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乘胜追击
那些被夏完淳收拢起来的溃兵,以及他作为把总的部曲,并没有立刻深入杜家屯,而是在外围扯开嗓子大声呼喊。
还没有过河的陈明遇立刻就眼前一亮,暗道这办法妙啊。
继而吩咐所有的护粮队,以及还没有过河的其他明军,跟着呼喊起来。
同时令其有组织的分散。
而对于正在杜家屯之中交火的多铎来他听到的就是越来越响亮的喊杀之声,并且有种享受米3d立体环绕音响的感觉。
“豫亲王,双台河对岸有明军,并且已经开始过河了!”
“有多少”
“他们没打火把,都是黑影看不清。”
等到下的人来报告。
多铎意识到,形势对于他已经迫在眉睫。
从偷袭到现在,还不过一两个时辰,就算明军有反应,也不可能这么快反应过来。
莫非是中了计?
没错,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
还打下去么?!
多铎继续看向远处火库外的战团。
明军显然也意识到了援军即将出现,个个都是越战越勇。
相反。
明军的援军即将出现同样是对于己方士气的冲击,一些八旗兵若有若无的回看他这里,似乎在等待着撤退的命令。
被包围了?要全军覆没了?
不,多铎觉得自己还不能这么作死,虽然很不甘,但也唯有撤退。
下令全军,收兵上马,即刻撤离。
在短短的时间内,人去楼空。
明军并没有追击,经历了如此惨烈的战斗,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
总算是活了下来,虽然杜家屯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损失。
副将张明泽,更是累的想要一头栽倒,在他坐下来气喘吁吁的时候,终究是看到了明军援军的抵达。
“幸亏你们赶到的及时,这真是救了兄弟们的命啊!”伤亡还是有的,尤其那些皇卫营的将士,死一个都是很心疼的事情。
张明泽打量着那个带头过来的将,身上染着血,却还保持着懵懂单纯的表情。
()(e) 从他的头盔上分辩,只是一个的把总。
或许只是先锋官。
“你们是哪路军,怎知杜家屯遇袭的?”
“吾只是跟着陈明遇将军,押送粮草至此,事先并不知道鞑子来了杜家屯。”夏完淳坦言道。
“陈明遇?五路军的陈明遇?”张明泽还是记得一些人情世故,知道陈明遇是五路军阎应元的心腹。
张明泽还是有些不太敢相信。“你们只是五路军派来护粮的?没有其他的部队?”
“没错啊”夏完淳不明白,张明泽为何这么问。
“可本将刚才,明明听到”
“那都是驸马想出来的计策罢了,虚张声势,吓跑鞑子。”陈明遇也过桥了。
在听到他们的对话后,解释道,从后面跟了过来。
张明泽这才反应过来。
这子竟然是驸马,之前只是听,并没有会见过,如今这第一次看到驸马,却是在这种形势威迫之下。
刚才,如果他们如果来晚一些,或者鞑子并没有听到那些呼喊的咆哮声,或许杜家屯的守军便会全军覆没,而堆放在杜家屯的战略物资都将毁于一旦。
这一次,驸马的功劳不啊。
只是区区的护粮队,却完成了将鞑子偷袭部队吓走的壮举。
即使不考虑关系的原因,这份功劳也值得上奏朝廷。
抵达杜家屯的陈明遇并没有立刻离开,这一次被偷袭,确实出乎意料,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资,都有不的损失。
但由于杜家屯并没有陷落,损失也在可控的范围内。
陈明遇和夏完淳留在杜家屯,一方面向三路五路军汇报杜家屯的事态,一方面加强防守,收敛部曲,防止鞑子再一次的出现。
五路军收到了军情,阎应元调集五千人的部队,前往杜家屯支援残局。
另一方面,朱慈也在京城也时刻关注着辽东的战况。
对于夏完淳的表现,朱慈也挺满意的,如果不是刻意的吹嘘,这夏完淳还真是值得培养的人才。
把夏完淳的消息拿给了坤兴看,后者也表现出了些许欣喜。
()(e) “这还有两封”
朱慈另外两封关于夏完淳的消息摊给坤兴看,虽然他们成亲时间很短,但坤兴还是很挂念自己的夫君。
第一封是阎应元写的,因为夏完淳的功劳不,建议连升三级,提议升为游击将军。
第二封是夏完淳自己写的,他倒没有夸耀自己的功勋,只是抱怨在五路军比较无聊,央求朱慈给前线的戚宗明施压,让他去别的路玩玩。
“你觉得如何”
朱慈问坤兴。
“妹只是妇道人家,不敢参谋军国大事,一切旦凭皇兄决断。”坤兴低着头,脸微红的道。
“只有经历过生死,才配的上英雄,好男儿便应当舍身为国,报效国家。”
坤兴没有话,不知在想些什么。
鉴于前线的塘报,朱慈也做了相应的回复。
辽东,战事仍然在进行。
西平堡在强大的明军火力下,三天之内被全线推平。
清军兵败如山倒,酝酿了几个月的西平防线,几乎在旦夕之间毁于一旦。
一切都太过于出人意料。
多尔衮可以预料到西平防线阻止不了明军,但却没料到脆弱到如此的地步。
或许并非防线太过于脆弱,而是明军的火力太过于强大,强大的根本不讲道理。
这已经不是同一个次元的战争。
哪怕是足智多谋的周瑜,也不可能用智慧来弥补战力差距上的鸿沟。
明军乘胜追击,根本没有给多尔衮任何喘息的会。
辽河也不是一条河,当清军准备渡河逃回辽阳的时候,明军的前部已经追了过来。
刚刚经历过失败的八旗兵,就是一群毫无斗志的老鼠,急迫之间,征集来的船只,根本来不及承载如此大量的逃兵上船。
多尔衮也只能优先让他的嫡系,两白旗的军兵和贵族上船。
差别的待遇又衍生出了内部的冲突和混乱。
清军相互倾轧,更是导致这一次溃败,这是致命的。
当明军前部抵达后,又是收了大量的人头。