只,将之藏于山中。
除了少数被洪水冲刷走的船只,其余因为系得牢固,皆都保留了下来。
这样,人马一旦出发,到了指定地点,取了木筏船只,操桨而行,尽往陈文玉等大营划去。
沿途都是水,若非有这些代步工具,只怕还没有接近贼人自己一方就要先行崩溃了。
陈霸先与冼英,还想先行会合兰裕等,不想兰裕早不知踪迹,只救了千数的士兵,往回送去。
他们不敢耽搁,一面派人搜寻,一面则将所部人马赶往贼营。
除了少数抵抗,其实大部分几乎全都成了俘虏,要么了无踪迹。
等到天色泛白,陈霸先等也已接收败军数以万计。
所剩的贼人,散的散,亡的亡,为数不多的数千则跟着陈文玉与宁巨二人往高丘处躲去。
面对滔滔的洪水,以及败散不知何处的人马,陈文玉二人心情极其的沉闷。
“无事,我兄长有三万人马将至,等洪水退后我等与之会合,再战不迟。”
宁巨还在安慰着陈文玉,哪里知道,他兄长宁逵派来的探马也已经赶到。
并告诉了他一个不好的消息。
本来,昨晚宁逵所部三万人,将要穿过开山,因为雨天,不得不暂时停止行进。
他还道这场雨下不了多少时候,当会停下。
不想,雨越下越大,且还伴着一场大风席卷,不但将营帐吹飞,山洪亦随之而来。他们才知是发生了飓风,还想要撤退哪里来得及?
等到雨停了再行收拾人马,死伤不下数千,冲散又不知凡几。
所剩也只不过万余而已。
宁巨听来,脸如死灰,跺足道:“如此,不战自溃矣。”
陈文玉叹息不已,想到这场飓风来临,只怕其之合州俚人亦将受到不影响。
()(e) 也因此,他已无心继续留在这里了。他与宁巨商议,还想着等洪水退去,收拾人马,且各自回去。
宁巨听来,亦是无奈,唯心不甘。
只眼下,他们人马被截做数段,居于各个山头,如果冼英等此时来攻,只怕他们唯有等死的份了。
只希望洪水快点退去,而冼英等被阻不能前来。
冼英等有船只等工具,在水上根本不需畏惧,也难以受到阻拦。
唯一让他们停滞不前的,则是这些因被洪水冲散在各处的贼兵。
只要不反抗,他们皆都将之接到船上,然后统一往高处送去,搭建帐篷以安置。
同时,送出食物,喂饱他们。
这样一来,他们的行动速度也就慢了起来,而那些跑得远的如陈文玉等人,也就不在他们关照的范围。
陈霸先分出陈擬等一部数十条船去找寻兰裕,也终于找到了。
兰裕等当晚被飓风所袭,心下亦是骇然。
当时所部将士等皆劝兰裕撤回山洞,也许还来得及。
然而,兰裕错误判断形势,以为大雨不会一直下,更不能对他所在的营垒撼动分毫。
谁知,半夜风雨大作,他所在的帐篷被吹翻,兰裕也因之狼狈逃亡。
他带着心腹等急行,在黑夜里根本辨别不了方向,没奈何乱走一气。
看看有一处高丘,头顶有山石可以稍稍避雨,也就停止不前了。
哪里想到,他所处正上方亦有松散山石。等到山石滑坡,哗哗滚落,跟随兰裕身边的士卒由千人一下子锐减至数百。
又有许多士卒不知所踪。
等到白天,兰裕身边所剩不过百数,而周围被山石包围,山石又形成低洼的水塘,中间注满水。兰裕等试着去泅,淹死又不知几个。
偏偏他们跑的远,不在冼英等所行经之地,水又不知几时退,皆都恐惧不已。
而也就在兰裕等绝望时,陈擬带着人马划水到了这边。
“速来载我!”
听到叫唤,陈擬等皆都聚拢来。
只是陈擬尚未见过兰裕,并不认识,但叫人问:“尔乃何人?”
()(e) “吾乃高州刺史兰裕,尔速速来救!”兰裕也顾不得其他,高声答话。
“是兰裕贼子!”
陈乔当日恳请兰裕发兵,兰裕非但不理,且还言语相讥。
陈乔如今仔细一瞧,果然是兰裕不错,便要拔刀而出。
被陈延赶紧拦住,道:“五弟,不可鲁莽!”
低声与他道,“彼辈无罪,若当着众人面击杀,则必为朝廷所怪,是连累父亲。要杀他,只待其罪昭昭,则朝廷不但不见怪,亦为天下人心所快!”
陈乔听来,不再冲动。
但将船只靠近,亲自请了兰裕登舟。
兰裕只管催促快些回去,哪里理会他们是些什么人?
陈乔按剑上前,讥道:“想不到我等寒门今日居然有救将军一命之时。”
兰裕抬头看了陈乔、陈延一眼,突然间认了出来。
“是你们”
想到最后关头还是被当初自己所讥讽的两个寒门子所救,心下不是滋味,脸上臊得慌,只不做言语,气势也顿时没了。
陈擬毕竟沉得住气,只淡淡看了一眼,也不做声。
也幸好陈乔被陈延看住,否则性起杀了兰裕,只怕不好交代。
他们一行回了城外大营。
营内,冼英等清点俘虏,前后居然达到一两万之人。
这一下,确实犯愁了。
陈霸先找到冼英,问冼英准备如何处理这些俘虏。
冼英其实心里早已经有了打算,她屏退众人,与陈霸先语重心长的了一通。
无非是这些俘虏皆是俚人,不忍相残,欲交还陈文玉等。
陈霸先倒是颇为欣赏冼英这个想法,点头道:
“我从俘虏口中得知,有钦州宁逵一部数万人不日将至。我曾与其相识,若妹欲讲和,或者我可先行写书一封与宁逵,以询其意。如此,再商议其他不迟。”
冼英听来,喜上眉梢,连忙点头:“若能化解三家仇怨,陈大哥你对我俚人之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