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朱子家训》册页(求追读)
在这个中年器灵的记忆梦境中,叶舟以宣纸的视角,看到了一页页书法的诞生,此时的李老先生还未到中年,书法临摹刘墉楷初成,十分喜悦,于是提笔写了这本册页。
同时,他也看到了李老先生临摹的刘墉真迹,同样是一张张书法所组成的册页,内容也一模一样,正是朱子家训,又被称之为朱伯庐治家格言。
这一篇经典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著,其父朱集璜是明末学者,在守城抵御清军时,城破,投河自尽。
朱伯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在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便不再求取功名,在家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都被朱伯庐先生所拒绝。
而这一篇朱子家训,被称之为圣贤的家教,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儿童启蒙必读课本之一。
当然,还有另外一篇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朱子家训,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内容也不同,但是都包含着教育哲学之理。
这篇由朱伯庐所著的家训经典,被清代许多书法家以楷体抄写,因为楷书可做楷模,而这篇经典,同样可以当作教育的典范之作。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家训共五百二十四字,通俗易懂,在清代民国广为流传。
作为一幅书法的器灵,在岁月中的经历,十分的平淡,这是李老先生书法初成之作,在写成之后,就存放起来,偶尔观看。
到了晚年,才经常拿出来怀念以往的书法练习的时光。
因此,这个器灵大部分时间和那位绢本扇面器灵一样,都在书房之中存放着,直到后来,一次观赏时,意外被留在了阁楼之上。
在那里,度过了近百年的时光,册页的本体,也慢慢变得破损潮湿,生了霉斑。
这本书法册页,虽然画心较为完整,但还是有文字缺失,如果接笔的话,必须要严格按照李老先生书法初成时的笔意进行。
哪怕他在毛笔器灵的帮助下,可以书写更成熟的字体,也必须要与原作保持一致,这就是修复接笔的意义,修旧如旧。
()(e) 记忆梦境结束后,叶舟回过神来,抬头看去,那长着霉斑的中年器灵,已然消失不见了。
他消化了一下这位器灵的记忆,将心神稳定了下来,把陈大师装裱的那本册页拿了过来。
翻开之后,他很明显就感受到了两本册页书法的差距,不愧是李老先生的巅峰之作,进步之大,令人为之惊叹。
刘墉特别擅长字楷书,遗憾的是,在其传世的书法中,大多都是行书,楷书并不多见。
经历了毛笔器灵不断的经验传输,叶舟对于书法的了解,也是不断加深,对于刘墉书法,也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
眼前这本册页的楷字体,有着唐人写经书的味道,也带着些馆阁体的意思,细细品读,却又有些不像,其用笔的细节,包括整体的气韵,都体现出了刘墉的浓墨风采。
本来楷书的书写就容易流于刻板,刘墉却能够将其写活,没有拘谨的感觉,而这一本书法册页,就有了这种感觉。
可见这位李老先生到了这个阶段,已然完全掌握了刘墉的书法真意。
欣赏完之后,叶舟便朝着那位老者轻轻点了点头,伸出了自己的。
现在是时候进入这个器灵的记忆梦境,查看有关陈大师的画面了。
正如同器灵被自己查看记忆,消耗过大,会回本体休息一样,他自己查看器灵记忆画面,也不是完全不受任何影响的,精神也会有所消耗。
不过,连续查看两个民国左右的文物器灵记忆,倒是没有太大的消耗。
如果是清代的,连续查看,肯定会因为精神消耗过大,产生困意。
之前查看那个明末清初的琵琶器灵记忆后,他就有了些许的困意,只是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罢了。
见到叶舟的动作,一旁的玉兔少女在解释道:“老先生,请与我家公子的掌接触,他要进入你的记忆之中”
那位老者点了点头,缓步来到了叶舟身边,将自己的掌放了过去。
叶舟启动了自己的能力,顿时进入到了这一个老者器灵的记忆之中,他并没有选择直接跳越到陈大师的片段,而是选择从头观看。
()(e) 这也是对一个器灵的尊重,从其诞生之初开始,观看在时光流逝中的重要记忆。
如果他猜得没错,这也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保护,否则的话,全部查看所有的记忆,他的大脑恐怕无法承受。
而帮助文物器灵修复完整所获得的暖流,应该也能提升他的承受能力,想想都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因为现在的清代民国,只是华夏历史的篇章而已,等到能力足够强大,他便能够看到唐宋元明,秦皇汉武,以及更久远的春秋战国。
甚至那神秘未知的三星堆文化。
渐渐的,叶舟首先看到的,同样是以宣纸视角展现的画面,此时的李老先生,已然从之前器灵的青年状态,变为发须皆白的老者。
只见李老先生中拿着一本装裱完成的册页,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中年器灵所在的那本册页。
记得在当时的毛笔器灵的记忆画面中,他也曾看到过这一幕画面,毕竟是书法巅峰时的代表作,也算是一个重要事件了。
至于那本书法初成的册页画面,他并没有看到,因为不是用那支瓷笔书写的,地点也不在原来的书房。
李老先生看完了自己当初书写的书法册页,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慨。
“书法成之时,写了这本朱子家训,如今,已到晚年,自觉临刘墉楷大成,那就再写一本吧。”
随后,李老先生便放下了中的册页,拿起那支瓷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在书法初成的册页器灵记忆中,叶舟看到李老先生书写时,还有些拘谨,如今,书法大成,却显得十分淡然,一笔一画的动作,都带有了大家风范。
叶舟以宣纸的视角,看着这一页页书法的诞生,书写所用的宣纸,也是提前裁好的。
很快,李老先生便书写完毕,将那一本册页拿了过来,对比之后,满意的开怀大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