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战略方针
北上!
没错正是北上。
完全体的鞑清战斗力正处于峰值状态,扫平了蒙古,朝鲜,又将整个辽东收入囊中。
以至于他们可以高枕无忧的将全部兵力喷射在大明身上,而不必担心后防安危。
看起来很完美。
但作为一只有理想有抱负的苍蝇,朱慈却从中看到了鞑清那完整蛋壳上微不可察的一丝缝隙。
鞑清的致命弱点便是人少人少的同时又有些兼并天下的野心。
这样的野心使得过于自负的多尔衮孤注一掷的令所有八旗军入关,席卷天下。
满八旗约八万人,蒙古八旗约五万,汉八旗大概有三万,这实际上便是鞑清的全部实力。
战斗力很强但由于人数少,劫掠大明的话,无人能挡。
若想要攻占,并分守各地却实在显得兵力不足。
于是在正史上,多尔衮在入关前,下达了强征令,令所有十五岁到七十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随军出征。
这样的结果导致鞑清的大后方,极度空虚,只要有一伙奇兵便可以摧枯拉朽般的破坏。
多尔衮不傻,他之所以敢这么做。
一是后方非常稳定,没有其他敌人。
二是大明一直处于战略防御的状态,这些年来还真没有主动出击的记录。
所以无论是多尔衮,还是其他王公大臣,都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那便是只要他们鞑清入关,大明能做的只有想尽一切办法的防守。
朱慈发檄文的作用也是为了固化建奴高层的思维,令其更加无所顾忌的按照他们本来的计划。
倾注全部的兵力入关。
而这个时候,朱慈要做的是,取道蒙古,东向直击沈阳!
撸过无数局ll的朱慈,也知道正面团不过的时候,偷家才是王道,更何况此时的建奴连自己的门牙塔都给拔了!
这时候就不能怂,就得互相拆家,谁怕谁?!谁他妈先退兵谁孙子!
于是乎这便是朱慈的基本方案,朱慈准备亲领一支奇兵深入敌后搞破坏,最高目标是攻陷沈阳灭杀留守沈阳的建奴高层以及城中汉奸,最低目标是打乱入关建奴军的节奏,使其首尾难顾,不得不分兵撤回,减轻京畿的压力。
()(e) 不过从蒙古取道,路途十分遥远,估计等朱慈带人到了建奴地盘,京城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只是朱慈并不知道,以王先通为首的众将能不能抗住建奴的猛攻。
或许京城很有可能在朱慈抵达辽东之前,便会沦陷!
但生死只在须臾之间,若不抓住这一丝的会,将更难寻找鞑清的弱点。
军会上的众将实在不了解朱慈现在在想些什么,朱慈也因为军事密的原因,并没有完全解释他的军事安排。
“兴国公!”朱慈在安排好王先通后,点名高杰出列。
“臣在!”
“即刻从皇卫骑兵营内挑选五千人马,准备出征!”
圣上又要御驾亲征?
众人一愣,以五千人抵御建奴大军么?
“圣上虽英明神武,但吴三桂已叛,加之建奴为翼,还需固守方为上策,以京城之坚,必能阻敌于城下!”张庆臻言道,他虽然相信圣上,却对于朱慈今天的这番军事调配实在有些难以理解。
即使圣上真的要出征直击建奴,也应该将皇卫营全部带走,只领五千骑兵实在太过于凶险。
但朱慈的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轻易左右,那把夷狄之灾被握于中把玩,轻轻的抽出,带着刺目的反光,刀是好刀但如果不见血,却只是个摆设。
“你们觉得这次建奴入关,京师可守么?”
“圣上洪福齐天,大明必胜无疑!”军会上的众将一个个相当乐观不知是怎么得来的自信。
然而自信过了便是盲目,无法认清眼前的时局,又如何能当的起大将之名。
朱慈把夷狄之灾放在了桌子上,挺起了身躯,身为大明天子,凶名赫赫的辽宁皇帝,更是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魄。
“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认为?莫非你们之中谁有于少保,或者王文成一般的旷世之才?!”
此言一出,众人静默一个于谦,一个王守仁那可都是大明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莫这些将领都很懂得谦虚,哪怕不谦虚,他们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和于谦,王守仁相提并论。
()(e) 更无法发出一言。
“惠安侯,你可比于少保乎?!”
“臣自不如也”张庆臻惭愧道。
“新建侯!你可比你曾祖么!”
王守仁正是王先通的曾祖父,听到圣上提起祖宗,王先通顿感激动,激动的同时忍不住感伤,接着抱拳泣声道。“先通又如何能有曾祖之才。”
是啊,要是老于和老王还活着,哪会有这么累,有他们在外面扛着,朱慈完全可以天天在后宫和宫女们做羞羞羞的游戏。
然而并没有在接下这个烂的不能在烂的摊子后,就没有谁能替他独挡一面以至于事事躬亲,不得不做。
此去建奴腹地,朱慈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京师失守,建奴大军长驱直入,但除此之外,更无任何投取巧之法。
“既然没有于王二人一般的匡扶社稷之才!你们又如何有勇气能抵挡建奴!”
朱慈的厉声呵斥下,众将低头无语。
“是了,你们的确没有才干,朕也没有!我们有的是什么!有的是坚不可摧的骨头!有的是灼热的鲜血!”
“那是你们!是朕面对敌人时最大的依仗!”
“这一战不要当儿戏!”
“你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死朕也一样!”
“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根本不配为一军之将!根本不配立于朝堂之上!”
朱慈的突兀的怒火,令众将惶恐,亦有触动。
王先通率先道。“臣虽不比祖宗,但绝不会辱没祖宗荣耀!”
“臣惟死战尔,与建奴汉奸不两立。”其他人亦道。
朱慈的激动渐渐平复了下来。
没有再多更多的话,这些将领在出征之后,便会分别,只是再次相见之时又会有多少人能够存留?
战争便是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