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央视采访
采访安排在了剧组附近一家高档酒店的会客厅,房间临时进行了改造。
待灯光和摄影就位,访谈开始。
“陈麟风同学,你好,我是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王志。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看到你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惊讶,你这样的年纪,是怎样在兼顾学生演员的同时,还能在文学的道路上发展的。”
“可能你也了解过我的一些信息,我在记忆力方面有些优势。
所以学校的学习内容对我来并不是什么负担,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极少,除了在剧组演戏,其他时候,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我有看到这篇报道,我可以请你在现场略做展示吗?”
这是提前沟通好的内容,陈麟风点头同意。
王志拿出一本从bj带来的黄页号码簿,里面都是毫无规律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
咱们就从中挑选出一页,来进行验证如何?
陈麟风自无不可,按照王志的要求翻到第9页,花了大概30秒从头到尾看一遍。
“好了,已经背下来了。”
王志有些瞠目结舌,他将信将疑的进行验证。
接着陈麟风背诵了大概有一分钟的时间,分毫不差。
“好了好了,不用背了,验证结果已经很明了了。
所以有了这样的能力,你就可以几乎不花时间在学校的课程上,全身心的投入自己喜欢的领域,对吗?”
“是的,不过只是暂时不花费时间,我看了高中的课本,数学这一类的科目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文科也更重理解。
到高中以后,我就要增加在课程上的投入时间了。”
“我比较好奇,你为什么投身在演员、作者这两个领域?而不是去做一些,更能发挥你记忆力优势的工作。”
“我比较喜欢做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的事。
表演需要声、台、形、表等各方面的能力,写作需要文笔和想象力,这些都需要记忆力以外的东西。
不仅仅这两样,我同时还在练习武术和学习音乐,这些对于我来,都具有挑战性,也更能带来成就感。
人总是要追求一些心灵上的满足。”
“同时做这么多事,你怎么分配日常的时间呢?”
“每天早上5:30:30,是练武时间。
()(e) 晚饭后是学习音乐的时间。
中间的时间如果在学校,那就可以进行写作或者看书,在剧组就是演戏。
课间、晚饭、午饭和周末,这几段是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一般是看电视或者和朋友一起玩。
我的生活很规律,基本上一直是这样。”
“这样你不觉得枯燥吗?我见过很多像你一样年龄的同学,很少有人像你这样,能把精力长久的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大部分人连本职工作上的学习,都很难持之以恒。”
“当然有时会觉得枯燥,但是当伱有了目标。且有希望达成你的目标,过程中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那么学习,也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
“你对中国的教育怎么看,明明老师教授的课程早就不成问题,却还要被困在学校,你觉得学校教育对你是一种桎梏吗?”
“我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坚决支持,我觉得这是最公平,也是最不坏的教育制度。
我不认同除学习成绩以外的,任何素质能力类加入教育的评价体系,那样只会让落后地区的孩子吃亏,不是一件好事。
同时我也不觉得学校是一种桎梏,哪怕从书本上学不到知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这本身也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知识。”
“对于韩涵拿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在学校却好几门功课挂科,你怎么看。”
“我觉得韩涵是典型的偏才,哪怕他在学校教育中不是很适应,但这不一定影响他未来的个人发展。
对于个人来,有时候只要长处够长就可以了。
现在有些媒体将其视为叛逆,对其口诛笔伐,我觉得这不是好事。”
这一期节目在华央台播出后,对陈麟风产生的影响,完全不亚于他的。
在华央台强大的覆盖率影响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少年天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看到陈麟风展现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和仅仅听,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哪怕是关系比较近的亲戚朋友,也是看了节目才知道,他的记忆力居然好到这种程度。
不仅如此,在访谈中,陈麟风侃侃而谈,表现出的超出年龄段的谈吐、对事物独到的看法,以及自律的生活方式。
()(e) 这些无不让观众们印象深刻,再结合他目前展现出的成绩,这完全不是一个孩子或中学生,能够概括得了的。
因此,全国观众在心里构建出了,一個天才的初步印象。
这个时代的民众还比较淳朴,不知道后世种种造假、立人设的做法。
当然陈麟风没有造假,华央台的节目也不允许出现造假的情况,但立人设是有的,这也是陈麟风故意表现的,想要实现的效果。
这样的天才人设其实很容易翻车。
然而,一方面,陈麟风今世凭借记忆能力,已经有了充足的积累,不太可能翻车。
另一方面,他想借此来影响家人和大众对他的看法。
影响大众,这个好理解,陈麟风不光是个童星,现在写的成绩也开始广为人知,同时他还在进行配乐工作。
这些事加起来很容易让一般人对他产生质疑,索性立一个天才的人设,就能够让大众尽可能少的对他产生怀疑。
影响家人的看法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中国的孩子成年之前,根本不要想着能参与家庭的决策,大人们将他视作孩,就不会认真考虑他的意见。
哪怕陈麟风的父母已经足够开明,但在涉及钱财或者不符合大人们的认知的事情上,也绝不会放任他自己做主。
这就需要通过外界的舆论,影响他的父母,让他们允许陈麟风做一些,成年人才能做的事。
比如能够拥有自己的金库,进行投资之类的。
华央台的东方之子播出后,报纸上的舆论如他所愿,开始探讨如何对待天才,这样的话题。
中国向来有少年天才的情结,甘罗2岁拜相,陈麟风正好与之同岁,东西方的历史上也都不缺少年天才的身影。
挥斥方遒,臧否历史,对历史和当代进行评价,正中了一些人的喜好。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否压制了天才的兴趣发展
牛顿和爱因斯坦生在中国也只能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中国的应试教育再过00年,也不可能出一个爱因斯坦
一个个专家教授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
这些都属于陈词滥调,陈麟风不在意这些舆论,前世也没少看过类似的文章。
他略微比较在意的,是另外的舆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