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骨
朱慈为了胜利,可以毫不犹豫的以身犯险,但是对于家人,却不愿意让他们受到伤害。
这也是当初,他没想着咸鱼,而是振臂一呼将京城的一切力量团结起来抵抗入侵的原因。
此去辽东之后,京城的事情便已经管不了更多了。
朱慈保卫京师从来都不是为了保卫这座城池本身,而是护卫家人。
在山东光复之后,在后路已经充足之后,朱慈当然不会固执的把京城的得失看的非常重要。
重要的是家人的安危,仅此而已。
所以在京城阻击鞑清延缓其南下的同时,将家人送去山东避难肯定是需要的!
再不济还可以让他们跑去更南边的地方,总之鞑清的战略纵身远远比不过大明,总之在面对鞑清这个强敌是,务必要发挥出朱慈目前所掌握的全部优势。
反正先怼死鞑子再,至于南边那边的喽喽们,哪怕会闹事也根本无法和鞑子的威胁相提并论。
这也是为何朱慈的决策是,安内必先攘外!
偌大的仁寿宫
崇祯早已等候在了里面,似乎是从外面听到了消息。
又似乎是觉察到了什么,他此时正带着一股笑容,望向屏退了众人的朱慈。
朱慈步入正殿之中。
周围没有其他人,父与子的相见。
崇祯竟是的盘膝直接坐在地上。
从皇帝的宝座上退下,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崇祯的气色却是好上许多。
相比与此原本就不怎么强壮的朱慈,在连日的劳苦下消瘦了很多。
“父皇为何席于地?”
话虽如此,但在崇祯递过来一个蒲团之后,朱慈也没有拒绝的接过来坐下。
“席于地?”崇祯摇了摇头。“这不是地而是大明的皇土。”
朱慈静默,隐有感怀。
“祖宗起于微末,创业艰辛,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始有大明万里河山,然寡人凉德薄躬,妄信奸侫,以至社稷崩乱,百姓披靡,此皆寡人之过。”
()(e) 崇祯暗暗道,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向朱慈倾诉。
大明走到这种地步,崇祯本人确实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只是烂摊子已经接了下来,抱怨开局太烂显然没有意义。
“父皇不必如此自责,文臣腐朽,蒙蔽圣听,窃国卖君,皆非父皇之责。”当然崇祯已经退位了,朱慈更不会无聊的指责崇祯以前做过的蠢事。
只是崇祯听后,却是苦笑。“皇儿自不必假恭寡人,若是他时,寡人还只道是群臣无能,以有国溃。”
“然自皇儿登极之后,寡人却于后宫反思,时至今日,终明国事,社稷于此,实乃寡人之过矣。”
“太祖成祖之时,国运昌隆,何也?皆因太祖成祖非籍龙椅之高,而席于皇土之上。”
“皇儿不念后宫,奔于军民之间,亦有太祖成祖之德,此寡人之不及也。”
崇祯给朱慈带了几顶高帽子,让朱慈有些始料未及,但现在显然不是享受别人夸赞的时候。
朱慈只是听着,没有发表看法。
“寡人既以将皇位禅让于皇儿,亦以希望皇儿能中兴大明,还旧于祖宗,大明基业,便系君一人。”
朱慈点头。“父皇之言,朕必不忘。”
“此番朕前来见父皇,乃是希望父皇母后与皇姊皇妹暂且离开北京,避难山东。”
此话一出,崇祯眼神略微凝固,吴三桂反叛和建奴一起准备入关的事情他听了一些,但是却实在没料到朱慈准备将他们都送走北京。
但看到朱慈认真的样子,却并非在开玩笑。
京城的危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么?!
“皇儿这是准备南渡应天么?”崇祯收了笑容,正色道。
“不”朱慈否认。
此刻,父子之间的气氛颇为凝重。
“终我大明一朝,不和亲,不称臣,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身为皇明血脉,成祖子孙,又怎能将大明江山,拱事贼?”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么不知为何,崇祯在听到这句时,竟也被感染了许多,仔细回想大明一朝却真心当的起这样的评价,以至于向来以祖宗为荣的朱由检真想对朱慈好。
()(e) “朕决议与入寇建奴死战,以保祖宗基业。”朱慈厉声道。“只望父皇母后南去,以免朕后顾之忧。”
崇祯站了起来,在听到了这些话后,心里颇不平静,很显然,他也被朱慈那种身为皇明帝王的骨气所影响。
竟也是失声道。“汝为皇明血脉,成祖子孙,寡人又何尝不是!”
“汝可身死社稷!寡人又怎生不能!”
“寡人虽无中兴之功,绝无苟且偷生之念,汝欲与建奴死战,寡人绝不南渡苟活!令祖宗蒙羞!”
若是朱慈带头南迁,崇祯倒也只能顺从跟随,但是朱慈表示不走,却让他去南边避难,这叫什么事。
从成祖以来,大明的皇帝就从来没有往其他地方跑路过,崇祯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了,但也是执政了十七年的正统皇室。
社稷在他上崩坏掉,已经让他难以面见祖宗,在背上南逃的怂名,崇祯可不愿意丢了这个面子。
以至于在听,朱慈要让他跑时,忍不住歇斯底里的怒吼了起来。
朱慈平静的听着。
大概能了解崇祯现在的心情。
身为帝王的人,所束缚的东西太多,崇祯或许并不是一个不怕死的人,但是作为帝王,却有着不得不做的苦衷。
远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是身为帝王的职责。
“这是朕的旨意。”朱慈沉声道。
“呵”朱由检苦笑了声。“是,皇儿现在是君,寡人现在是臣,君命不得不从。”
“但寡人便抗命不尊了!请圣天子赐死!”崇祯解剑,丢于朱慈的面前。
朱慈的圣命,第一次出现难以执行的状况。
但是朱慈却没有一点恼怒。
直到这个时候,朱慈才正眼看向那位曾为帝王的父皇。
崇祯的确是一个没有太大能力的君主,但他最终死于社稷的结果,却无疑使得朱慈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