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要换个活法

A+A-

    救下薛明珠,好好高考,考出好成绩,考上沪江的重点大学。

    定好目标,明易之心里安定许多,不再像刚才那样浮躁得心慌。

    人活着,总得有个目标。

    快速把英语、数学、语文等各科复习资料全部过了一遍。

    中学六年苦读的记忆,还是那样深刻。

    未来三十年里自学以及实际运用的知识记忆,完美叠加。

    梦境里的前世,不甘心的明易之在中专两年期间,通过自考拿到应用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

    可惜,这个大专文凭毕业分配时不算,明易之还是被分进了即将破产的县纤维板厂。

    南下不久,明易之在一位亲戚的介绍下,进了一家证券公司做过几个月的保安,体会到股市风起云涌,云诡波谲。

    赚钱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哗的一声就从天上掉下来,掉进你的口袋里。

    当时的明易之开始憧憬,在股市里扑腾赚大钱。

    鼓起勇气,向公司创始人,一位很成功的证券投资人请教,如何进入这一行。

    抽了一口明易之特意买的红塔山烟,他只了一句话:“先把数学学好,再去卖一年的保险。”

    笑着转身离开,进办公室前把还剩下三分之二的香烟掐灭,丢进了垃圾桶里。

    他抽得是进口雪茄。

    后来稍微稳定一点,明易之通过自考又拿到了应用数学本科文凭,然后开始扑腾直到剧终梦醒,或者叫读档重来。

    拿起几张各科真题试卷,明易之匆匆过了一遍,发现他对中学各课的知识,多了一种跳出锢桎的理解。

    这是思维境界的提高,带来的结果就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明易之长舒一口气。

    高考稳了,接下来就是继续刷题,能多拿一分是一分。

    要做就做最好!

    我不仅要救下薛明珠,改变她悲惨的命运,还要在改变自己命运的高考中考好,好得让大家惊叹!

    叮铃铃——!

    放学铃响,青溪一中校园骤然换了天地。

    刚才还寂静如幽谷,一下子变成了集市。

    少男少女们的欢笑声,扬洒在西照的阳光里。

    如春天燕子的呢喃,夏天青蛙的喧叫,秋天大雁的鸣吟。洋洋盈耳,让人忍不住在冬天里回味。

    寄宿的学生们敲着饭盒,仿佛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一般,气势如虹地冲向食堂。

    还没回过神来,明易之发现自己的衣角被人拉扯,转头一看,发现死党刘鸷腾已经把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迫不及待地道。

    “阿易,走了。赶紧的,回去路上还能抓紧时间打一把街头霸王。”

    好吧!

    明易之和刘鸷腾出了校门,沿着长长的巷子走了三四百米,来到大街上。

    此时的沪江,值得王墨镜用绚烂光影去追忆。

    此时的青溪县城,只配用速写去勾勒。

    灰色的街道,灰色的房屋,两者之间是千篇一律的梧桐树。

    影剧院、大会堂、这个局、那个委员会,日杂公司、食品站、供销社、信用社,七八十年代的印记,顽固地留在这个县城里。

    寥寥数笔就能画出大部分风景,其余的只是空白——大部分建筑很快就会被推倒,原来的样子都成了记忆,然后逐渐褪去成空。

    ()(e)  明易之和刘鸷腾的家都在城乡结合部,走路需要二十分钟。

    明易之的家先到。

    三层两单元的红砖结构统建楼,名叫居民楼,住着各个单位的人。

    第一单元三零一房,一室一厅一厨。

    明易之的父亲明存义自力更生,把厨房挪到阳台上,改建出两室一厅。

    刘鸷腾家原本在第二单元二零二房。

    一年前,趁着房改春风,他家在前面一公里远的转山坳,修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两层楼,六间房,还带一个院子。

    院墙一围,大门一关,悠然自得。

    明家也准备在那里修楼房院,可惜明易之奶奶和外公接连生病去世,多年的积蓄被清空,只好继续住在这里。

    “等我啊,等我一起去学校。”刘鸷腾交代了一句,迈开两腿,很快就在土路上消失不见。

    走到二楼,明易之闻到菜籽油煎豆腐的香气,闻出老爸的拿菜。

    是啊,今天老妈上晚班,轮到老爸做晚饭。

    明易之的母亲李鸿雁在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中心饭店上班,分早晚两班。早班是早上六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晚班是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

    李鸿雁上早班,晚饭就由她做。

    轮到上晚班,晚饭就由在劳动服务公司的明存义提前回来做。

    明易之掏出钥匙,开门进去。

    跟所有的老房子一样,里面光线昏暗。

    妹妹明月如趴在客厅里的饭桌上做作业,一笔一划,十分地认真。

    “开灯啊,太暗了伤眼睛。”

    明易之一伸,拉着墙上的绳线一拽,点亮了客厅里的白炽灯。

    昏黄的灯光,并没有让客厅亮多少。

    尴尬了,把led灯亮度和白炽灯亮度搞混了。

    “关掉,这么大亮,浪费电。”

    明月如抬起头,刘海儿趴在皱起的眉毛上方,眼睛里透着不耐烦,腮帮鼓得像笼包。

    语气和用词不能跟李鸿雁像,只能一模一样。

    明月如比明易之七岁。

    “爸!”

    走到客厅通往阳台的门明易之探出头喊了一声。

    明存义穿着一件短袖圆领白t恤衫,穿得太久,松松垮垮,好几处地方因为反复洗,薄得透亮。

    后背和胸口被汗渍浸成了两团不规则的黄色。

    “易之回来了。”明存义转过身来,右握着锅铲,左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笑着道。

    明存义有一米八,长相俊朗,曾经是双牌乡优秀d员,甜井村民兵队长兼村会计。

    李鸿雁曾经过,她知青下放,刚到甜井村就被明存义瞄上。

    恋爱结婚,七二年生下明易之。

    七八年知青大返城,明存义义无反顾地跟着妻子进了青溪县城。

    为了养家糊口,明存义做过很多份工作,现在是劳动服务公司的一员。

    白了就是搬运工,也叫棒棒、拉车的。

    主要劳动工具是自购的平板车,四处打散工。

    给饮食公司下属的几家饭店,从对河的酱油厂拉十坛酱油;给蔬菜公司,从火车站仓库里拉二十坛崇庆酱菜

    明存义最喜欢的活是从五公里外的盐业公司仓库,给光明冰厂拉货,一次两吨盐。

    ()(e)  货重、路远、坡陡,拉一趟要脱一层皮。可光明冰厂是私人老板,钱给得多。

    明易之瞥了一眼,客厅一角的铁桶里,泡着老爸换下的衣服。

    今天老爸又给光明冰厂拉盐了。

    五年级开始,每年寒暑假以及周日,明易之都会去帮父亲,在后面推车。

    拉盐的滋味明易之也尝过,尤其是夏天。

    暴烈的太阳把柏油路晒软,踩在上面像是踩着一团团的肥猪油。

    天地间变成了一个大烤箱,就连吹过来的风,都是灼热的。人站在日头下,不到五分钟就会觉得内外都被烤熟了。

    烈日里,明存义在前面拉,明易之在后面推,父子俩一大一的身体不约而同地前倾,几乎要趴在地面上。

    一步一步,沿着汗水淌过的路,拉着两吨重的盐,爬上四五百多米长、坡度三四十度的引桥。

    到了那边下桥时,明存义用力抬着平板车把,车头高高翘起,把车尾的轮胎皮刹车死死压在地面上,发出吱吱的刺耳摩擦声。

    两吨重的盐依然驱使着车子飞快地跑。

    明存义一边大喊着,让一让,一边紧张地观察着前路的动静,调整着车子的方向。

    一个不心,板车就会倾覆,两吨盐甩出来,可能全压在身上。

    两吨盐,足以把一个人齁成腌肉。

    如此辛苦和危险的一趟拉下来,能挣十五元,是其它活的三四倍。

    衣服裤子全部湿透,回家来必须泡上,否则汗里的盐分会把布料沤坏。

    进了高三,明存义死活不再让明易之去帮忙了。

    煎豆腐,胡萝卜,炒鱼干,热气腾腾地摆在饭桌上。

    明月如收拾好作业,洗了,盛上三碗饭,摆在桌子上,第一个坐在饭桌旁。

    明存义解下围裙,露出灰色的沙滩裤,穿了好几年,硬生生被穿成大裤衩。

    “吃饭,吃饭。”

    围着饭桌坐下,端起碗,拿起筷子,明存义先给明月如夹了一筷子鱼干。

    “月如,哥哥要高考了,剩下的鱼干给他补脑子好不好?”

    “好。不过哥哥高考完了,我要吃冰沙。”

    “好,吃冰沙。”明存义爽快地应道,许下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承诺。

    明易之夹了一片煎豆腐,塞进嘴里。

    菜籽油的焦香,豆子的清香,青椒的辣香,被嚼在一起。

    恍惚间,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吃到父亲做的菜了。

    毕业后的自己,一直游荡在外。

    南下打工,勉强糊口,根本没法给家里帮上忙。

    有时候被收容了,或者摊子被没收了,得知消息的爸妈,会悄悄寄些钱给一贫如洗的自己。

    重任一直在爸妈肩上压了十年,才慢慢缓过来。

    那十年是爸妈老得最快的十年。

    想起记忆里的一点一滴,明易之的鼻子发酸。

    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了!

    必须要换个活法!

    “真好吃!”明易之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看着父亲笑着道。

    ****

    新书幼苗期!请书友们收藏,投票,多多支持!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