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图谋英资洋行的开始

A+A-

    第45章图谋英资洋行的开始



    与霍营东谈好后,杨文东回到长兴大厦后,叫来了郑志杰,问道:“海军旧址那块地谈的怎么样了”



    郑志杰回道:“还在与港府谈价格,我这边报价900万,港府则是要050万,我估计最后会在950-000之间成交。”



    “半年前霍营东竞拍的价格可是650万,这一下就让港府损失差不多00万了,也不知道他们后悔不。”杨文东淡笑道:“倒也是让霍生少损失了这么多钱,可能都是好事了。”



    港府虽然收回了土地,但之前拿到的钱还是要退回的,要不然就是明着抢劫了,纵然他们心里可能是想这么做,但实际上也是不敢的,真要这么玩,立刻成为全球笑柄,甚至全球资本都不敢来香港投资了。



    郑志杰道:“难,毕竟为了zz目的,损失一点钱也算不了什么。”



    “随他了,反正我们死压价就行了。”杨文东又问道:“那对于后续建设有没有什么要求时间方面”



    郑志杰回道:“港府那边在这方面有了让步,只要求我们在3年内动工,5年内竣工,容积率方面,给的是2。”



    “3年那行,这个可以答应。”杨文东点点头道。



    眼下965年底,再过三年就是6年底了,而香港的地产市场,其实在6年初就开始逐步恢复了,那个时候建房子正好。



    而容积率方面,2已经算很高了,这块39万尺的地皮,能够建一栋4万尺的大厦,约5万平方米,或许对比前世的很多大厦不算很大面积,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即使是中环,也都普遍20层建筑。



    郑志杰回道:“那好,这样的话,只要价格谈妥,这件事也就定妥了。”



    “嗯行。”杨文东点点头道:“地皮买下来后放着就行了,然后地产公司的核心还是在新加坡,尽快将那边的酒店与广场建好。”



    “明白。”郑志杰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除了地产,港口这一块,也要派人跟随新加坡那边的人进行学习,另外,你也派人跟霍营东联系下,我和他达成了一个合作,是这样的”



    郑志杰也是认真的听着老板的描述,随后道:“这也没问题,资金方面我这边出,反正我的中还有不少港元,可以借着这个会直接找汇丰兑换美元;



    而如果能够参与一个货柜码头港口的建造过程,对我们未来进军港口运营产业,也是意义重大的。”



    如今从老板的意思来看,长兴集团未来必然大规模投资集装箱码头,这的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会,新产业能够给新人、新企业提供会。



    只是这个产业很有挑战,不是在香港建房子那么简单,虽然都能外包,但作为经营者,如果知晓具体情况,那也会方便很多。



    “对,这是我看重的。”杨文东点点头道:“这个合作我不指望赚多少,能够学到相关经验,然后以后等香港这边建货柜码头了,我们再参与,也就方便多了。”



    “等这次地产危过去,港府有钱了,社会各界有信心了,估计香港货柜码头就要开始建了。”郑志杰也道。



    杨文东道:“再不建,恐怕以后亚洲贸易中心的位置就没了,现在全球都在搞货柜化了,不肯进步的就只会被淘汰。”



    郑志杰又道:“可惜,香港的码头都是英资洋行在控制,要不然,我们收购一家,后面运营也就方便多了。”



    虽然现在的码头与货柜码头不一样,可除了装卸货模式,其他方面还是差不多的,比如提供船舶停泊、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确保船舶的安全进出和停泊、货物装卸计划(集装箱也需要有计划)、船舶进出港、船舶物资供应、码头管理等等。



    这些都是很复杂的,新企业就算能够大规模挖人,前期也必然有很多磕磕碰碰,而船只运行又涉及安全,出了一次事就是国际大事



    “英资”杨文东想了想道:“现在香港三大码头,怡和控制九龙仓码头,太古控制太古码头,黄埔集团控制黄埔码头;



    怡和与太古实力不低于我们,下不了,黄埔倒是一个不错的对象。”



    0年代香港之前的三大码头,很多人不知道,不过他们的码头在未来可都是香港著名的建筑,分别对应的是海港城、大古城、黄埔园;



    其中海港城是全港最大的商业广场,年入百亿租金,全球罕见;



    太古城则是0-0年代初全港最大的住宅项目,且位置优越,为太古集团赚取了十几亿港元,也是未来太古地产能够成为全港前十的根本原因。



    至于黄埔园,是0-90的最大住宅项目,李嘉成靠着它赚了大几十亿。



    



    不管是拿下这些熟练员工,从而帮助自己以后进军港口业务,还是拿下港口物业,等货柜码头开工后,就可以寻开发地产,都是血赚的。



    “杨生,你想收购黄埔集团”郑志杰大惊道。



    杨文东问:“黄埔集团的市值多少”郑志杰回道:“我前段时间看过,好像000多万港元,这个市值倒是不高,可英资控制了5成以上的股份,我们想下,除非能够服他们董事会,来一次善意收购。”



    “估计不行。”杨文东想了想道:“但恶意收购更行不通,先不金融上能不能成功,就是港府、汇丰、怡和这些人,也不会同意华资对英资的恶意收购的。”



    zz上的因素,就决定了不能在这个年代做这种事,但应该可以提前谋划了,毕竟也快到6年了,一年多时间,对于大集团的计划来,也不算很长。



    “是啊,港府目前虽然表面上维持公平,但如果华资英资在某个领域发生竞争,那大概率还是会打压华资的。”郑志杰接着道:“年初的银行挤兑,虽然不是港府推动的,但故意的不作为,就足够了。”



    作为政府,很多时候装死,就能造成很大群体性打击了,表面公正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还不会被人抓住把柄。



    杨文东想了想,随后拿起电话呼叫助理:“阿英,让方先名来一趟。”



    方先名,是长兴金融公司的负责人,这段时间一直负责投资、收购方面的业务,不过眼下还没到6年,所以很多进展也不多,目前其主要业务就是收集全球金融信息、以及整理集团内部的各种金融资产等等。



    很快,方先名赶到后:“杨生、郑生。”



    “方生。”郑志杰点头示意。



    “坐吧。”杨文东挥示意:“事情是这样的”



    听着老板与郑志杰将事情完后,方先觉回道:“黄埔集团的确是没办法收购的,虽然它们的股权虽然不集中,但都在英资中,我们想收购,他们内部肯定会通信。



    而黄埔集团虽然是上市公司,但上市也没几年,流通股票不多,我们就算全收购了,也没用。”



    “那就只能通过其他方法了。”杨文东想了想道。



    当初自己收购屈臣氏,跟这个性质还是不一样的,前世的屈臣氏规模很大,但60年代只能是一个公司,要不是其历史悠久外加对涉及香港的民生产业,不然根本就没几个人知道。



    而港口,可是香港经济的核心,哪怕是排行最低的港口,也是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是英资控制香港经济的根本,让香港华人做制造业,然后英资控制港口收购,实在是太轻松了,躺着赚钱。



    如果不是未来内地与西方较好、英国逐步衰败,那这一层寄生关系,可能永远也打不破。



    方先觉与郑志杰对视一眼,问道:“杨生,什么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中型英资公司,先入股获得一定的股份,然后再让他去投资黄埔。”杨文东道:“这样一来,也算是我们间接控制黄埔了。”



    既然没办法自己直接下,那就找一个代理人,很多欧美资本就喜欢这样操作,因此,他也很快想到原先历史上,和记先入股黄埔,然后找会将其吞并,并成为了前世最著名的和黄集团,位列四大洋行之一。



    自己或许也可以参考这个路径。



    “先控制英资,然后再操作”方先觉问道:“杨生,这样做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直接获得黄埔码头的相关权益,”



    长兴集团可不是为了利益投资的,要不然何必选英资,这个投入的目的是为了码头。



    杨文东道:“我知道,现在想直接控制黄埔码头目前来不太可能,但现在做好第一步,等以后有会,再考虑下一步;



    涉及到收购英资大企业,不会那么容易成功的,只能先徐徐图之。”



    主要是zz原因,要不然怎么着也是有可能成功的,黄埔集团在早期规模很大,但这些年来,也逐步没落,要不然原先历史上最后也不会被和记吞并了。



    方先觉见老板已经决定下俩,于是便问道:“那杨生,我们选择哪一家英资”



    p:求月票



    可能有人会觉得港府的“自由市场”策略不会管英资被华资收购,但根据资料在0年代之前,也有一些很强势的华资企业如何家、郭家、张家、利家等,都没有触碰英资传统产业,所以如果发生华资收购港口电力这些英资,港府会不会干涉,没人知道,



    但华人资本也不傻,估计也是有原因才让他们没往这个方向发展,再加上香港华人企业很难上市,那个时候排斥很强,所以本书就默认0年代之前港府会保护这些英资核心产业,也没几年了,本书绝对会提前一些历史的,不会跟着史书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