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你想学荆轲?
“太子请看,这是”
话还没完,李承乾直接起身后退:
“做什么?你想学荆轲来个图穷匕见?”
“不、不、不是!”
金春秋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摇头:
“下臣只是想给太子殿下看看吾国史书,上面清楚记载吾等都是诸夏之民。”
“你在胡言乱语什么?新罗跟诸夏有何干系?”
李承乾接过书放在桌案上缓缓摊开,随着看的越多,眉头也越来越紧:
“商纣王之叔箕子?不会吧!真的假的?”
李承乾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舅舅,你读书多,殷商箕子曾被周武王封为朝鲜侯?其封地就是如今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
“是啊!史书上都这么写!”
“闭嘴!没问你,谁知道你们史书是什么时候写的?我看这笔墨像是昨天的。”
金春秋眼神巴巴的看着长孙无忌,脸上充满了祈求之色。
长孙无忌没去理他,而是看着李承乾回答:
“臣才疏学浅,并未在”
话还没完,就看到李承乾一脸幽怨的表情,立刻换了个法:
“臣并未在史书见到此事,不过,在与孔祭酒一次交谈中得知,箕子带着五千多人往东而去,并在那边教化当地野人。
若东面没有别的地方,那应该就是新罗等国所在地,他们是诸夏之民也是理所当然。”
金春秋快速回头:“太子殿下,东面是海,吾等真是诸夏之民。”
“行吧!”
李承乾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自己选的路,哪怕跪着也要走完。
既然孤已经出大话,不帮你们也不过去。”
话落,李承乾起身恭恭敬敬对李世民行礼:
“阿耶,儿子请你下诏斥责高句丽国王,让其罢兵!”
“无用!如今是渊盖苏文掌权!”
“无妨!”
李承乾眼神一凝:“占据诸夏之地,虐杀诸夏之民,还不听大唐诏令,这是在造反。”
“可!”
“多谢大唐皇帝陛下!多谢大唐太子殿下!”
金春秋眉眼间的忧愁瞬间烟消云散,看向李承乾的目光越来越和善。
李承乾也是咧嘴一笑:“使者,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e) 何为德?让人心服口服的行为才叫德,吾等都知新罗之民亦是诸夏之民,可将士不知、天下万民不知、新罗黎庶也不知。
东征将士若是战亡,需要新罗国抚恤,还需要新罗建个庙宇,专门用来祭祀死去的大唐将士。”
“当然!”
金春秋想都没想便答应了:“请太子殿下放心,所有攻伐高句丽的将士,永享新罗万民香火。”
“好!诸夏亲昵,诚不欺我!”
李承乾大赞:“使者,此事之后,大唐会帮新罗教化民众。
你回去时把切韵带回去,让新罗黎庶学学大唐官话,将来要是遇到危险,也可以向大唐将士求助。”
“多谢太子殿下,新罗必不负大唐,永远不会与大唐为敌!”
“如此甚好!使者且安心休息,高句丽蹦跶不了多久!”
金春秋走后,殿中响起阵阵咳嗽声,一向不服李承乾的于志宁再次开喷:
“太子殿下怎可欺骗邻国?”
“我骗什么了?”
“将士抚恤之事自有朝廷,何须他国?
子曰: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李承乾一脸不屑:“你有钱,你来出抚恤,还厚往而薄来。
中庸还继绝世、举废国,要不要给前隋弄个封地?
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痛是吧!我没让新罗国出粮草已经不错了。”
“可大唐明明已经准备出兵!”
“谁的?”
李承乾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我怎么没收到诏书?
怎么?我不是太子了?这么大的事都要瞒着我?”
侯君集也出声附和:“我也没收到诏书,于大夫是哪里听到这种流言?”
“我也没听到!”
“”
听到一众武将出声支持,于志宁黑着脸退下。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淡淡开口:
“太子,新罗黎庶不是大唐万民,不可一视同仁。”
“阿耶何意?”
李承乾一脸肃穆:“新罗之民就是大唐之民,此事永远不可能改变。
诸夏之地要收回,诸夏之民要回来,此事不会改变。”
“休养生息不好吗?为何一定要征伐?”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在试探,但他还是要表态,哪怕文武百官都知道他还没放弃:
()(e) “祖宗之地不可予人!不管阿耶什么想法,只要儿子还活着,这地方一定得回来。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阿耶连这点志向都没有吗?”
李世民心中暗叹,我实在多此一举,这子还是没改,就想着打下一大片土地。
“行了!都退下,青雀和稚奴留下!”
“臣等告退!”
李治望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眼中带着疑惑:
‘大哥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德服人有这么多种解释?
还有,他是怎么知道将士抚恤是我的责任?难道在我身边安排人了?
不可能,这件事只有我、舅舅和李世勣知道。’
李世民没让他继续想,在所有人离开后,其缓缓站起身走向地图:
“青雀,你可知高明为何一定要灭掉高句丽?”
“儿臣不知!大哥总归有他自己的想法。”
‘还是太年轻,也怪我一直没教他兵事!’
李世民暗自叹息,接着拿起毛笔在东北那片区域画了个圈:
“青雀,这個地方有一大片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相当于另外一个关中平原。
占领此地,就代表着和秦国一样,拥有争霸天下的资格。
而且此地苦寒,民风彪悍不输并州之民。
前隋两个帝王不是傻子,只是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这才导致失败。”
李泰两人来到李世民身后,眼神专注看着地图:
“阿耶,大哥算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吗?”
“不算!”
“为何这么?”
“切韵!”
“切韵?”
李泰眼神茫然开口:“这不是学习官话的书吗?和征伐有关系?”
“书同文、车同轨、言同韵,此乃大一统。”
李世民回到座位上,从桌案上拿起一卷书扔给李泰:
“这是商君书,回去好好看看,看完就明白为何要移风易俗,为何要言同韵。”
李治这时也疑惑出声:“让新罗民众祭祀战亡将士也是为了收回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