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官爵制度
自西晋至南朝,或设丞相,或设司徒,废置不一,但若要总揽朝政大权,必须加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否则只是赠官,并无实权。朝廷又有“八公”,即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它们是为了尊崇士族望重之人的荣宠性虚衔。此外又有“位从公”。凡骠骑、车骑等将军及光禄大夫等,若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都属于位从公。中书省的中书监---掌管草拟诏令、策划国政
门下省----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构,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与中书省共同管理国家事务,以此来限制中书省的权力。
尚书台---作为执行构,总理政务
客曹----主管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事
驾部---掌车舆、牛马厩牧之事
屯田--主户口垦田
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
祠部---掌祭祀之事
五兵---为“五兵尚书”的省称。魏置,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左民---掌民事以及土木工程
天官冢宰--太宰的别称。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成为六卿的首位,总管全国大事
地官司徒--相当于宰相,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
春官宗伯---六卿之一,主管宗庙以及王室祭祀等
夏官司马---六卿之一,掌管全国军政,军赋
秋官司寇---六卿之一,主管刑狱
冬官司空---六卿之一,主管礼仪、德化、祭祀。
御史中尉---军中执法权,监察武官。
治书侍御史---管理图籍文书
黄沙狱治书侍御史----主管诏狱案件之审理及复核廷尉所处理的案件,
殿中侍御史---纠察百官朝仪
符节御史---主符节事,遣使掌授节
地方官制
()(e) 刺史---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别驾---刺史佐官,辅佐刺史管理地方事务,后来改称长史
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下属。典签---刺史府中掌要的官
由低到高分别是:
内台书令史,外台书令史---佐理文书案牍的官吏
殿中监---领禁兵,掌殿中宿卫,管理皇帝生活事务,亦代宣诏旨,
詹事丞--置于太子东宫,管理詹事府内事务,掌文书,亦称“太子詹事丞
公府掾、属--为公府掾和公府属的合称。泛指诸公府中各曹的正副长官
太子洗马---为太子詹事属官,掌太子图籍、经书,太子出行则前导威仪、
太子食官令--主太子宫饮食
尚书丞---掌录文书期会
尚书郎---掌收发文书章奏庶务
治书侍御史---分领侍御史诸曹,监察、弹劾较高级官员,亦奉命出使,收捕犯官等
侍御史--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受命执行办案、镇压农民起义等任务奉车都尉--执掌皇帝车舆
骑都尉---掌管羽林骑
博士---掌古通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持节都督---代皇帝统领诸州军事,兼任地方行政长官
领军----领禁兵
护军司马---掌领兵征战
从事中郎---或主吏,或分掌诸曹,或掌密,或参谋议
廷尉正---可代表廷尉参加诏狱会审,或独立决断疑狱、平反冤案,参议案例律条
秘书丞---辅佐秘书令典尚书奏事
秘书郎---掌管文书要
著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的修撰
郎中令---掌宫廷戍卫,侍从皇帝左右,参与谋议
太子门大夫---掌远近表笺
()(e) 殿中将军---掌典禁兵督守殿廷
司马督---殿中司马督简称,统领禁军,负责宫殿内的宿卫
给事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
散骑----为皇帝的侍从官,出入则骑从,在乘舆车旁
中书侍郎-----令承受、宣布皇帝旨意,由侍郎草拟成诏令,呈皇帝批准后颁下
谒者仆射-----掌大拜授及百官朝会班次,或奉命出使
虎贲中郎将---掌虎贲宿卫,战时领兵征伐
羽林监---掌宿卫送从
积射将军----领积射营
太子中庶子---太子侍从
太子家令----掌东宫刑狱、饮食、仓库
率更令----掌庶子、舍人更值宿卫
光禄大夫---掌论议,在大夫中地位最为尊显
太常卿----掌宗庙祭祀礼乐宾客车舆天文学校陵园等事
光禄卿----掌宫殿门户及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
太仆卿---管理畜牧事务,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
太子太傅----与太子少傅并称太子二傅。掌保养、监护、辅翼太子,昭、宣以后兼掌教谕训导
太子詹事----掌皇后和太子家事
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太保--执掌朝政,开府辟僚属,为宰相之任。南朝沿置,用作赠官,名义尊荣,无职掌,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大臣,
太宰--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太尉--掌军事
司徒--掌民事
司空--掌水土
大司马--掌武事
大将军--掌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