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刘宋教育

A+A-

    刘骏征召清倌人来为自己工作,那是真无奈。因为刘骏当下能低风险获得的知识分子,只剩清倌人这一群体了。原因不光是因为忌惮皇帝老子与太子势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下大宋的选官制度依旧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起初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群将不成文的规定制定成为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时已渐趋完备。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中正。

    中正则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中正一词从骨子里便是门阀代表

    大、中正产生后,由中央朝廷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中正以自己所知情况将各地知名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

    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别看九品中正制在后世名声烂了大街,但在制定之初,九品中正制相对还算是一个好政策。

    九品中正制使得两汉以来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这套标准虽依旧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时乡举里选的遗意。但相比于两汉时的察举制,算是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

    另一方面九品中正制也缓解了曹魏、司马家政权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到西晋时因为司马家办的事情太臭,威望压服不了下人,只能出让利益了,所以在西晋朝廷的放纵下,终是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e)  另外补充一下,九品中正制别看起草者是陈群,但陈群提出这项政策多少是出于公心。真正让九品中正制烂掉的人实际上是司马懿。

    傅子载:“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总其议。晋宣帝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曰:案九品之状,诸中正既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品制,州置大中正。”

    意思是,陈群起草的九品中正制要平次人才之高下,而司马懿将平次人才之高下的九品给废了,只以中正评议为准。

    曹魏的中领军,托孤大臣曹爽的弟弟曹羲出言反对。后来曹羲与兄曹爽皆为司马懿所杀。其中有多少世家猫腻就不得而知了。

    世家为了维护住门阀制度的根基:九品中正制可是什么都敢做的。当下就连刘义隆都不能触碰这项政策的雷区。而这项政策雷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文化知识。

    世家为何能成为世家?世家高门的主要特点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最次也是如史官那般拥有世代相传的一种特殊技艺或学问。

    能被称为世家的,一般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一:家族传承长久,拥有最少传承三代的高官地位,且可以一直保持家族传承不息。

    二:家族势力庞大。在地方或者某个领域内,拥有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家族的势力范围广泛。

    三:家族人才辈出。历史上出过几个能臣、名将,或者在某个领域里出现过巨匠级的人物。

    总之,世家高门的品牌要立起来,需要做到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势大力强、人才辈出,才可称之为世家。

    而做到这一切的核心,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完成对知识的垄断。

    “王上,北方传来的消息,狼主有诏:‘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沙门、巫觋于家者,皆遣诣官曹;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觋死,主人门诛。不日又诏:‘王、公、卿、大夫之子皆诣太学,其百工、商贾之子,当各习父兄之业,毋得私立学校;违者,师死,主人门诛。”

    “唉,刚想到的门路又被堵死了。”

    ()(e)  收到消息的刘骏不由发出一声长叹。

    之前刘骏还想安排人在北方找块地,悄悄的办教育,这样一来避免父兄忌惮,二来也可以避免世家掣肘;只是北方在拓跋焘统一之后,世家门阀们开始联绞杀之前因为政治混乱而一时顾及不到的地方私学了。

    至于南方?南方早就烂透了!

    当下大宋是玄学兴盛,知识份子们一天天不是游山玩水便是争辩才性论这种务虚的东西。

    才性论,古代关于才性关系的论述。孟子较早提出“才”与“性”概念,其义无严格区分,认为人的才质与本性一样是先天的

    在玄学的主流思想影响下,宋承晋制,大宋也继承了与昔日儒家有教无类思想截然不同的自然放任模式。

    魏晋思想家嵇康,当下大宋的玄学精神领袖,甚至反对儒家的礼乐名教!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中认为,礼乐从各方面对人限制干涉,是违反自然的。嵇康还将六经、仁义等等都称作污秽朽腐的东西,要一概丢掉。

    刘骏也不知道嵇康本意是嘲讽司马昭,还是真性情自然。反正这不耽误当下世家门阀对下层阶级进行“快乐教育”。

    没错,当下大宋的教育方针可以类比现代美国;高层精英们极少有不学无术之辈,即便烂人烂到王僧达那個地步,王僧达也是文雅敏捷,长于文章。真正有用的知识,美国人的普通学校是不会教的。

    而大宋当下,别没用的知识了,刘骏敢教泥腿子读书,世家门阀便敢将刘骏碾死。皇帝老子亲自操刀的那种!

    昔日屠龙者已成恶龙,今时今日,愚民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已经是皇室刘家,也就是近些年老爹刘义隆身体与行政能力还是比不得四叔刘义康,所以才不得不于元嘉十九年下诏正式恢复国子学,但诏书命令的是广训“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